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管理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救措施执行规范影响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月1期   作者:赵会霞
[导读] 研究对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采取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管理对急救措施规范性的影响。
 赵会霞
(咸阳市中心医院急诊科;陕西咸阳712000)
摘要:目的:研究对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采取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管理对急救措施规范性的影响。方法:于我院实施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管理前后各随机抽取36例AIS患者,分为对照组(实施前,36例)和观察组(实施后,36例),对比两组护理措施的规范性和急救时间指标。结果:对照组规范监控体征29例(80.56%),规范氧疗25例(69.44%),规范采血27例(75.00%)。观察组规范监控体征36例(100.00%),规范氧疗34例(94.44%),规范采血35例(97.22%)。观察组进入抢救室时间(7.93±1.85)min,等候时间(3.02±1.16)min,CT检查时间(18.53±1.67)min,治疗时间(41.30±2.38)min,均较对照组短。2组急救措施规范性和急救时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AIS患者急诊急救中采取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管理,可有效缩短急救时间,争取最佳急救时机,通过加强护理质量管理提高急救措施规范性,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优化急救治疗结局。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管理;急救措施;规范性
 
前言:AIS是急诊常见疾病,疾病救治主要分为院前阶段、急诊阶段以及住院阶段,救治的关键在于时间窗内急救治疗,急救时间和预后效果关联密切[1]。为提高急救效率,缩短急救时间,本院实施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管理模式。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用于评估护理质量和护理行为,通过设立客观指标对护理质量展开管理,可设定护理质量目标,提高护理行为的规范性。为研究实施前后护理质量以及急救措施规范性,本文于本院2019年8月~2020年8月的患者中,随机选取72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本院72例患者为样本,对照组36例,性别:男/女=20/16,年龄(63.57±2.94)岁,平均病程(3.14±0.16)h。观察组36例,性别:男/女=19/17,年龄(63.42±3.19)岁,平均病程(3.20±0.21)h。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经过影像科诊断确诊为AIS[2]。(2)均为首次发病,对本研究知情。
排除标准:(1)排除脑出血患者。(2)排除有恶性疾病及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3)排除脑卒中复发患者。(4)排除有药物过敏史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按照常规急救护理,患者入院后立即进行体征检查和采血,进行影像检查。经过会诊后确诊,并进行对应治疗。
观察组采取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管理,采取持续性质量改进护理:(1)出诊急救小组在院前准确识别脑卒中患者,根据FAST分诊规范,将患者通过绿色通道送入抢救室。在救护车上将患者信息通过信息系统传回医院。(2)院内医护人员快速对患者进行评估确认,立即监控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路,进行采血和影像检查。主治医师经过确诊后告知家属,得到家属签署同意后,护理人员要立即送患者进行溶栓治疗。(3)护理期间通过查看文件和护理记录填写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管理表,统计急救时间指标,评估急救措施规范性情况。以月度为单位总结护理质量,提出护理中存在的问题,要求护理人员持续性改进。
1.4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急救措施规范性,包括监控体征、氧疗以及采血的规范率。
(2)统计两组急救时间指标,包括进入抢救室、等候、CT检查、治疗。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软件处理数据,使用t检验计量资料(),使用检验计数资料(%),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急救措施规范率对比
观察组规范监控体征36例(100.00%),规范氧疗34例(94.44%),规范采血35例(97.22%),急救措施规范性明显好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3 讨论
在急诊护理中采取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管理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对护理行为加以监管。能够有效提高急救措施的规范性,有利于急救效果的改善。在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的要求下,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护理规范操作,实施优化护理流程,减少患者等候等无效时间,快速通过绿色通道运送至检查时和抢救室,争取最佳治疗时机[3]。尤其是AIS患者,争取最佳治疗时机,缩短急救时间,对患者预后意义重大。经过本文研究,观察组监控体征、氧疗、采血规范性明显好于对照组。观察组进入抢救室、等候时间、CT检查时间、治疗时间均较对照组短。2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证实通过应用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展开管理,可有效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护理效率和质量,对急救治疗结局有积极影响,有助于降低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
综上所述,在AIS患者急诊急救中采取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管理,可有效缩短急救时间,争取最佳急救时机,通过加强护理质量管理提高急救措施规范性,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优化急救治疗结局。
参考文献:
[1]刘亚萍,殷萍,冯静,等.绿色通道流程信息化护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抢救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36):184-186.
[2]李素娜,胡佳佳,吴慧.优化急诊护理路径对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抢救效率及后期康复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36):5189-5191.
[3]曹艳.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管理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救措施执行规范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35):9-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