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于急诊室滞留患者的效果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3期   作者:陈艳
[导读] 分析急诊室滞留患者的护理需求,评价辅助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情绪等方面的影响。


陈艳
(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北院)急诊室;江苏无锡214000)
【摘要】目的:分析急诊室滞留患者的护理需求,评价辅助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情绪等方面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3-10月期间急诊室滞留患者,总计200例。研究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辅助心理护理干预,患者均为成人、知情同意参与。比较2组急诊室滞留患者的护理情况,包括情绪、护理满意度等。结果:以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 Scale,SDS)评估急诊室滞留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评分更低,P<0.05;组间满意度、依从率、健康知识掌握率比较,观察组占比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护患冲突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助于稳定急诊室滞留患者心理,提升了患者的安全性、满意度、依从性,护理效果显著。
【关键词】:急诊室滞留;心理护理干预;情绪状况;满意度;依从率;健康知识掌握
   
    急诊科是收治危急重症的最前沿科室,急诊滞留是重要部分,期间由于滞留时间长、情绪波动等均可影响护患关系,甚至加重病情,影响患者安全性。所以,需重视急诊室滞留患者的护理工作。基于此,本文就我院2020年3-10月期间的200例急诊室滞留患者为例,评价心理干预的积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研究对象选自2020年3-10月,均为急诊室滞留患者,共计200例。纳入标准:(1)>18岁患者;(2)患者意识清楚;(3)患者与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认知障碍、精神疾病患者;(2)严重肢体障碍患者;(3)严重脏器疾病患者[1]。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按照入院顺序进行对照组、观察组分组。对照组:100例患者中,男60例、女40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75岁,平均(50.05±10.60)岁;疾病类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41例、急腹症、脑血管、血管疾病患者各13例,外伤患者10例,其他患者10例。观察组:100例患者中,男57例、女43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76岁,平均(49.30±11.50)岁;疾病类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38例、急腹症患者15例,脑血管以及血管疾病患者各10例,外伤患者12例,其他患者15例。急诊滞留患者分组资料比较,P>0.05。
1.2方法
    予以对照组急诊患者常规护理,即健康宣教、注意事项告知、生命体征监测、护理沟通等。
    观察组急诊患者配合心理护理干预。(1)安全性与舒适度干预。基于患者病情的不确定性、复杂性、多变性等特点,急诊护士工作中需秉持热情、大方、和蔼的工作态度,以提高患者的安全感。另外,操作时以拉窗帘设屏风,营造整洁、安静且舒适的环境,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2)加强基础护理。仔细查阅患者基线资料,沟通中轻声细语,耐心倾听患者主诉,以眼神等形式安抚患者情绪。并根据患者的理解能力加强疾病教育,帮助患者细致了解自身疾病,客观看待疾病,积极配合工作。(3)心理疏导。根据患者疾病提供真实案例,强调乐观心态、良好的遵医行为等患者病情与治疗预后的关系,以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性,帮助患者接受疾病,树立治疗信心。(4)身心干预。基于急诊环境的特殊性,可指导患者佩戴耳机播放舒缓的音乐,指导患者控制呼吸节律放松肌肉,从而提高患者的身心舒适度。
1.3观察指标
    统计2组急诊滞留患者的焦虑以抑郁情绪评分、满意度、依从率、健康知识掌握率、护患冲突发生率。
1.4情绪评分
    急诊滞留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参考SAS与SDS量表评估,单个指标总分100分[2]。
1.5统计学分析
    基于SPSS19.0版本软件包导入计算急诊滞留患者观察指标,依从率等计数资料以例(n)、率(%)表示,(X2)作检验值,SAS、SDS评分以(±s)表示,(t)作检验值。观察指标差异显著,P值小于0.05。
2 结果
2.1护理效果比较
    观察组、对照组急诊滞留患者的满意度、依从率、健康知识掌握率等情况见表1。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


  2.2情绪评分比较
    观察组急诊患者干预后SAS评分为(33.30±3.30)分、SDS评分为(32.30±2.50)分,对照组急诊患者干预后SAS评分为(44.50±4.50)分、SDS评分为(43.30±4.30)分。经统计学计算,t=20.0705、22.1153,P均<0.05。
3 讨论
    急诊患者具有病情复杂、变化快等特点,所以患者焦虑、抑郁等心理情绪更为明显,加上家属对相关工作认知的不足,还会导致护患冲突问题。分析影响急诊滞留患者心理状况的相关原因,有治疗环境的陌生性、特殊性以及患者疾病认知不足、身体负担重等,不良情绪的存在不但影响诊疗工作的开展以及患者的配合程度,甚至加重病情、增加身体负担[3]。所以,需积极进行患者心理干预。综合分析急诊滞留患者心理负担表现、原因的基础上,予以患者工作态度、环境干预后提高了患者的安全性与舒适度,加强健康教育等基础护理帮助患者细致了解自身疾病、客观看待疾病、积极配合,予以患者心理疏导树立患者治疗信心,予以患者身播放舒缓音乐、指导控制呼吸节律放松肌肉干预,提高了患者的身心舒适度[4]。相关研究指出,积极心理护理满足急诊留观室患者需求,可以稳定患者心理,提升患者的病情抵抗力、耐力,促进患者康复[5]。
    本文结果与周玲玲,星飞,曹芳研究接近,观察组患者情绪反应、躯体反应等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6]。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能够缓解急诊滞留患者的焦虑与抑郁情绪,提升了患者疾病认知、依从等情况,在稳定患者情绪的基础上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降低了护理纠纷与患者安全性威胁。
参考文献:
[1]李汝霞.人性化护理对改善急诊留观滞留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心理状态的效果评价[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6,14(4):531-533.
[2]王尧洁,胡丽娟.结构化心理护理对急诊留观患者负性情绪及心理弹性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24):95,98.
[3]徐兰,周建仪,王海侨, 等.早期心理护理对急诊留观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心理状态 影响的研究[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20,25(3):310-312.
[4]张士莲,寿宇雁.浅谈积极心理护理在急诊留观室的应用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9,19(16):53-55.
[5]余晓微,梅婷,杨昕美.积极心理护理在急诊留观室的应用效果分析[J].医学美学美容,2020,29(3):169.
[6]周玲玲,星飞,曹芳.结构式心理护理对急诊留观无陪护老年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9,25(5):69-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