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得法 课外得益——谈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的有效性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8期   作者:张红禄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仅通过课本上的阅读材料显然已无法满足学生素质文化的发展需求,应当激励学生接触更多的文学作品,拓展课外阅读。
        张红禄
        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高陂中心小学 364101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仅通过课本上的阅读材料显然已无法满足学生素质文化的发展需求,应当激励学生接触更多的文学作品,拓展课外阅读。然而,如何将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进行整合衔接,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基于此,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就如何有效衔接课内外阅读提出以下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
        在《给教师的一百个建议》中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阅读是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不是补课,也不是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1]。小学阶段,学生们生活历练并不足,对事物认知也比较薄弱。通过阅读,能拓宽小学生的知识面,还能培养他们正确的认知观,陶冶情操及提高个人语文素养。小学语文教材篇幅少,单靠这些,则远远达不到新课标要求的阅读量,所以教师要督促带领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将课内、课外阅读进行结合,让小学生融汇贯通,学会正确运用所积累的知识,提高自身主观能动性,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1.加强阅读基础训练
        “万丈高楼,平地起”。打好基础是做好一件事情的核心要求,一篇文章是有不同字、词、句式构造而成。理解一篇文章的前提自然是理解字词及句子的含义。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积累词句,标注其含义并学会运用,从而在阅读方面才能畅通无阻。
        2.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善质疑,
        学贵有疑。只有敢于质疑,学生才能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得到启发。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多提问,与学生之间互动,还要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纸的发明》时,带领学生从纸的发明过程中,感受中华民族祖先的聪明才智,它不仅是四大发明之一,还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象征。这时候肯定就有学生疑惑道:“老师,您说纸是四大发明之一,那其它发明有哪些呢”?从而学生深刻认识到指南针、火药及印刷术。再通过课外读物寻找它们的由来和对人类文明史做出的贡献。
        二、体裁挖掘,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小学语文课文体裁丰富多样,有记叙文、诗歌、寓言、小说等等。教师在学生“理解”、会“运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懂得如何正确把握文章重点。譬如在学习记叙文时,要通过文章的景物描写,来推测氛围,并理清事情发展起因,经过和结果,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当学生抓住各体裁的写作特点,自主阅读效果就会如鱼得水,课外阅读碰到同体裁文章时,能准确抓住重点内容,了解文章深刻内涵。例如教学《景阳冈》时,让学生通过情节内容的描写及对人物神态动作的刻画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有的同学说:“武松真勇敢,明知山有老虎,还要去,真男人!”。又有的同学说:“武松很要面子,有些鲁莽,不听别人劝告,虎口逃生只是侥幸”。双方讨论都很有道理,无论如何,武松打虎这一壮举,已经塑造了他勇武过人的形象。这时教师再导入《水浒传》中的其它章节:宋江大破连环马;林冲风雪山神庙;吴用智取生辰纲;李逵水中斗张顺等等,激发学生课后自行阅读水浒故事,走进这本书,认识英雄人物,品悟言语精妙,感受经典魅力。
        三、在课堂阅读基础上拓展课外阅读,增强学生阅读目的性
        小学生课外阅读大多都是凭借自己的喜好,目的性不强,并且阅读方向杂乱,主要以连环画,绘本,童话故事为主,经典儿童读物及能带来教育目的的书籍屈指可数。像这种课外阅读带来的教学效果显然不理想的。教学时,应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阅读方向,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前提下,推荐合适的读物,走进经典文学,让学生娱乐教育两不误。在课外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带领学生尝试丰富多彩的阅读方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增强学生阅读动机,从而让学生享受阅读,主动阅读,有效阅读。自己也可以多读一些经典儿童读物,甚至在课上绘声绘色向学生描述读物里的那些人和故事,与学生一起讨论。阅读过该故事的同学,能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其对故事内涵更深层次的探索,即使是对于没有读过的同学,也能激发其阅读欲望,并拉近学生与阅读之间的距离。班级里也可以设置移动书吧,在书架上堆放儿童经典读物。课下,学生可以挑选一些喜欢的读物,活跃班级的阅读氛围。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不仅能让教师掌握学生的阅读状态及阅读效果,还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从而带给学生自主阅读的动力。因此,教师应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培养核心素养为前提,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为目的,使课堂活动多样化,满足学生身心需求。譬如教师可以组织一场朗读比赛,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词或诗歌,课本上的或者课外的都行,再通过自己对情感语调的把握,富有感情地朗读出来。再让学生投票给觉得朗读得比较优秀的同学,票数最多的前几名可以获得小物品奖励。定期组织这样的活动,能激励学生利用课余实践阅读书籍来充实自己。
        总而言之,课内得法,课外得益。只有将课内外阅读紧密衔接,才能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培养其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变“阅读”为“悦读”。从而为以后的学习道路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B·A·苏霍姆林斯基.杜殿坤编译.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J]. 1984-6
        [2] 钟欣.浅谈如何激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J].课外语文.2018(18)
        [3] 安海娣.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J].甘肃教育.2018(05)
        [4] 吴光宏.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浅析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教学策略[J].课外语文.2020(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