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广电子有限公司 北京 100040
摘要:个别共产党员干部缺乏马克思主义信仰,影响党的纯洁性,削弱党的战斗力,动摇党的政权地位。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提高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导作用,增强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的自信,完善党员干部的选拔任用制度,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监督和管理。
关键词: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信仰
一、部分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表现
(一)信仰之迷茫化
如果没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信念,党员干部就会失去方向。一些党员干部平时相信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但在碰到社会的阴暗面时就不那么坚定了,有时会出现极端心理和行为[1],甚至逃避现实,他们在精神上感到困惑的时候,往往会不由自主的信神佛,一些党员干部把生老病死等正常的生理现象归结为宿命。有些人利用自己的权力和地位,不努力工作,不为人民服务,不创造幸福的生活。相反,他们自认为得到神的保护,认为只要好好烧香拜佛就可以获得晋升和财富。又比如在疫情防控阶段,认为自己有神力庇护,疫情没什么可怕的,带头不戴口罩,冲击关卡,给社会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响。
(二)生活情趣之低俗化
生活和精神追求直接体现人的品味和心境。在一些党员干部中存在着一些不符合党员品格的东西,一些党员干部平时不重视理论学习,很容易受到腐败思想文化的冲击和侵蚀,他们经常张口闭口不谈正事[2],认为正事没什么可说的,还有一些党员干部经常开荤段子玩笑。有些干部受到国内外低俗娱乐节目的影响,不关注我国的政策,而是关注各种细微的花边新闻和传闻,一些党员干部贪图虚荣,经常出入各种高级娱乐会议,参与多种形式的赌场,追求个人享受,把享乐主义当成是人生的终极目标。
(三)道德防线退化
“官德破坏、损毁民德”。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独立性、选择性和差异性非常大,对道德正义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根据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原则,部分党员干部金钱权力。以追求地位为人生的终极目标,以钱多、少为个人成功的象征,接受贿赂、滥用职权谋取私利,以等价交换原则处理亲属关系,部分党员干部重视人生的目的是感官满足,不遵守纪律,放弃党性原则,无视党的纪律,过着腐败的生活。
二、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原因
信仰是主体对生活实践中的客体(理论、价值或拟人化的神灵等)产生信服的思考活动过程,是将最终价值寄托在精神上的思想活动过程,每个人都需要一定的信仰,信仰是人生价值观和精神的作为归宿点,是自己的行动实践的尺度和价值标准,对于个人来说,信仰的确立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促进了人类精神属性的发展,鼓励他们努力工作,是生活的精神支柱,这是一种无限的精神力,在组织上,信念是统一思想的强大凝聚力,是组织发展的强大动力,现在部分党员干部信仰不足,失去了自己,陷入了对金钱、权力、商品的崇拜,被物质欲望所支配,党员干部缺乏马克思主义信仰并非偶然,而是后来复杂而严重的社会历史原因。
(一)市场经济的负效应影响
马克思指出,人类社会市场经济发展阶段的显著特征是“基于物质依赖的人的独立”,马克思指出了市场经济的双重特征,一是市场经济的积极作用,将社会发展从“人的依赖”中改变为“人的独立”,这比自然经济大有进步,第二,市场经济的消极一面,即市场经济中“人的独立”只能是“物质的依赖”,所以人依靠事物,人与人的关系只能是事物和事物之间的依赖,这种依赖性受到了个体的制约,这种依赖性是一种反映在人们心中的物质交换,其本质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的异化,人们被事物的依赖所迷惑,成为商品(商品和金钱)的奴隶。作为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动力,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但是市场经济的内在特征在运行过程中的负面影响时刻存在,会对党员干部产生强烈的影响,如果他们不正确处理,则会影响他们的信仰,等价交换是市场经济活动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规则,少数党员干部把等价交换移植到党的政治生活中,会影响执政党作为人民代表的宗旨,将党的政治生活融入利益色彩中,把权利商品化,这样就导致在党性原则和个人利益选择上可能会出现错误。
(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走入低潮的冲击
苏联和东欧的高度集权制度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跌入谷底。经历了很多经济危机后,世界先进资本主义不但没有消失,反而继续发展。这必然在客观上给马克思主义信仰带来了冲击。邓小平说:“一些国家严重地受到了资本主义信仰的冲击。”社会发展总是迂回曲折的,社会主义似乎减弱了,但是不要着急。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消失了。一些党员干部由于辩证的思想缺失,导致在人类历史的漫长过程中,没有看到社会主义发展的暂时性挫折,导致他们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动摇和否定。
(三)思想文化的多元化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开放的扩大,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样性不断增强,社会思潮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跃、复杂、价值观多元化的趋势,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思想文化空前繁荣,同时也带来了多元文化的共存。“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侵蚀着人们的政治思想和政治价值观,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转变时期,社会的一切都在解决和重建经历了困难,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正在寻找新的方向和秩序,社会阶层的分化、利益结构的重组、旧权威的丧失、新权威的缺失、社会竞争的激化、多元化价值观和多元文化的冲突,让人怀疑,焦虑、困惑,导致信仰危机。
(四)忽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运用
党员干部缺乏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观原因是忽略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应用,所有信仰的形成都取决于一定的媒介,即理论学习,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巩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前提,列宁说:“没有革命理论就没有革命运动。”部分党员干部非常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但他们忽视或忽视了政治理论的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他们都不知道。这引起了理论和实践的不一致。“一些党员干部轻视理论学习,脱离理论学习,动摇理想的信念,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没有信心。“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不足,对社会问题的观察没有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所以社会结构中暴露的问题,思想混乱,理想信念不动摇,看到一些国营企业的效率下降,有的人已经认为公有制是不可能的,有的人一夜之间就有了赚钱、打破心灵平衡,产生了要爬上去的心理,这种消极的心理打破了党员干部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破解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信仰确实的三种方法
(一)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到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
在中国历史上可以看到数不清的政治集团的腐败。在当今世界,失去民心的事例数不胜数。多数归咎于腐败的执政党和人民群众严重脱离。人们最讨厌腐败。腐败不仅损害了政府的信任,还动摇了党的政权基础。有些人把腐败归咎于改革,而腐败的根源不是改革,而是改革的不彻底。党的清廉政治目的是加强政治建设,通过法制化和制度化解决社会问题,使反腐败走上正常的管理轨道,腐败是在某个时代,任何一个国家都有一定的存在,不能彻底根除,要想抑制腐败,就要在尊重现有社会秩序的基础上逐步推进制度的变迁,绝对权力一定会导致腐败,抑制腐败的关键是监督权力。不仅要发挥党内监督的作用,还发挥社会力量,尤其是网络对政府有关人士的监督和制约作用。
(二)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对党员干部的严加监管,从严从实管理好党员干部队伍
网络上出现了这种奇怪的舆论现象。如果有公权失范的话,会受到网民非理性的提问。1992年小平同志表示:“中国如果有这个问题,那么肯定还是共产党自己思想内部出现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对党员干部来说,思想上的偏向是最严重的病态变化。”解决信仰危机的关键在于党,制度建设是硬件管理手段,价值体系建设是软件制约手段,随着建设的推进,腐败也不可避免,懒政现象在一些党员干部中经常出现,这实际上是对中央打击腐败的抵抗,明确的是对党的全面严格管理和腐败的不配合,所以,需要规范,对全体党员干部的道德要求与行为设置禁区,规范权力运营,以廉洁健全的政治生态,建立党和政府形象。
(三)将各项制度内化为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心中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意识
为了维护少数特权而牺牲大多数人的利益,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腐败是官僚追求自身利益的结果,为了防止腐败蔓延,需要将各项制度转变为党员干部心中的政治纪律和规矩意识,坚决与腐败分子斗争。制度是衡量国家统治系统现代化程度和管理能力的重要尺度,十八大以后,中央政府将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作为硬性要求,要求党员干部严格遵守规定,加强组织纪律,彻底解决了党内管理中存在的严重问题,党内严峻的政治生活中重要的是严格管理干部,“全面”和“严格性”两个关键词贯穿全文,只有严加要求,才能确保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促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危机的发生是改革过程中各种社会问题全面深化的表现,其危险性引起了全党的高度警惕,需要我们高度重视,信仰关乎行动,信仰关乎未来,广大党员干部要守好信仰之门,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为民谋福利,为国谋长安。
参考文献:
[1]毛泽东党内意识形态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魏寒冰. 前沿.2019(06)
[2]论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当代价值[J].赵佳琪,辛绍军. 法制博览.2018(23)
作者简介:祝寅(1986—),男,本科/管理学学士,党务,研究方向:国企基层党组织建设及工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