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和环境治理中的应用分析 张港

发表时间:2021/7/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1期   作者:张港
[导读] 摘要:地质灾害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同时地质灾害的类型复杂多变,因此针对地质灾害的监测难度较高。
        广西前之锦人力资源有限责任公司  广西南宁市  530015
        摘要:地质灾害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同时地质灾害的类型复杂多变,因此针对地质灾害的监测难度较高。为了更好地应对地质灾害,降低其带来的威胁,同时也为了提升环境治理水平,应加强对遥感技术的应用。遥感技术能够为地质灾害监测提供有力的支持,帮助人们准确作出判断,并提前制定应对措施。基于此,本文就地质灾害的应用措施进行探究,仅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地质灾害;环境治理;遥感技术;应用
        引言:地质灾害主要包括递进性和突发性两种,均会对环境造成破坏,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针对地质灾害的监测,遥感技术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借助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对环境地质的实时监测,并且能够帮助人们获取环境地质的全面信息数据,结合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进而掌握监测区域的地质状况,以便更好的应对地质灾害。因此,在地质灾害监测以及环境治理中应用遥感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遥感技术的应用价值
        遥感技术将地质监测和识别相结合,属于综合型的技术形式,目前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首先,应用遥感技术可以为自然灾害数据库的建设提供支持。借助遥感技术,可以广泛收集地质灾害方面的数据信息,并将其储存于数据库之中,丰富数据库数据信息,为人们进行数据分析提供支持。结合数据库的数据分析,能够对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以及发生规律等作出评估,为地质灾害的防范以及环境的治理提供参考。其次,应用遥感技术可以为抗灾治灾提供支持。地质灾害分为递进性和突发性两种,突发性地质灾害主要有山体崩塌、地震以及泥石流等,此类地质灾害的来势猛烈,留给人们的反应时间相对较少,因此针对突发性地质灾害往往难以及时有效地进行预测,在灾害发生后,不仅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而且救援人员也难以掌握灾害情况,不利于有效开展救灾活动。而借助遥感技术,能够帮助人们确定灾害的类型以及灾害的危害程度,帮助救援人员准确把握灾情,进而采取更加有效的救灾措施,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2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和环境治理中的应用措施
        2.1土地荒漠化调查和监测
        土地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近年来,受过度开垦以及滥砍滥伐等活动的影响,导致土地荒漠化现象愈发严重,这不仅会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同时也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在此背景下,土地荒漠化的治理则显得尤为重要。遥感技术具有观测范围广、精确度高以及信息量大的特点,因此比较适用于针对土地荒漠化的调查和监测,相较于其他监测技术,遥感技术具备的动态性和实时性优势更加显著,对于提升监测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借助遥感技术的RVI方法,能够反映出被监测区域的植被覆盖率以及植被的生长状况,通过植被与裸露基岩所占的比例关系直接反映出该区域的荒漠化程度。这种方式直观、快捷,并且能够准确体现监测区域的荒漠化程度,同时,由于遥感技术具有动态性的优势,因此能够对荒漠化的治理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可以为环境治理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持。


        2.2突发地质灾害的监测
        以滑坡这一常见地质灾害为例,针对滑坡的监测,遥感技术已经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借助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对滑坡区域的动态监测,同时可以为滑坡区域的调查提供有力支持。应用目视解释方法,借助航拍以及陆地卫星影像获取数据,进而实现对滑坡区域的监测。我国幅员辽阔,地质灾害频发,同时地质灾害地类型多样,很容易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而针对地质灾害预防的基础,需要对地质灾害的发生作出准确预测,并将有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做出风险评估,遥感技术在这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再以泥石流为例,引发泥石流这一地质灾害的原因较多,并且在不同地区发生的泥石流的特点也不相同,但动力因素与物源因素是引发泥石流的主要因素。针对泥石流的监测,可以借助卫星遥感图像解释,帮助人们获取被监测区域的汇水区面积、岩石类别、植被覆盖率以及山体坡度等,这些均为影响泥石流发育的重要因素,通过对这些因素的监测,可以对泥石流的发生概率做出准确判断,进而提前做出应对措施。针对泥石流隐患区,在应用卫星遥感图像技术的基础上,还要综合应用形象思维与地理分析法,构建泥石流隐患区遥感图像特征,在此处上对泥石流的发生概率做出准确判断,并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减少泥石流造成的危害。
        3遥感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
        在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环境治理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在环境治理中,遥感技术同样发挥出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对区域范围内环境状况的有效监测,并且能够实时反映出环境治理的效果,帮助人们及时完善治理方案,提升环境治理的成效。近年来,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与完善,目前在环境治理中已经广泛应用该技术,在未来,航天遥感、GPS技术以及差分干涉雷达等先进技术的集成应用将成为现实,这会给环境治理带来更大的支持。借助遥感技术获取监测区域的环境数据信息,不断充实环境信息数据库,为环境的治理提供更加广泛和全面的数据支持,同时还可以结合数据分析准确判断监测区域的环境发展走势,为当地的生态环境发展提供保障。除此之外,遥感技术也被称为RS技术,其与GPS以及GIS统称为“3S”技术,在环境治理中,对“3S”技术的应用也将更加广泛,借助“3S”技术对区域的地质灾害以及环境情况进行调查,获取全面的信息,并结合信息做出评估和预测,制定地质灾害应对措施,同时完善环境治理方案,提升治理方案的科学性,保障环境治理的成效。
        结语:我国地质灾害频发,并且地质灾害类型多样,危害巨大,不仅会造成环境破坏,而且还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胁。为提升地质灾害监测的成效,应加强对遥感技术的应用,借助遥感技术的动态性和实时性优势,帮助人们掌握监测区域的地质环境状况,对地质灾害发生作出准确评估和预测,为治理方案的制定提供支持,降低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应用遥感技术,为环境治理提供依据,有助于提升环境治理的成效。
        参考文献:
        [1]王俊芳. 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宝鼎煤矿区矿山环境遥感监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
        [2]温强.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地质灾害区划及防治预警对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