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学生英语非谓语动词作后置修饰语习得对比-----基于语料库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8期   作者:陈燕燕 刘智敏 陈燕
[导读] 英语名词后置修饰语表现形式繁多,有形容词词组、介词词组、不定式等,又与汉语差别较大,一直是中国学生学习的难点之一。
        陈燕燕 刘智敏 陈燕
        宁波第二技师学院 浙江 宁波 315000
        摘要:英语名词后置修饰语表现形式繁多,有形容词词组、介词词组、不定式等,又与汉语差别较大,一直是中国学生学习的难点之一。其中以非谓语动词最易搞错,因此本文尝试研究中外两个语料库,即CLEC和LOCNESS,对比了中国学生和本族语学生在非谓语动词作后置修饰语的使用情况,并重点分析了中国学生对于非谓语动词作名词后置修饰的使用情况和特征,以期对相关教学有一定的教学启示。
关键词:非谓语动词;汉英语言对比;后置修饰教学
        一、引言
        在名词后置修饰语的教学中,非谓语动词一直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为此,本文尝试从语料库入手,采用计算机AntConc3.2.1用词索引软件和赋码检索公式查询软件PatternBuilder,对CLEC和LOCNESS两个语料库进行检索,统计出非谓语后置修饰语的使用频率。借助检索数据,横向对比中国学生和本族语学生的使用频率从而发现他们使用非谓语动词后置修饰语的异同。参考中介语和语言迁移两大理论,解析两类学习者的频数异同的缘由,并提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和建议。
        二、理论基础
        本文研究最重要的两个理论是中介语理论和语言迁移理论。
        1.中介语理论
        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就是中介语逐渐的形成的过程。Selinker(1969)对中介语(interlanguage)具体定义是,“中介语指第二语言学习者的一种独立的语言系统,这种语言系统在结构上处于母语和目标语的中间状态。(Interlanguage refers to the separateness of a second language learner system that has a structurally intermediate status between the native and target language.)”
        2.语言迁移理论
        语言迁移(language transfer)是指“一种语言的对学习另一种语言产生的影响”(Longman,1992)。根据广为接受的Odlin的定义,迁移是指“目标语和其他任何已经习得的或者没有完全习得的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所造成的影响。”语言迁移理论说明了语言对比的重要性。
        三、检索结果与讨论
        非谓语动词常作名词的后置修饰语,分为现在分词短语、过去分词和不定式(to)do。本文通过检索工具搜索CLEC与LOCNESS中非谓语动词作后置修饰语的使用频数,并进行了人工检索,得出较准确的数据。
        1.CLEC与LOCNESS中非谓语动词作后置修饰语使用频数的对比与分析
        首先将所得频数通过计算,得出相关卡方值、p值及与本族语学生相比中国学生在非谓语动词作后置修饰语各类型上过多或过少的使用情况,如表3所示。当0.05≤P≤0.1时(即X2≥2.71表示有点差异),用一个星号标出;当0.01≤P≤0.05时(X2≥3.84表示有显著差异),用二个星号标出;当P≤0.01时(即X2≥6.63表示显著差异大),用三个星号标出。“+”号表示过度使用,“-”表示偏少使用。
表1非谓语动词后置修饰语在两类语料库中的使用频率、卡方值及p值
 
        从数据来看,与本族语学生比较而言,中国学生使用非谓语动词做名词后置修饰语的使用频数显示偏少,且差异显著,过去分词、现在分词和不定式P值均显示三颗星。从三种非谓语动词形式的分布来看,本族语学生的三种形式使用频数相差不大,分布均匀,虽然不定式略多一些,是因为不定式的使用受限较少,应用广度大一点,那么频数略高于其他两种分词也在情理之中。而中国学生明显分布不均,偏好于动词不定式,较少使用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原因何在呢?从英汉语言类型来说,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这就导致其语法成隐性,隐性的语言,主要通过逻辑和语序起作用,要求“形散而神聚”。而英语重形合,其语法呈显性,要求形式上的一致。刘宓庆(1992)对形合意合作了这样的界定:“‘形合’指借助语言形式手段(包括词汇手段和形态手段)实现词语或句子的连接;所谓‘意合’指不借助语言形式手段而借助词语或句子的意义或逻辑联系实现它们之间的连接。”前者注重语句形式统一,后者注重语言意义的连贯。汉语里没有非谓语动词。汉语的主动或被动意思通过行文意思表现出来就行,如“把”字句表达主动的,“被”字句表达被动意思,而不是像英语一样需要有动词形式上通过-ing或–ed的形式体现出来。因此中国学生就很容易被母语干扰,对于分词短语的表现形式和表达涵义甚感困惑,导致误用。很多学生为了避免犯错,尽量多使用语法或形式简单的不定式,而少用甚至避开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的使用。
        四、教学启示
        针对以上分析结论,我们对非谓语动词作后置修饰的教学尝试提出以下教学建议:第一,教师不能只强调语法结构或单纯分析某个类型的非谓语动词作后置修饰结构,应从语法、语意、上下文意思、固定搭配等多个方面结合来讲解。输入大量的可理解性的语料,最好是本族语者的真实语料,并与汉语的类似结构进行对比分析,帮助学生认识到两者句子的异同点,提高对非谓语动词的认识。这样才能有效的帮助学生克服一些母语负迁移,提高使用的正确性;第二,在教学中,教师若能在教学中将汉英语言各自的特征以及所反映出的思维模式的差异讲解给学生听,定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英语语言的内在规律,明白非谓语动词作后置修饰的特点和使用方法,逐渐养成英语思维的习惯,减少汉式英语的出现,从而习得更加地道的使用该结构。第三,教师遵循由易到难的顺序进行教学,并能使学生了解清楚非谓语动词三个结构的异同点。对于学生易犯错类型着重分析其中原因,实施针对性教学以有效地促进正迁移,避免负迁移,并从而达到使学生全面、深入、准确地掌握该知识点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Lado, R 1954.English across Culture.[M]Ann Arbor,Ml: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2]Krashen,S.1981.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Pergamon Press.
        [3]Longman,1992 Dictionary of Language Teaching and Applied Linguistic,
        [4]Ellis,R.1985a.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OxfordUniversity Press.
        [5]王德春,(1997)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6]章振邦.2012新编高级英语语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7]唐承贤,1997第二语言习得中的母语迁移研究述评[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8]刘宓庆,1992:汉英句子扩展机制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