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规划与生态环境优化的关系研究

发表时间:2021/7/8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7期(上)   作者:苏思玲
[导读] 所谓国土空间规划工作,主要就是由政府部门组织的
        苏思玲
        中交生态环保投资有限公司  北京市  100013
        摘要:所谓国土空间规划工作,主要就是由政府部门组织的,面对某一个区域地质、民俗等现状实施土地规划的活动,从根本上来讲,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进行,一定程度上与居民生存环境之间有着直接联系。处于可持续发展战略背景下,社会各界人士更加对环境质量提出了极高关注,为给群众营造良好生存环境,文章主要以国土空间规划与生态环境优化之间关系为出发点,阐述了几点生态环境保护举措,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士提供些许参考依据。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环境优化;关系
        引言:新时期发展背景下,我国开展了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以及生态保护等工作,就是希望能够有效推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的顺利进行。不管是哪个地区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开展,都必须要以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为出发点,其中就凸显出了生态环境保护重要性。
1.国土空间规划与生态环境优化的逻辑关系
        站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视角下,主要决定了生态保护与环境优化工作的重要性,像生态安全底线以及生态保护红线等部分,都隶属于生态保护与环境优化范畴。分析横纵向两个层面,所有结构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进行,都必须要以生态环境优化为核心。
1.1国土空间规划是生态环境优化的关键举措
        经过多年以来的发展,我国经济等方面迎来了飞速发展时期,直接提升居民物质生活水平的基础上,一定程度上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这就是粗放式经济发展方式带来的威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在我国“五位一体”战略布局形式中,必须要突出生态文明重要性,倡导节约化、绿色化发展理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同时,政府等相关部门人员在制定国土空间规划政策过程中,也应该全程秉持绿色化原则,站在当前社会群众生活模式下,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共建美丽新中国。
1.2国土空间规划以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为编制基础
        从根本上来讲,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进行,主要就是以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内容为参考,不仅能够达到合理化空间布局效果,而且也能够维持结构实现最好调整,由此为国土空间管理机制形成奠定坚实基础。当前国家颁布的《省级空间规划试点方案》明细中强调,确定了资源环境能力评价工作核心意义,就是希望能够为接下来实施“三区三线”划分工作提供有力参考。同时,最新出具的国土空间规划方案中指出,要想能够达到预期理想国土空间开发结果,那么就必须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核心,加做好国土集聚开发工作,做好分类保护工作。除此之外,牢牢把握底线内容,构建外界无法撼动的环境质量底线,综合多样化国土空间开发工作,都必须要求在环境承载能力区间中开展。
1.3国土空间规划是调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良性互动的重要手段
        基于可持续发展战略背景下,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国土作为不可缺少的载体,有序推进国土空间规划活动,更能够达到优化环境的处理效果。出于做好精细化资源管理,加快资源环境优化力度的目标下,在相关工作人员实施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先确定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数值,找出制约地区进步的因素,树立前瞻性观点,对今后地区环境承载发展情况做出全程动态化监管[1]。与此同时,在评价国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大小时,不单单可以结合国土空间规划标准进行,而且也应该广泛收集资源环境信息,全面支撑地区经济迈向稳定发展道路。另外,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要想能够平衡好与生态环境优化事项之间的关系,就必须站在国土空间规划机制范围中,高效实施国土综合整治活动,秉持绿色化、环保化发展观念,确保地区环境治理工作平稳进行的基础上,更能够监督区域经济良好优化与调整,由此一来才能够在经济快速发展中,尽最大努力维护好生态环境质量。
1.4国土空间规划以生态环境优化为核心任务
        通过行业人士多年以来的发展,预计在2035年间,其国土空间规划活动应该形成集约化空间形态,为广大社会群众打造宜居生存环境,共建绿水青山空间氛围,提升我国国土空间规划效率与质量。在此过程中,首先应该将重心放在国土空间生态环境身上,制定切实可行的保护机制,同时,也应该将核心放在城镇化建设方面,统一实施妥善安排与调整,这些都是当前乃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国土空间规划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从中可以看出,伴随着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持续进行,实质上就是生态环境持续优化的体现[2]。
2.当前国土空间规划给环境保护带来的问题
2.1开发建设导向与生态保护的矛盾
        通过实际调查可以看出,虽然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经过了长期发展,但是根本上还存在很多有待解决的弊端,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必然阻碍正常国土空间规划效率的同时,也不能获取到预期理想规划结果。同时,因为国土空间不合理规划方式的进行,一定程度上也对环境造成了巨大威胁,像大多数地区政府部门GDP考核导向,短时间内不能有效调整,未能全面贯彻病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细节;另外,处于新时期发展背景下,我国科学技术水平明显提升,但是针对土地资源管理等部门,期间部分事项的开展,未能与地区广大群众真实需求相一致;最后,面对宝贵的土地资源,部门难以做好合理化规划与利用[3]。
2.2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研究中对环境保护不够重视
        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国土空间规划过程中,未能加强环境保护力度,以至于造成各种污染问题的基础上,甚至也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去了严重威胁,这是我国自然环境质量持续下降的关键原因。同时,还有部分人员过分看重短时期的利益,未能正确认识到环境保护核心价值,在严重破坏环境质量以后,并不能做到有效修复,加大人力以及财力等投入量。
3.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体系构建
3.1技术要求
        国土空间规划过程中,要想努力平衡好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力度,站在技术标准层面下,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围绕以下几方面进行处理:第一,构建基础数据标准。以2019年为规划基期,统一采用200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作为空间基准,与自然资源部要求的国土空间底图保持一致,制定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规范;第二,全方面实施环境调查活动,构建针对性信息平台。

在此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秉持从上而下的工作模式,深入调查生态环境信息,综合收集到的数据构建现代化信息平台,致力于接下来国土空间规划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上,也能够防止威胁环境质量行为的出现[4];第三,围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适时制定发展纲要。站在我国现有国土空间五级内容上,高效实施环境保护规划专项活动,事先明确好底线,推动生态环境修复与治理活动同时进行,将重心放在生态安全视角上,明确实施路径。最为重要的是,工作人员所开展的生态环境保护设计环节,最好先在增量地区下进行,然后逐渐过度到存量地区,统筹做好生态评价与修复;第四,确定规划成果模式。提交专项报告、说明书、规划纲要文本、图纸、数据库,经过审查后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国土空间整合。
3.2政策保障
3.2.1加强组织领导
        作为生态环境保护部门工作人员,自身就应该对生态环境规划保护工作形成正确认识,事先对本地区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统一调查,确定出比较脆弱的区域,加强生态环境监管力度,根据之前规划工作中存在的矛盾,深入调查并处理,组织专项指导规划[5];从省级生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人员下出发,应该发挥出自我协调组织价值,综合分析生态保护规划数据,统一上交给相关部门;地区人民政府在生态环境规划保护过程中,主要担负的就是规划编制任务,部门人员充分发挥出领导作用,挑选几名专业工作人员成立环境管理委员小组,明确划分好各个人员职责与权利,完全遵循现有行业规范实施生态环境编制工作。经过以上几个部门人员的力量,在完成生态环境规划活动以后,接下来开展期间也应该引导广大群众参与到过程当中,定期开展生态环境规划编制考核。
3.2.2建立长效机制
        鉴于生态环境规划编制体现出周期性特点,该项工作在较长时间进行当中,必然需要有充足资金作为支撑,此时各级财政部门就应该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在生态环境保育过程中,要求开展绿色产业减免税收事项。及时推出多样化扶持政策,吸引广大社会力量加入到生态环境规划保护当中,像高度支持生态环境规划的社会企业,政府给予一定政策优惠。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观,加快绿色化发展步伐,吸引金融全面支持。规划编制工作经费应纳入市县级财政预算,支出比例不低于空间规划经费。最为重要的是,政府等相关部门也应该站在每一个地区生态环境现状下,制定切实可行的赏罚机制,如果在定期考核中出现三次以上不合格的地区,给予该地区大力惩罚,但是相反情况下,如果连续考核都达到标准及以上优秀的地区,给予宣传与奖励[6]。
3.2.3强化制度保障
        要想能够给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长期动力支撑,那么就应该加强制度作为保障,全面围绕高质量发展为核心,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机制持续优化与创新,着力构建“五位一体”的绿色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全面激活主体、要素、路径,为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注入强大动力。与此同时,不同地区还应该站在地区发展现状下,积极的调整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明确好城镇以及农村等之间的关系,依靠多样化交通纽带的作用,促使生态空间更具系统性的特点,进而确保国土空间开发工作体现出生态性的同时,也能够形成全方面的保护屏障。
3.2.4加强技术支撑
        我国拥有着较为广阔的地域面积,每一个地区有着差异性自然环境,那么地区在开展生态环境规划保护过程中,就应该秉持因地制宜理念,关注好本地区环境现状,评价空间分布特点,严禁出现“一刀切”现象,根据实际情况明确是定底、定界还是定标[7]。
3.2.5评价环境承载力
        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在推动经济得以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也应该要做好环境保护工作,这也正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出现的根本要求。面对该种现状下,行业人员就应该对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进行全方面评价,将国土空间开发力度加以有效把控。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工作人员先对地区自然环境承载性能进行调查,综合获取到的数据信息,制定长远发展计划,消除威胁环境的一切因素,致力于我国整体经济又快又好进行。同时,在对地区自然环境承载能力做出妥善评价以后,也应该土地、水资源等方面,做出真实性的评价,确保各项数据更具实用性特点,然后结合内部现有的弊端,在最短时间内构建完善处理方案,全面控制好国土空间开发力度,将该项工作控制在资源环境承载范围当中[8]。
        结论:
        简而言之,随着时代进步发展,我国国土空间规划工作也应该与时俱进,站在目前现有国土资源结构上,秉承生态文明发展观,综合政策、经济等方面因素制定发展规划。最为关键的是,国土空间规划工作也应该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加强技术、政策以及等管理力度,统筹优化现有空间资源,充分保护生物多样行的基础上,也是支撑我国经济等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
        参考文献:
        [1]姜楠,武长安.国土空间规划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J].住宅与房地产,2017(23):65.
        [2]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通知[Z].2017.
        [3]刘贵利,郭健,江河.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研究[J].环境保护,2019,47(10):33-38.
        [4]耿海青,陈雷.试论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如何参与国土空间规划[J].环境保护,2019,47(19):12-15.
        [5]岳文泽,王田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与国土空间规划的逻辑问题[J].中国土地科学,2019,33(3):1-8.
        [6]谭纵波,龚子璐,任务导向的国土空间规划思考[J].城市规划,2019,43(():61-78.
        [7]林坚,吴宇翔,吴佳雨,等.论空间规划体系的构建-兼析空间规划、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与自然资源监管的关系[J].城市规划,2018,42(5):9-17.
        [8]苏世亮,吕再扬,王伟,等.国土空间规划实施评估:概念框架与指标体系构建[J].地理信息世界,2019,26(4):20-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