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精致的城市开放公园 ——以常熟市琴川城市公园为例

发表时间:2021/7/8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3月40卷第7期   作者:周佳韵 殷腾
[导读] 随着中国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和城市居民精神文化需求的逐步提高
        周佳韵 殷腾
        常熟市恒翔建设有限公司
1 精致城市开放公园的背景
        随着中国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和城市居民精神文化需求的逐步提高,城市公园在城市休闲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城市公园从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已成为满足城市居民需求的必然选择。城市公园作为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反映了城市在一定时期内的社会历史变迁。城市公园的特定场所和活动带来了生活中不同主题所拥有的感受和记忆。这些感受和记忆带来了独特的精神体验和强烈的归属感。城市居民在城市公园中放松身心,这些感受也激发了他们对历史记忆的追求以及对文化景观的感知和诠释。随着城市休闲时代的到来,开放式城市公园将成为城市居民休闲游玩的主要场所。
        “精致”一词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笔下描绘书写精细周密、精美工巧的美好之物。宋代诗人周文璞《姜尧章金涂佛塔歌》“形模远自流沙至,铸出今回更精致。”便使用了精致二字形容描绘佛塔的精雕细刻。现今我们所说的精致意为:精巧细致,有情致、情趣,美好,多指物件或生活形态。将精致用于城市开放公园之中,则是将精致的固有含义针对空间品质的特征进行拓展与充实。若将精致一词作为研究城市开放公园的原则与线索,则应该将二字拆分开来进行解析。精:可作精细,细密而解。在空间上可理解为“少而精”,即是体量尺度的大小,及空间层次疏密的研究与控制。致:可作品味、质感而解。整体可理解为空间的环境、文化品质的探析与引导。
        精致的城市开放式公园是城市的亮点和城市公园发展的趋势。
        
2 琴川城市公园设计的基本思路
        常熟文化片区位于常熟市区东北部,按照城市总规的规定,该区的北部是城市的新商业中心。该区南部是一个生活区,具有更高的城市环境质量;西部地区是城市未来的行政服务中心,东部是城市建设用地的边缘。
        琴川城市公园位于常熟文化片区东部。从西面的宝山路到东面的三环路,开元大道将公园分为两部分。公园规划用地面积约20万平方米,其中水域面积约8万平方米。公园投资概算约为1.3亿元。
        公园主要建设内容为:恢复琴川城市公园原地域水系,利用现场土方设计景观,利用茂密的植被掩盖东三环交通的繁杂与噪声,并在公园内设置健身步道、草坪活动空间、休闲商务场所、科普走廊、健身广场、配套停车场、公共厕所和管理用房等。
        公园建成后,将为公众提供集休闲,健身,教育和观赏于一体的城市公共游憩空间。
        公园的总体设计方向分为两个方面:
        (一)风貌特色定位——生态休闲
        根据现场情况,恢复蓄水和排水等水利基本功能、凸显场地生态特性是公园设计的出发点。挖掘次生湿地的生态功能,创造一个环境优美的城市湿地公园。公园建成后,形成平湖深潭、滩涂湿地、清流急湍、聚散相融的水体景观。根据场地的地形、地貌、土壤、光照等自然地理条件,园区分为八大植物特征分区,形成水生、沼生、陆生,生态各异、千姿百态的植物景观,为市民创造不同的视觉感受。
        (二)主题功能定位——运动科普
        基于周边地块以生活为主的片区定位,以新时代人们的生活、休闲方式为公园功能设计的出发点,打造都市慢生活主题功能。公园整合了健身步道,体育活动,科普走廊,休闲广场等活动空间,以满足不同时间点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
        琴川城市公园想要为当地居民带来舒适惬意的休闲生活,不仅要提供市民更多的户外活动空间,还要创造一个回归自然本源的景观空间。
        
3 琴川城市公园精致化评价项
        城市开放公园的行为与感受主体是人。人对于空间的审美、人的行为及其感知正是人对于整个空间品质评判的总和。功能的缺乏、审美的缺失以及感知的不足正是城市开放公园“不精致”的本质原因。
        精致化的主要内容是感知、审美及行为三个方面,而由它们衍生出的更为具体的空间品质影响元素则可基本分成以下几个评价项。
        首先是公共空间的“形、色、质”,分别指形态、色彩及质感。其中形态包括公共空间的比例与尺度及其空间的形式,例如平面的点式或线性布局等;色彩即为空间内主要要素的色系构成;质感即为空间所用材料所具有的属性。
        标志,区域,节点,边界和路径是城市开放式公园中城市认知地图的五个要素。标志可表示空间的重要标志物;区域则是公共空间内不同的功能分区或是其他类型的分区;节点则是公共空间中具有明显的交汇或是汇合特征的场所;边界则是公共空间的具有范围界定功能的线性构成;路径即为公共空间内部及外部与其有直接关系的交通组织。
        景观、环境和设施是空间构成基本要素之外的其他要素,景观是空间内的自然景观和人造景观;设施则是公共空间内的各类服务设施;环境则是基于公共空间所处的位置而对应的周边城市环境,其中可包括周边的城市功能及相关业态。
        对于琴川城市公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
        1、形态
        形态包括比例、尺度、形式。公园整体形态为条带形,南北狭长,且东侧为三环高架,需要着重考虑东西向空间景观的布局及南北向空间景观的纵深感。公园现状整体空间形态较好,在东侧种植较多杉类树木,但东侧园路与三环地面道路人行道间绿化带狭窄,隔音及遮挡效果不太理想。
        2、色彩
        地面色系过于单一会让整个公园失去活力。铺地色系的统一固然重要,但对于具有较大面积硬质地面的区域来说,不注意色彩统一中求变化,缺乏不同地面区域之间不同色系的对比,使公共空间地面看起来缺乏令人愉悦的活力感。构筑物色系例如公园的厕所和管理用房等需要注意它们的色彩与空间本身的色彩氛围不能差异过大。例如在较为雅致古朴的空间色系氛围下,部分用作宣传、表演或是其他活动的构筑物色彩不能过于出挑,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整体空间的色彩品质。而景观色系,例如小品、亭廊、材料贴面等的色彩也不能过于出挑,与周围环境不相符。公园大空间范围内的植物造景更应注意群落的色彩与季相变化。
        
        (整个公园树池贴面全为一种色彩,略微单调)
        3、质感
        城市开放公园的质感最为直观的表现就是地面与构筑物的材料。材料的质感是空间氛围表达的基本形式。而对于有的公共空间,空间本身的大多数环境特质例如地面或其他基础性构件的材料属性是较为轻质的,然而空间中部分构筑物却采用厚重的材质,这就对空间的整体质感造成了较大影响,显得整个构筑物不协调。
        对于一些大型石材而言,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及其精细的处理,才能使其达到理想的效果。
        4、区域
        城市开放公园不管具有怎样的分区模式,其分区的丰富与否并不能够判定其优劣,重要的是分区能否对应场地的面积、地貌及其所需的功能。目前很多城市开放公园在分区上过于注重平面范畴内几何图案化的表现,而忽略了使用功能层面的意义,形成了某些“无意义”的分区。在广场、出入口等公共空间的设计中,设计人员在对方案的评判与考量上往往会受到平面形式审美的影响甚至主导,忽视了把重点放在二维空间的“精雕细琢”中,对真实区域内的尺度缺乏细致的推敲,甚至会出现部分理应进行进一步细化分区的空间呈现出大面积“留白”的情况。设计师需要在设计时既考虑功能的重要性,又要基于平面美学。
        高度差异的变化对公共空间丰富性的重要是不言而喻的,符合自然肌理的变化方法同样重要。对于整个开放公园而言,高差的变化方式不能平淡无奇,尤其对于变化区域较大的空间而言,单一的处理方式无疑会放大平淡无趣的感受。
        而下沉区域的形态也是影响其空间活力的重要决定因素,单一、孤立、与地面缺少体系性联系的下沉区域若有出现,人们大多无法对这一类空间产生兴趣,因此,需要设置有趣味性的小品例如攀岩墙、景石、沙地等来吸引市民的注意力。
        5、标志
        一个城市开放公园需要一些表现文化的载体,例如景墙、雕塑、景石等。对于标志物而言,不能过于抽象。该公园本质为向市民开放的公共空间,标志物过于抽象,传递的内容就会太过空泛,不能被人们所感受。而一个标志物也不能在环境中过于孤立,仅做为观赏,其需要营造让人感同身受的文化氛围。
        以主题雕塑为例,若是个较为亲民的文化形象载体,则要尽可能保证它的观赏性的同时也可具有一定的实际功能,例如在雕塑周边的部分位置设置能够让人们休息的地方。若是个较为厚重、庄严的文化形象载体,可以对其进行半封闭或者中心式场所的营造,来体现它的文化重要性,也可以渲染加强它的文化氛围。
        6、节点
        园林空间的节点是空间品质集中表现的地方,也是人们能够产生较多关注的场所。节点的普遍问题是凝聚力与丰富性的缺失。其凝聚力主要表现为节点的聚合性不足,也就是说很多节点景点内容不丰富、过于开放,一个公园有开放的广场是必要的,但人们也需要有隐私的小空间。而丰富性缺失主要指空间节点相较于园林空间的其他区域诸如空旷的硬地空间等本来应该更具有更为细致、丰富的空间要素构成却显得平淡、单调,也就是说,节点本来应该是整个公园趣味性的点缀,但是很多节点表现得跟入口广场没有太大区别,让游人提不起停留的兴趣。
        7、路径
        城市开放公园空间的路径不仅需要满足其内部人群活动的交通功能,有时候也需要承载来自空间外部的交通,包括人群的人行横道和一些机动车辆和非机动车辆的停放。路径的交叉现象容易引起空间内部路径混乱,比如人车混行,非机动车的停放占用人的活动空间等。另一个显著的问题则是在一些较大的空间里,内部的路径过于强调其形式感而丧失了人们步行体验的丰富性,使这样的路径空间乏味而枯燥。
        路径具有组织导游、游人赏景的两重功能。路径有导向性,能很好地串联景点、景物,给人以“步移景异”的感受。需要注意在路边设置停留的趣味小节点,与上述第6条相结合,使整个园路能够将公园串联起来,而不是单调的绕园一圈。
        8、边界
        公园内部需要组织景观的小空间,对于这些空间围合物,其自身的形态不能过于单一化,且要与自身所处环境相协调。围合物能够为空间划分提供丰富的多样性,为活动提供更多的可能。通过人工围合可以使空间既更加“独立”,又与公园整体景观有机联系。
        琴川城市公园除了少数人工的围合物之外,水域等地块的边界以植物围合的空间居多,较为生态自然。
        9、设施
        城市开放公园总的来说是为人们在城市生活中提供游憩与休闲活动的场所,其内部的各项设施是公园可玩性的基础。人们在公园内需要有能够停留休息的点才会在这个空间游憩、驻足。与人体接触的基础设施就是很重要的存在,例如公共空间里休息座椅的数量以及尺度与形式。在一个城市公园里,亲民性的首要保证要素就是:相关设施数量充足并且舒适、宜人,使人放松。公园大型入口广场的周边,及球场周边等需要设置一定数量的休息坐凳,且坐凳的不同形式也是一种景观,也会增加游玩的趣味性。除了各种形式的坐凳,垃圾桶也是非常重要的。琴川城市公园内部的垃圾桶面层使用可回收材料制作,体现环保,也激发市民的环保意识。
        设施的多样性可以满足人们活动的多样化需求,这也是空间友好的体现。诸如各种健身设施、娱乐设施等。琴川城市公园周围有很多居民区,需要设置各种活动设施及场所,尤其是老人、小孩的。一个开放式公园要有吸引各个年龄段人群的趣味点。
        除了接触性的设施,指向性的设施也很重要,包括主园路地面指示标志、路边的指示牌、植物生物的科普标志等,都能让整个公园更加精致。
        10、景观
        景观是整个公园的亮点,包括水系的理景、地形的营造、植物的配置、小品的设置等。
        公园在前期建设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水域景观略平淡,不够灵动
        琴川城市公园水多桥多,要抓住特色,做好水文章。
        1、注意水体形态变化,通过地形制作,水生植物种植,形成湖池、河流、溪涧、浅滩、沼泽,组成不同的水面及植物景观。
        2、注意水流形声兼具,体现公园意境。通过河床岩石的堆置,水面宽窄、河床高低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流动模式,如急流,细波和涡旋;有条件的情况下,通过桥下、狭隘处构筑堤坝,造就河床落差,显现叠瀑、泻流、平湖,使水流有形有声,体现山水相融的意境;开阔湖面滨岸浅滩铺设卵石(大块石可题词点景),显现景色的开朗,湖面宽阔如镜。
        3、注意景桥景观的多样性。用灌木烘托高桥、拱桥,乔木掩映平桥、曲桥,藏漏相济,虚实相生,体现公园不同境遇,不同形态的景桥个性与特色。
        4、景石的散置。要注意有主有次,左右顾盼,前后呼应,自然天趣。
        5、部分湿地植物布局与水体不够交融,显得不够自然。
        二、植物布局缺少变化、色彩单一
        1、注意植物种植的疏密变化。增加公园背景林密度、高度,遮掩东边高架,增添公园的景观深度。
        2、注意山脊林冠线的高低变化。延山脊线组团增植高树,体现山形的峰峦层叠;通过山脚树木种植的伸曲变化,体现山体、山坡、山坳的深浅曲直。
        3、园林建筑、小品或前或后或左或右进行点植、孤植景观树。选择具有独特颜色,香气,姿态和风韵的景观树,将建筑与植物融为一体。自然生动,提升景观意境,同时在种植形式上与周边林相比略有不同。
        4、林缘片植开花植物,增加公园色彩。
        三、注意增强公园南北景观的幽深感
        针对公园东西向景观轴线长,南北向景观轴线短的地理缺陷,通过抑扬、曲直、藏露等造景手法的变换,增强公园南北景观深邃感。植被布局,注意林缘、林下植被的选择,林缘植被要有色彩,林下植被要耐阴,能长期生存。
        前景注意林冠层次错落,林下有一定的开朗空间,注意色彩丰富;背景以常绿植被为主,注意增加林下空间的郁闭度,体现景观的深邃幽深。
        水面景观,前景建议组团种植水生植物,留出一定的水面空间,植物、岛岸交接轮廓清晰、开朗。北部水生植物多成片种植,使岸线、植物景观迷离相融。
        四、注意园路的空间变化
公园主景园路缺少开合、收放的空间景观变化。
        后期通过补植大树丰富林冠线、在入口广场增设花镜、湿地景观增加品种尤其是常绿品种,丰富水面冬景及丰富空间布置类型等措施完善公园的景观。
        11、环境
        在建设一个城市开放公园之前,对于周边环境需要有一定的了解,包括其人群类型、周边地块性质等。琴川城市公园周围三面为居住用地,东侧为三环高架桥,对于设计人员而言,除需要遮挡东侧的高架及其产生的噪音外,外部环境对其没有过多的影响。
        若场地周围有大面积的城市绿地或者城市公园,那么该地块需要考虑在与其相接的区域进行自然景观的延伸或者契合。若是场地周边被建筑群较为紧密的围合,那么需要在场地中心的位置设置开敞的活动空间,并在四周进行景观设置,用来削弱建筑过度围合所带来的压抑感。
        
        
        
4 城市开放公园精致化营造的设计思路
        城市开放公园的设计思路应从场地营造出发,包括场地自身的情况、场地周边的情况、该地块的气候、历史、地区性质等;再到场地内部设计的各个方面。
        公园的内部设计以人为本,根据人的行为进行具体分析。
        对于人的自发性活动,如若将其具体化,就是属于人的休闲娱乐活动范畴,包括观赏、散步、健身、游憩、玩耍、户外有组织的活动等。人是具有强烈社会意识的物种,在公共空间的行为活动并不一定是由孤立的个体完成的。即使在非主动参与的情形下,也会产生被动参与的行为,例如空间环境对其强制摄入的影响、人与人之间产生的不自觉观察等。而到了主动参与这种形式的程度,这个空间里人的行为就达到了较为理想的状态,在这一阶段,人的自主活动意识被激发,探索发现行为开始萌动,社会性活动开始逐渐展开。
        在自发活动模式中,人们经常使用公共空间作为目的地。部分活动无明确目的,如散步、游荡,休憩,部分活动则是带有较为明确的意图如健身、舞蹈。在公共空间的活动往往是随意的,不管是“无目的”抑或是“有目的”的活动都会受到空间中的不定因素影响,这样的影响往往远大于必要性活动可能会受到的影响。也就是说,人在公共空间的活动存在具有较大几率的潜在行为特征。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为:乏味无趣的公共空间在一定程度上会扼杀潜在活动的诱发因素。例如:人们将这里作为休闲娱乐的目的地,却发现除了树木、硕大的石材广场以及索然无味的椅子,广场只有零星的人们在漫无目的地闲逛,人们在大部分情况下会选择走开。对于社会性活动,抛开空间环境本身的影响因素,人们会在既定的公共空间发生约定俗成的活动,诸如表演、集会等。社交活动属于人群的活动,是相对必需和必要的活动。某些活动(如广场舞、表演等)因为区位、交通方便等因素而导致人们会选择在这样的空间进行。
        精致化应是在满足了基本的空间使用条件适宜的前提下为人们创造可进行自发性、社会性活动的场所。
        开放式公园在设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空间内区域与节点的功能多样性以及各自形式的特殊性与代表性
        空间内的区域划分以及节点的设置需要既满足审美的需求,又满足功能的需求。审美的坚持固然重要,功能性的需求在某些场所更为重要,所以要求设计人员平衡这两方面的需求关系。区域及节点都要有各自的特点。区域划分以场地为基础,满足功能。节点设置既要方便可达,又要有趣味性,让人愿意停留。
        2、景观与公园主题的应答性(自然亲和或是当代抽象等)
        每个公园都有自己的主题特征,主题确定后,景观的各项设计应该以主题为基础,包括景观小品风格、导识系统样式、坐凳垃圾桶样式、灯光照明等。园内各部分内容都不能与公园主题相差太远,否则会导致公园杂乱无章。
        3、路径的丰富性与趣味性
        路径的设置对于进入公园的游人来说是一条完整的观赏链,它把整个公园的精华串联在了一起。非主干道路系统可以汲取中国传统园林中曲径通幽的原则,在以休闲型为主的公共空间中采用“千回百折”式的路径增加趣味与流线长度。功能相对较为明确和复杂的空间,在保证主要道路流线清晰的情况下还可以增设多种选择性的便捷路径。
        4、基础设施的数量保证与功能设施的完善
        基础设施的数量和种类是让游人能够在这个空间持续停留的重要保证。当然,这些基础设施的安全性也是同样需要重点考虑的。在人们活动的重点区域都应该设置不同类型的休息设施。设计过程中也要充分利用景观构筑物,使其在满足景观需求的同时,能够满足人们对于观景游憩的需要。
        5、设计的细部处理
        设计阶段对于细节的处理考量是精细施工的前提,所以我们更加应该注重其细部设计。其中的设计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地面铺装的材料是何种组合方式,其厚度选取应该是怎么考虑的,公园踏步的材料组合及尺寸等如何考量,花池树池的材料形态如何选择,景观构筑物的尺寸比例怎么样才适宜,护栏的样式怎样选取,转角处的细部设计怎么处理,遇到高差的情况下坡度如何处理等。细部设计的精致化是整个空间品质最直观的表现方式。
        还有需要注意的几点是:
        1、当设置空间区域时,可以将其划分为两种类型的活动区域:动态的活动区域和静态的活动区域。动态活动区域的地面需要平坦且防滑,允许人们在这里进行各种健身文娱活动。最好在这个区域的周边提供遮阳和座位,以方便人们在活动结束后休息。静态活动区域相对面积可小些,可以利用遮阳,走廊,建筑物的外缘形成休息空间,让公众可以进行聊天、下棋等各种形式的娱乐活动。这两类活动区域应保持适当的距离以避免相互干扰,而动态活动区域的活动可在静态活动区域中看到,以满足“人看人”的心理需求。
        2、开放式城市公园作为公民日常休闲活动的场所,不需要太大规模。但是,有必要在适当的地方设置一些相关的公共设施,如椅子,报栏和其他小型空间。这样可以把行人吸引过去,形成一个充满活力的公共空间。
        3、地被植物最好选用能抵抗践踏“实用型”草而不是“观赏型”草皮。生物自然生长规律告诉我们,适应当地气候和环境的“野草”具有生存的绝对优势。它们易于生存,节约用水,不需要小心维护,也不抗拒人们的亲近。人们可以散步,坐下或躺下休息,自由享受绿色的环境。
        4、可以使用各种方式和手段来围合空间。使用栏杆、低矮的景墙、地形的高差、铺装、景观小品和绿化来营造开放空间,这个空间可以把开放和围合相统一。树篱,藤蔓和树木种植在不同活动区域的交叉处,使空间具有流通感。植被所带来的良好生态效果、视觉效果及减少噪声干扰的影响,为来园内游玩的人们创造舒适的环境。
        
5 总结
        基于当今城市的发展已经由数量向质量转变,城市的发展越发注重品质。城市开放公园的发展重心也应该由“量”转向为“质”,精致化在整个转化过程中具有必要性。城市越发注重品质的发展,而城市开放公园作为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精致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人是整个公共区域内的行为感知主体,只要人们在园林空间中行为觉得是便捷舒适的,且具有愉悦的感知,那么对于他们来说,这个城市开放公园就是精致的。
        对于公园精致化的实施来说,需要认知精致化的各个评价项,使其能从形态、色彩、质感、标志、节点、设施、景观等方面具体评价一个城市开放公园的品质,使人能够对于其存在的问题有更加直观和全面的了解。
        琴川城市公园在于自然、野趣、天籁。游公园转换一种心态,以平常心悠悠的、细细的领略这里的低岗、曲水、平湖、绿树;品味这里的水声、鸟语、云影、烟霞,感受其中的蕴涵,寻觅种种不平常的简约、淳朴的自然审美感受。期望公园建成后能为游玩的市民带来愉悦的享受。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