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上海 200135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风洞洞体结构施工用钢筋布置方法的现状,之后着重介绍了基础钢筋施工方法、墙钢筋绑扎施工方法以及框架柱钢筋施工方法在风洞洞体结构施工用钢筋布置中的应用。希望通过新型方法的应用可以有效突破传统钢筋布置方法所无法解决的问题,满足风洞施工的精度要求,并且给风洞工程技术人员及施工人员带来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风洞洞体结构;施工用钢筋;布置方法
引言:
建造“风洞”的目的是在风洞试验中,能够获到均匀、可控、高品质的试验气流。因此,大多数风洞工程对于洞体结构精度都具有较高的要求。要想确保施工质量满足精度要求,必须针对新型风洞洞体结合施工用钢筋布置方法给予高度关注,按照正确步骤进行规范化操作,方可保证施工质量符合其应用需求及质量要求。
一、风洞洞体结构施工用钢筋布置方法发展现状
对施工用钢筋进行科学布置,是风洞洞体施工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但是,随着风洞施工对于洞体结构精度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钢筋布置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实需要。要想满足这一要求,必须设计出一种新型风洞洞体结构施工用钢筋布置方法。近几年来,通过风洞工程技术人员的不懈探索与努力,推出基础钢筋施工方法,墙钢筋绑扎施工方法、框架柱钢筋施工方法等系列新型钢筋布置方法,有效满足了风洞施工高精度要求,使风洞工程建设质量及其应用价值均得到了大幅提升。
二、新型风洞洞体结构施工用钢筋布置方法步骤
1.基础钢筋施工方法
步骤及相关要求:①弹线:在对基础钢筋进行绑扎之前,需要施工人员根据钢筋网的实际间距,计算出需要使用的钢筋根数。在这个过程中,确保靠近底板保护墙边一侧的钢筋距离模板边50mm,还要在防水混凝土保护层上弹出一条黑色墨线,放出集水坑、墙、柱之后,浇带位置线;在各边线部位,每间隔2.0m,用红色油漆划上三角标识,为日后定位插筋提供提供便利条件;在墙柱拐角处左右位置各划一个红色三角标识,并且将边线延长,为后续钢筋布置做好相应的准备;②制作垫块:使用Φ50mm的圆柱体作为混凝土垫块,两块之间的间距为1000mm,要求混凝土垫块等级与底板混凝土等级相一致;③在型钢支撑架上,使用石笔按照钢筋间距进行画线分档,然后在所画的间距线上摆放层网片钢筋。在此环节中,务必保证各层对应位置与钢筋投影相重叠,为后续混凝土浇注和插入振捣棒振捣提供所需条件;④按照图纸要求,将墙、柱等位置线投测到基础上部的钢筋上,确保在后续施工中,按照图纸当中的规格、间距完成插筋作业。在插筋过程中,需要在基础内按照下网一道,上网一道的方式设置两道限位水平筋。之后,在混凝土面上,再设置两道临时限位水平筋,其目的是确保插筋之后,钢筋处于垂直状态,避免出现歪斜、倾倒、变位等情况[1]。
2.墙钢筋绑扎施工方法
步骤及相关要求:①根据已经弹好的墙、柱位置线,将墙、柱钢筋按照比例要求和保护层要求调整到位。在这项操作中,要确保墙体钢筋、柱钢筋处于垂直状态,不存在歪斜、倾倒、变位等不良现象;②在绑扎过梁钢筋时,需要使用水准尺对钢筋进行调平,确保箍筋间距的均匀性,还要与梁主筋保持垂直状态,确保箍筋大小一致,弯钩角度达到135°,直线段长度达到10d;在柱内距外侧主筋50㎜的位置,布置第一道起步筋,第二道钢筋位于柱外侧,同样距离主筋50㎜;在安装封顶梁时,要做到箍筋满绑;③先绑扎墙体竖筋,之后再绑扎墙体水平钢筋,水平钢筋的间距需要根据竖向定位梯子筋的梯蹬距离而定,采用拉通线进行绑扎,第一道起步钢筋距离顶板面50mm,还要在搭接段设置三根水平钢筋;在绑扎墙体水平钢筋时,确保绑扎扎丝长度的一致性,而且不存在毛刺,扎丝绑扎时,需要从对面进行绑扎,保证丝头位于墙体钢筋内;④在墙体顶部位置,设置水平定位框,定位框间距要与墙体竖筋间距相一致;按照设计要求设置拉筋,拉住竖筋与水平筋拉筋。
3.框架柱钢筋施工方法
步骤及相关要求:①将预留柱筋上的混凝土浮浆清理干净,之后根据柱边线对柱立筋位置进行校正;②严禁将框架柱竖向钢筋接头设置在箍筋加密范围之内,同一平面内的框架柱竖向钢筋接头需要错开,错开幅度不小于35d(d为框架柱主筋);③根据图纸上的间距要求,对每根柱的箍筋数量进行精准计算。在施工中,先将柱箍筋套在下层伸出的搭接筋上,将柱箍筋开口处沿着柱的四角进行通转布置,抗震箍弯钩的角度需达到135°,平直长度大于10d(d为框架柱主筋);这里所说的柱箍筋,需采用封闭式箍和带拉钩的复合箍筋;④在已经设置完毕的柱子竖向钢筋上,按照图纸设计要求做好皮数杆,使用粉笔从混凝土面50mm处划出一条箍筋间距线,当分档排到直螺纹套筒上方时,再采用上下加密的方式避开箍筋,设置在套筒上;⑤将柱子的竖向钢筋立好之后,检查柱子是否存在倾斜、扭位等问题,确认无误后,在柱上口部位进行柱定距框的设置,还要在该部位设置1-2道柱限位箍筋,最终将定距框、限位箍筋和柱主筋绑扎在一起,并且确保其牢固性。这里所说的柱定距框,其主要作用是固定钢筋位置,所以可以周转重复利用;⑥按照已经划好的箍筋位置线,将那些已经套好的箍筋向上移动,再按照由上往下的顺利采用缠扣进行绑扎;绑扎完毕后,将箍筋的接头以交错的方式布置在四角纵向钢筋上,确保箍筋转角和纵向钢筋交叉点、箍筋的平直部分与纵向钢筋交叉点间隔均绑扎牢固,在绑扎箍筋时,各绑扣之间要呈现出八字形,这里所说的箍筋接头是指箍筋弯钩叠合处;⑦为了保证上下层钢筋位置以及两层之间距离的精准性,在上下层筋间,需要使用Φ20mm马凳筋将其架立,两层之间设置间隔为1000mm;⑧为了提高混凝土的清水效果,需要在墙柱钢筋部位设置20mm的清水混凝土垫块,垫块间距设置为300mm[2]。
3.新型风洞洞体结构施工用钢筋布置方法的注意事项
①在针对风洞洞体结构施工用钢筋进行布置时,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和操作规程进行作业。如果条件允许,建议使用先进的加工机械,提高钢筋成型的准确性;②当钢筋进场之后,需要按照其级别、型号进行分类、有序的存放,并且摆放好标识牌,避免发生混用;③如果风洞洞体结构框架梁顶面贯通筋、底部筋直径以及柱子竖向钢筋直径均大于20mm,则需要使用机械进行连接,如果直径均小于20mm,可以采用焊接方式,次梁采用机械连接或者焊接方式均可,框架梁底面贯通筋和梁底筋均采用机械连接;④由于风洞洞体结构精度要求较高,为了达到施工精度要示,需要将轴线及标高控制线在框架柱上做出明确标注,为后期施工及工程质量提供保障;⑤先进行框架柱施工,再进行底部框架梁和次梁施工,以便于框架梁先通过在框架柱内部并且预留出机械连接头,待柱子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将梁纵筋两端与锚入柱筋的纵筋相连接,中间部位通过绑扎搭接和焊接方式进行连接[3]。
结语:
上述三种新型风洞洞体结构施工用钢筋布置方法不仅构思巧妙、设计思路非常科学合理,在实际应用中非常方便实用,而且应用效果极佳,极大的满足了当代风洞工程对于洞体结构的高精度要求。希望在今后的风洞工程建设中,相关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不断总结宝贵经验,持续开拓创新,使各种新型钢筋布置方法得到更大的完善与提升,为风洞洞体施工水平和工程质量的不断提升提供支持与保障。
参考文献:
[1]杨得富.5米立式风洞洞体施工攻坚技术[J].四川建筑,2005(S1):192-194.
[2]李博平,张宗国,廖小烽,张笈玮,杨辉.施工应用背景下混凝土风洞工程BIM模型创建研究[J].施工技术,2014,43(21):13-16.
[3]毛洪江,彭祥,付友冬.桩、土钉墙复合支护体系在φ5m立式风洞工程软土深基坑中的应用[J].岩土工程界,2005(07):53-55.]
基金项目:
本文由中建股份科技研发计划资助,课 题 名 称:高精度现浇清水混凝土风洞关键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
课题编号:
CSCEC-2019-Z-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