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中的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 李阳

发表时间:2021/7/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1期   作者:李阳
[导读] 摘要:水利工程建设下河道生态护坡技术的应用较为常见,采用合理的护坡技术能够提高水利工程边坡稳定性,并提高生态效果。
        身份证号码:23010619821219XXXX
        摘要:水利工程建设下河道生态护坡技术的应用较为常见,采用合理的护坡技术能够提高水利工程边坡稳定性,并提高生态效果。文章通过对河道生态护坡进行了解,探讨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要点与具体措施。
        关键词:水利工程;河道护坡;生态护坡;施工技术
        引言
        对于水利工程来说,在具体建设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植被破坏现象。如果未能够得到及时控制,将会引起水土流失等方面的问题,还会对区域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所以,在水利工程建设中需要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在生态护坡设计中,要以生态安全作为核心目标,既要保护生态,也需要维护环境,不断地提升设计技术,尤其要不断优化生态护坡设计方案,全面保护绿色植被和土壤,以此来维护生态安全。这样就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也能够进一步减少水土流失。
        1水利工程河道生态护坡简述
        对于一个城市的建设而言,水利工程是造福于民的民生工程,要通过合理规划,提升水利工程功能性,给人们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对于城市和农村建设中存在河道的水利项目,要重视生态河道护坡的应用。河道生态护坡是在满足护坡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用自然的护坡方式来使得河道护坡与周围的环境融于一体,可以起到观赏的作用。当前我国在水利工程施工中河道生态护坡技术应用较为广泛,常见的河道护坡类型有植被铺设型护坡、植物固土型护坡、土工材料的生态护坡、网格型生态护坡及土工材料与草皮相结合的生态护坡。对于这些河道护坡的合理应用,需要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结合河道周边的环境进行深入的分析,选择最合适的护坡方案。当前我国的河道护坡设计理念和施工技术还有待提升,在实际的工作中要结合河道护坡的特点合理优化,保证其施工效果,进一步推广生态河道护坡在水利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2水利工程中的河道生态护坡功能分析
        2.1固岸
        生态护坡中一般会选择大量根系发达,能在水环境周围快速生长的植物。由于此类植物根系较为发达,可以起到锚固表层松散土体的作用,从而能提高边坡的抗滑力,减少土体流失。一般而言,生态护坡的整体结构和植物种植密度均经过了精细化计算,植物之间的根系彼此缠绕,从而形成了庞大的根系网络,根系网络则将边坡土体整合在一起,确保了土体的整体稳定性。一般而言,草本植物和灌木类植物可以在浅层区域起到良好的固岸效果,而树木类植物才能够起到影响深层土体的目的。而从其他角度来看,边坡的稳定性还与坡体水压力相关,植物根系的水分吸收作用可以有效降低边坡的孔隙水压力,从而提高了土体整体的抗剪强度,这同样有利于起到固岸的效果。
        2.2 防洪功能
        生态护坡施工要满足河流防洪作用,这是生态护坡的第一任务。随着我国河道生态环境施工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人们对于相关生态护坡工程越来越重视。由于生态护坡工程的建设可以对城市起到一定防洪效果,因此在生态护坡建设过程中,需要根据水利工程做出相应调整规划,从而有效地干涉河道的水循环。一旦发生了洪水危害,通过生态护坡植被提高水资源的存储,降低洪水量,缓解洪水危害。干旱季节,生态护坡系统可以将植被根部存储的水分逐渐渗入到河道中,从而缓解河道干涸问题。其中生态护坡施工技术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对植物的种类选择高度重视,一般选择一些根系比较庞大的植物,这样能够对水分进行有效吸收调节,从而起到防洪抗旱的作用。
        2.3景观功能
        生态护坡技术还兼具景观功能,因为在生态护坡技术下相关人员尤其需要注意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只有科学应用了生态护坡技术,才能够利用生态护坡来对水域生态系统加以适当的修复,通过对水利工程现场的气候条件、地理条件考察,选择与区域自然地理相适应的植物品种和施工材料,就可以有效利用这些生态护坡、植物来构建完善的河道生态系统,将河道生态与周边生态地形紧密结合起来,减小和消除水利工程建设现场的不利因素。


        3水利工程中的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措施
        3.1植物固土型生态护坡施工要点
        植物固土型护坡主要是对于以一些小型的、水流不急的河道项目,这种护坡施工技术主要是利用植物的根系固土作用来防治水土流失,所以其施工过程较为简单,成本也较低。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要结合周围的环境和气候选择合适的植物类型,要求植物具有较强的生命力,能在恶劣的环境下生长,起到固土护坡的作用。
        3.2自然原型河道生态护坡施工要点
        以自然原型河道为基础正式开展护坡施工,不仅能提高河道生态系统的平衡性,同时也能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在自然原型河道护坡施工过程中,首先需保证河道安全,并根据河道护坡施工的基本要求,充分应用能够适应河道生长的水生植物,优化施工设计结构。河道原有水生植物的应用有助于净化河道内污染物,增强河道净化能力。在选择植物品种时,可从植物环境适应性及净化功能方面出发,优先选择适应河道环境,净化功能较强的植物。这样不仅能美化河道,还能增强生态环境的平衡性。其次,以自然原型河道为基础的生态护坡施工技术还能有效稳固堤岸。为进一步实现该技术对堤岸的稳固作用,施工人员在选择植物过程中,需尽量混搭配置乔木灌木,并对不同种类的植物进行合理的空间布局和设置,充分发挥不同植物的生长优势,增强堤岸稳固效果。同时,还需充分考虑植物的根系生长情况,根系较庞大的植物能充分降低水土流失概率,减少洪水侵蚀。
        3.3生态混凝土护坡
        从结构特点的角度来看,生态混凝土可以分为两大类型:一是土工格室层。其本身具有较大的孔隙供草本植物生长,所使用的混凝土为细骨料,并使用喷播植草技术。二是有机客土层。其主要由活性添加剂、草炭、保水剂和石子构成,一般是直接与原状土相互接触。从生态功能角度来看,生态混凝土植入植物之后,草本植物的根系会持续向下方生长,并与基层土壤相互接触,从而促使整个坡面形成稳定的网状结构。整个网状结构会随着草本植物根系的不断横纵生长而完善,并最终形成三维立体网,稳定性较强。而活性添加剂的使用则可以进一步提高草本植物的生物活性,其主要成分是微生物,其能够在促进草本植物生长的基础上进一步控制水泥的碱性,确保整个生态混凝土护坡保持较高的活性,最终为草本植物的正常生长创造良好的客观环境。生态混凝土护坡的最大优势在于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可以在多种不同的地形地势环境下进行使用,但其对于坡体角度有着较高的要求,理论上不超过75°的坡体均可以进行使用,一旦超过75°则需要考虑其他类型的生态护坡。
        3.4网格生态护坡技术
        网格生态护坡技术在应用于河道治理工程中时,应通过混凝土等其他材料的使用,来保障网格结构规划的科学性。网格生态护坡结构形成后,在网格的中心位置处,进行植物的种植,形成网格生态护坡模式,发挥该护坡的综合作用。网格生态护坡技术在河道综合治理工程中的应用具有突出的作用和价值,在复杂多变的河道工程中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在开展网格生态护坡施工建设时,技术操作非常简单且便捷,最终的施工效果相对突出,所需要投入的成本较小,后续不仅可以实现对河道周边生态的保护,更是可以在河道附近形成良好的景观。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的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在河道工程项目中进行护坡施工时,要响应当前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合理地应用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提高护坡效果,并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提高水利工程河道治理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陈澎.河道治理中的生态护坡应用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20(3):277-278.
        [2]徐君.河道治理中的生态护坡技术分析[J].农家参谋,2019(1):194.
        [3]叶小金.河道护坡技术的比选研究[J].珠江水运,2019(13):104-1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