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模块化教学与校企合作的结合与实施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8期   作者:李亮
[导读] 现阶段中职院校及技工院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对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的要求,求存在着较大的矛盾,职业院校毕业出来的学生往往技能不过硬
        李亮
        湖南省邵阳市高级技工学校
        摘要:现阶段中职院校及技工院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对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的要求,求存在着较大的矛盾,职业院校毕业出来的学生往往技能不过硬,对口性不强,不能快速适应企业的生产环境,基于上述情况,导致许多学生毕业即面临失业,或者从事简单的流水线劳动。因此必须引入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来妥善解决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与企业对毕业生的职业要求的基本矛盾。
        关键字:职业院校,模块化教学,校企合作
        
        当前中职学校的生源,主要来自于初中毕业学生,这些学生从初中进入职业学校,与高中生进入大学所学习的专业课程上生并无本质区别,只是在专业的深度与广度上有所降低。在社会分工上,中职学校定位为技术蓝领,大学则更多的定位为理论型人才。因此,两者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本应存在着较大差别,但我国中职学校的现状则是,大多参照高中的课堂教学模式,且理论课时占比过重,校内实训无的放矢,流于形式,没有真正的发展出适合于中职学校所特有的人才培养模式。模块化教学主张将所有的教学内容划分为一个一个教学模块,使所有的教学活动,围绕着这一个个教学模块开展[1]。因此采用模块化教学的方式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行业需求因材施教,灵活多变的为数控加工制造业培养合格的技能人才。
一、当前中职技工院校的现状及问题
        1.1人才培养方面
        当前大多数学校不注重与企业的联系,并未深入企业做岗位分析和职业能力分析,使得学校人才培养规格不清晰,尤其数控专业这种专业性强的专业,不能定向培养出专业化人才。人才培养方案还是停留在统一教材的理论知识传授,按照传统的中小学授课模式,采用大班集中制、填鸭式教学,且不注重联系实际,本来大部分学生初中底子就差,再采用此等教学方法学生肯定厌学,不能做到因材施教,给学生以兴趣。
        1.2教学管理方面
    由于培养目标过于笼统,学校很少能够精准化的培养学生的相应知识技能,因此,学校也不能及时开发出适应于当下企业要求的校本教材,学校只能教授出版社提供的统一教材,以致,学生在就业方面并没有突出优势,在高职、大专院校成批量的培养专业人才的今天,中职、技工学校毕业的学生就更加不具备竞争优势。
        1.3就业方面
        就数控专业而言,现在许多学校的定位培养的还是数控机床操作工,相对于产业初期,的人才匮乏,毕业的学生只要有一定的专业基础,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就会受到企业欢迎并给出让学生相对满意的工作待遇。现阶段随着制造业的智能制造快速发展,企业用人要求已经往精细化、专业化方向发展,而现在许多学校还是按照原来的人才培养方案,所培养结合工作劳动强度和当下的工资待遇已经不再对学生构成强烈的吸引力。且在智能制造的背景下,数控加工操作,更是有可能就慢慢被工业机器人所取代。因此,数控加工,在未来的定位中也可以慢慢地归类于和普通车床加工一般,属于较为常见的一种加工方式的一种,而制造智能化才是未来数控制造业的发展方向。
二、解决当前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现阶段,学校急需理清办学思路,更新人才培养模式,减小校企之间沟通的鸿沟,优先解决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与企业对毕业生的职业要求这对基本矛盾。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解决思路。


        2.1以就业为向导,优先服务地区经济
        中职学校最终目的是为社会输送具有一定技术的技能人才,随着这几年国家对于中职教育的支持,大量的学生进入中职学校学习,那么最终培养出来的学生要经得起用人单位的检验,才能真正让学生能走得出去。如何走一条中职学校特有定位的发展道路?。
        社会需要什么样的技能人才,我们就应该培养什么样的技能人才,中职学校不能闭门造车,要以就业为导向。在岗位分析上,不同于大学的基础性、理论性,我们更多的应强调专业性以及有针对性的高技能,这样才能走出中职学校特有的人才培养道路。
        中职学校只有知道企业急需要的人才才能真正的培养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由于分社会分工细化,中职及技工学校不可能兼顾所有地区企业的需求,且如果空间距离较大也无形拉大了,两个不在同一地区的学校和企业合作成本。因此,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优先挖掘本地优质企业,展开校企合作,以服务地区经济。采用模块化教学方法,除了专业基础课程外,专门与企业针对性的开发出校本教材,作为企业模块,专门介绍企业相关的加工工艺、岗位要求,由企业提供材料,在校组织学生进行企业相关产品的实操。
        2.2用好模块化教学,做到有的放矢
        现如今,学校和企业的现状是,学校教在校的学生,企业用企业的社招人,两者之间很少有交集,学校不知道企业的生存现状以及需要什么样的技能人才,企业也不清楚学校培养的人是否偏离了用人的方向。校企之间的纽带是国家统一制定课程标准,国家课程标准具有普适性,但不具有明显的针对性,仅仅达到国家课程标准,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学生学业完成后,任然不知道自己学的知识可以用到何处。因此,加强校企之间交流显得尤为迫要。
        在选择好服务企业后,除了开设本专业必要的理论实操课程外,数控专业可以以企业相关加工产品为题,要求学生以毕业作品的形式提交相关产品的加工制造方法,以及最后的作品,来作为学生毕业的一项条件。布置好毕业作品任务后,派出学生到对应的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企业为学生配备相关实习指导老师,学校为学生配备毕业作品指导老师进行驻场做作品规范指导,在学生完成自己毕业作品的过程中,学生即进行了顶岗实习,也完成了学校的毕业课题,一举两得。学校方面则借助了企业方提供的设备资源,进一步提高毕业生的质量,打通产学结合的途径。企业方则可以在校企合作平台,从学校优先吸收高素质、高技能学生,解决企业的用工成本以及降低企业的人才培养成本。校企双方可实现资源共享,有条件的可相互之间展开企业产品攻关,从而打通产学研的人才培养模式。
        2.3、深化校企合作,打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是衔接人才培养及人才使用的途径,学校通过跟踪企业的发展,可以很好的定位自己的人才培养规格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向,为学校专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一直以来,学校的教学内容都遵循国家统一提供的教材上的知识,而国家层面上的调整往往具有滞后性,等国家大力推广之时,行业发展相对成熟,此时介入办学有点得不偿失。
        校企合作深化之后,可衍生出产学研结合的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是一种互利共赢开放合作模式,通过整合校企资源,降低学校在实训设备、技术支持上的办学成本,企业则缩短人才培养周期节约生产成本。共同建设校企人才资源平台,企业对学校教师进行所特有产品的必要技能培训,与学校共同制定教学大纲,开发针对性的校本教材,让学生在学校就能学到工厂所欲要的知识。这样学生一旦进入社会就可快速入手工作。通过校企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学校教师参与企业的项目攻关,为企业出谋划策,集思广益,企业可降低开发成本,学校专业教师则在攻关中成长快速成长。
三、总结
        在学校培养的学生质量与企业对毕业学生的这一对主要矛盾当,只有加强校企合作,才能较好的解决好以上问题。学生在学完国家规定的专业课程后,有针对性的加入企业当前特有的急需的技能培训,让学生进入企业后即可快速融入相应岗位当中。基于上述目的,模块化教学可在其中发挥着衔接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祥瑞.中职会计专业技能模块化教学研究[ J ]刘祥瑞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17 年第 1 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