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膝关节后内侧复合体断层解剖与三维可视化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8期   作者:王光伦
[导读] 膝关节是人体最为重要的关节,它的内部结构较为复杂,可以支撑多项生理活动。
        王光伦
        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摘要:膝关节是人体最为重要的关节,它的内部结构较为复杂,可以支撑多项生理活动。膝关节的稳定性依赖于与半月板结构和交叉韧带机构,关节外肌-腱单元对于关节功能的发挥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解剖学领域,膝关节后内侧复合体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相关的研究资料也比较少。本文基于断层解剖与三维可视化对膝关节后内侧复合体进行了探究,希望为该领域的工作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膝关节后内侧复合体;断层解剖;三维可视化
        1. 膝关节后内侧复合体断层解剖与三维可视化分析
        1.1整体分析
        基于断层解剖与三维模型重建之后发现,成年人膝关节后内侧复合体包括49个结构。其中收肌结节后内侧附着着浅层内侧副韧带和后斜韧带股骨这两个结构,而后斜韧带通过内上踝内侧与半膜肌的肌腱相互连接。浅层内侧副韧带与深层内侧副韧带则以及半月板后侧角这两个部分紧密连接[1]。除此之外,半膜肌肌腱与腘斜韧带均附着在胫骨位置,二者相互临近。下面基于三维可视化图像,对临床治疗当中比较常用的几个结构进行断层解剖分析。
        1.2具体分析
        1.2.1浅层内侧副韧带的断层解剖与三维可视化分析
        通过断层解剖图像可以看出,浅层内侧副韧带在膝关节后内侧复合体当中呈带状分布,颜色为暗红色。基于三维可视化软件发现,浅层内侧副韧带结构较薄,带状分布,长度在90-125mm。其中近端位置的宽度为25-35mm,远端位置的宽度为10mm左右。在股骨内上踝位置,浅层内侧副韧带与股骨相连接。在胫骨位置,浅层内侧副韧带共有2处附着点,近端位于胫骨平台的下方,远端则位于关节线的下方。从整体上来看,浅层内侧副韧带呈现出了近端宽、远端窄的特点,各个区域的厚度比较均匀,附着在股骨与胫骨,呈现向下的行走方向。
        1.2.2深层内侧副韧带的断层解剖与三维可视化分析
        在对深层内侧副韧带进行断层解剖与三维可视化分析发现,该韧带的颜色以灰白为主,在半月板后侧与浅层内侧副韧带相连接。从断层解剖图形当中发现,这三者之间并没有明显的间隔,但是在颜色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基于三维可视化分析发现,深层内侧副韧带的形状为带状,厚度比较小,长度约为20-30mm,上部与下部的宽度较为均匀,为17-22mm,厚度约为1.3mm。深层内侧副韧带与半月板后内侧部分相互连接,走向则与浅层内侧副韧带接近平行。在胫骨处,深层内侧副韧带的附着点位于平台13-15mm处;在股骨处,深层内侧副韧带的附着点则位于平台9-11mm处。
        1.2.3后斜韧带的断层解剖与三维可视化分析
        后斜韧带在断层解剖图像上呈现出椭圆形,灰白色,与深层内侧副韧带相比颜色更深。在基于三维可视化分析发现,后斜韧带在整体上呈现出囊状,将整个膝关节后内侧包裹住,同时与半月板、浅层内侧副韧带相互连接。从位置上来看,后斜韧带比浅层内侧副韧带更为靠后。后斜韧带的长度为49-55mm,宽度为12-16mm,厚度则为1.5mm左右。股骨收肌结节处是后斜韧带的起点,终点位于胫骨平台远端的20-22mm处,整体与胫骨平台的距离为28-33mm。
        1.2.4半膜肌肌腱的断层解剖与三维可视化分析
        半膜肌肌腱的形状较为特殊,呈现出椭圆形。颜色为暗红色,但是颜色并不深,整体的结构比较紧密。

在基于三维可视化图像的分析之后发现,半膜肌肌腱是圆柱状,内与内侧腓肠肌膜以及腘斜韧带的位置比较近。半膜肌肌腱的长度为55-65mm,宽度为13-15mm。在远端,半膜肌肌腱与胫骨向邻近的部分宽度比较大,为16-22mm,厚度也比较大,为6mm左右。在股骨处,半膜肌肌腱附着在平台下方21-25mm处。
        1.2.5腘斜韧带的断层解剖与三维可视化分析
        在对断层解剖图像进行分析发现,腘斜韧带的形状为条带状,颜色为暗红色,与浅层内侧副韧带具有一定的相似性[2]。在进行三维可视化分析之后发现,腘斜韧带为片状薄膜,长度为43-53mm,宽度为21-27mm,厚度为1.3mm左右。腘斜韧带的起点位于胫骨内侧15-19mm处,走向为斜向外上。终点位于股骨外上踝,与胫骨平台的距离为18-20mm。
        1.2.6半月板后内侧角的断层解剖与三维可视化分析
        从断层解剖图像可以看出,半月板后内侧角呈月牙带状,内侧边缘比较宽,前后两侧则比较窄,整体的颜色为灰白色。在基于三维可视化分析得出,半月板后内侧角的形状为“C”形,大致可以看作圆柱体,呈现出了前窄后宽的特点。前后两侧的边缘更为肥厚,越靠近中间的位置厚度越小。半月板后内侧角的位置在股骨远端和胫骨平台中间,两侧边缘肥厚处的厚度为12-14mm,而中间薄处的厚度则为7-9mm。与半月板后内侧角相连接的韧带主要是深层内侧副韧带,该连接位置还是板股和板胫的分界。
        2.膝关节后内侧复合体的损伤机制和损伤特征
        在临床当中发现,膝关节后内侧复合体损伤大多属于复合伤,单一类型的损伤比较少见。患者在出现膝关节后内侧复合体损伤的同时通常还伴有韧带的损伤。当人体的膝关节受到外翻应力作用或者受到旋转暴力影响的情况下,膝关节后内侧复合体就容易发生损伤。如果膝关节处于伸直体会,损伤可能会更为严重,发生损伤的几率也将大大提高。在生活当中,膝关节后内侧复合体损伤主要是多发于运动损伤和撞击伤。
        除了膝关节后内侧复合体损伤合并交叉韧带损伤、膝关节后内侧复合体损伤合并后外侧复合体损伤等常见的损伤类型之外,还存在特征性损伤。这种损伤的特点是膝关节发生了外旋,同时胫骨内侧髁发生旋前半脱位[3]。从外表来看,这种损伤下患者膝关节屈曲30°左右,呈现外翻状态。同时,患者内侧关节之间的间隙增加,通常出现膝关节后内侧复合体与内侧副韧带合并损伤。
        膝关节后内侧复合体损伤患者大多有明确的外伤史,在损伤发作急性期通常会出现膝关节肿胀、内侧疼痛明显的问题。如果是陈旧伤,患者在活动的时候通常会出现膝关节不稳或者内侧疼痛。进行临床诊断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抽屉实验、Lachman试验等进行进一步诊断。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临床当中发现,浅层内侧副韧带、深层内侧副韧带、后斜韧带等韧带和结构容易发生损伤,且损伤的机制通常为联合损伤,伴有撕裂的症状。本文基于断层解剖与三维可视化对上述六个常见的韧带和结构进行了分析和探究。在对膝关节后内侧复合体损伤进行诊断的过程中,需要充分结合图像特点结果来提高诊断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袁翀,杨光,刘铁民,王秀峰.关节镜监视下复位后内侧入路有限切口治疗胫骨平台后内侧髁劈裂骨折疗效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2019,12(11):1008-1009.
[2]余正红,蔡胥,李鉴轶,钟世镇.膝内侧稳定结构的解剖特征与软组织平衡的关系[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9,27(04):371-374.
[3]邓辉云,郑佳鹏,吴清泉,肖棋.锚钉缝线桥技术避骨骺内固定治疗青少年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2020,26(05):467-470.
王光伦,男,汉族,籍贯:四川盐亭生于:1971-5-2,工作单位: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职称:副教授,学士学历,研究方向:主要从事解剖学教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