邵敏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无锡214000)
【摘要】目的:分析脑梗死后遗症特点、患者身心状况,评价康复护理干预对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的积极影响。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内科2020年3月-2021年1月期间的80例脑梗死后遗症患者,以1:1比例法分为2组进行对照护理,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对照组(n=40)、观察组(n=40)患者知情同意,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康复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心理状况。结果: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患者心理与生活质量,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心理评分更低、生活质量评分更高,P<0.05;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脑梗死后遗症患者总满意度95.00%更高,P<0.05。结论:康复护理干预的有效落实可以积极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护理效果理想。
【关键词】:康复护理干预;脑梗死后遗症;心理状况;生活质量;满意度
脑梗发病率一直较高,疾病致残、致死风险高。虽然,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提高了患者的救治成功率,但是后遗症情况非常常见,导致患者明显的生理、心理负担。所以,为了促进患者康复,需加强早期护理干预。基于此,本文就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效果进行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均为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经MRI、CT等检查确诊,救治后生命体征平稳,时间选自2020年3月-2021年1月,共80例。参与研究的患者意识清楚、具备配合能力、知情同意配合参与,排除了中途退出研究、不配合、先天残疾等情况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申报伦理委员会批准。对照组:性别分布方面,男23例、女17例;年龄分布方面,最小50岁、最大78岁,平均(61.05±6.05)岁;文化程度方面,小学3例,初高中20例,大专及以上17例。观察组:性别分布方面,男25例、女15例;年龄分布方面,最小48岁、最大78岁,平均(62.20±6.80)岁;文化程度方面,小学5例,初高中23例,大专及以上12例。脑梗死后遗症患者性别分布、平均年龄、文化程度有研究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予以对照组患者生命体征密切监测、维持呼吸道通畅、病房护理、安全管理、用药指导、病情监测等常规护理。
以上基础上予以观察组患者康复护理干预。(1)心理干预。基于后遗症影响,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明显,从而导致明显的焦虑、抑郁心理情绪,并影响康复遵医行为,形成恶性循环。护理人员综合患者后遗症表现与其沟通,予以患者安慰、鼓励,介绍疾病机制、后遗症原因、恢复期注意事项等,并参考康复成功病例,以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建立患者信心。另外,指导患者冥想、听音乐等方法使其保持乐观心态。(2)肢体语言功能干预。定时辅助患者翻身、叩背,辅助患者进行上肢伸展运动、下肢伸直运动。指导家属按摩肢体,从近端关节向远端关节锻炼,进行髋关节内收、伸展、膝关节屈伸锻炼,逐步提高运动能力、肌力。另外,给予患者语言功能训练,协调舌、唇、喉部等运动,以听觉刺激训练患者发音,以提高患者的语言功能。(3)环境干预。做好病房环境护理,维持环境卫生、空气清新,同一间病房安排病情情况相似患者,便于患者沟通互动、分享经验、鼓励。
1.3观察指标
统计经不同护理干预后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心理状况。其中,患者的生活质量以SF-36评估,取社会功能、生理功能以及躯体健康指标(总分百分制)[1]。心理状况以SCL90评估,取强迫症状、躯体化指标(总分4分)[2]。护理满意度自制问卷调查,全部收回、填写有效。
1.4数据分析
护理总满意度以例(n)、率(%)表示,指标评分以均数±标准差(±s)描述,检验值(X2)、(t)。软件(SPSS21.0)计算P值小于0.05,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心理状况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后,2组(观察组、对照组)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社会功能、生理功能、躯体健康以及强迫症状、躯体化指标评分情况见表1。经统计学计算,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心理情绪评分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脑梗死后遗症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95.00%(38/40),其中,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分别为29例、9例、2例。
对照组脑梗死后遗症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80.00%(32/40),其中,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分别为19例、13例、8例。
经统计学计算,X2=4.1143、P=0.0425。
3 讨论
流行数据调查指出,脑梗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当前,医疗技术的进步,提高了疾病救治率,但是患者稳定期肢体功能障碍、失语等后遗症问题仍较为常见。为了促进患者康复,需加强早期护理干预。根据脑梗疾病、后遗症特点,予以患者康复护理干预效果显著。通过予以患者心理干预,可以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建立患者信心[3]。通过肢体语言功能干预,逐步提高运动能力、肌力以及语言功能。通过环境干预,提高患者恢复期间的身心舒适度[4]。李娜娜,耿霞,孟雁梅研究指出,急性脑梗死患者诊治期间配合系统化康复理念护理,助于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5]。
本文结果与陈萍研究结果有一致性,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社会功能评分(9.48±1.06分)、躯体健康评分(27.23±5.81分)等指标评分更高,P<0.05[6]。
综上所述,脑梗后遗症患者护理中应用康复治疗护理干预效果理想,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柴慧玲.中医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治疗中的疗效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22):3861-3863.
[2]王杨.早期康复护理配合健康教育对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11):221.
[3]车灵洁,于晓静.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模式在脑梗死后遗症的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饮食保健,2020,7(18):197.
[4]李旋.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9,34(11):178-179.
[5]李娜娜,耿霞,孟雁梅.系统化康复理念指导下的护理干预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及对其肢体功能的改善作用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71):300,304.
[6]陈萍.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康复治疗护理干预效果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22):13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