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稽查监控系统在电能计量中的应用 刘晓翠

发表时间:2021/7/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1期   作者:刘晓翠
[导读] 摘要:以电力行业检查监控、电能计量和电费管理为主题,以规范业务流程、提高数据质量为目标,阐述了电力营销检查监控信息系统在电力计量中的应用。
        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巴林右旗供电分公司  内蒙古  025150
        摘要:以电力行业检查监控、电能计量和电费管理为主题,以规范业务流程、提高数据质量为目标,阐述了电力营销检查监控信息系统在电力计量中的应用。
        关键词:稽查监控系统,业扩报装,电能计量
        引言
        电力营销在数据质量和流程标准化方面存在薄弱环节。电力计量装置异常、电力数据异常时有发生,行业扩装管理、电费管理不够细致[1]。针对这些薄弱环节,国家电网公司所属供电企业根据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依托检查监控系统,借助电力营销业务应用系统、用电量采集系统、辅助决策系统等平台,对异常电力营销数据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对营销业务流程进行监控,有效提高营销管理水平。
        1电力营销问题
        (1)行业拓展及安装。在电力行业的扩装业务中,供电企业个别营销人员对业务流程不熟悉,与客户沟通不到位。行业扩容验收效率比较低,供电方案审核时间较长。在客户项目验收过程中,个别营销人员对项目建设情况了解不深,工单审核滞后,工业扩建项目验收不到位,供电企业内部专业部门配合程度不高,影响项目进度,增加项目建设成本,降低客户满意度,不利于电力经营环境的优化。
        (2)电能计量。个别抄表员由于专业水平低、责任心不强,无法及时发现抄表数异常、电量异常、综合比率错误、抄表时间不正确等计量异常现象,无法有效分析客户电能计量装置的异常情况,无法及时纠正计量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问题,影响个别客户电能计量的准确性,经常出现线损指标异常的情况。
        (3)电费管理。合法的电能计量装置是客户支付电费的依据。电力交易中,部分客户无视电度表计量的电量值,恶意拖欠电费。部分收费提醒不了解客户用电、运营、资金管理情况,电费风险防范意识薄弱。供电企业电费预警机制不完善,给电费回收带来风险。客户用电信息特别是电量、电价、电费、线损等关键数据指标管控不到位,导致供电企业经营风险。
        2电力营销审计主题
        针对电力营销管理中的薄弱环节,确定了行业拓展、申报安装、电能计量和电费管理三类审计监控课题,重点关注与供电企业经营风险相关、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指标,全面扩大营销审计监控覆盖面。
        (1)行业拓展与安装学科内容。尽快完成电力客户的电表安装和接电,有利于提高供电企业的年售电量,提高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客户满意度,优化经营环境。为了缩短工业扩建和安装的时间,本文确定了工期控制指标来评估工业扩建和安装的效率。新电安装的指标包括供电方案响应时间、设计文件审查时间、中间检查时间、竣工验收时间、仪表安装时间、工单归档时间等。业务变更的指标包括业务变更工单在途时间、现场业务处理时间、工单归档时间等。在检查监控系统中,应对各类客户的此类指标进行分类筛选,并对工业扩装过程中各环节的长度进行检查监控,以提升工业扩装的效率和质量。
        (2)电能计量的学科内容。在电能计量数据质量检测方面,检测人员利用检测监控系统对异常读数、异常电量、错误综合比和抄表时间进行检测和监控。在计量点管理检查方面,检查电能计量装置的计量方式、计量设备的配置、二次计量回路是否合理[2]。在电力线损审计方面,通过测量数据曲线监测,对无售电站、超容量用电客户、非法用电和窃电客户进行审计和监测,以促进供电企业综合线损率的降低。
        (3)电费管理主题的内容。在电价执行标准方面,检查人员利用检查监控系统检查异常电价执行情况,包括异常损耗执行情况、异常两部制电价执行情况和异常分时电价执行情况。针对基础电费、功率因数、超容量等与异常电价相关的各种问题,有必要对电价明细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在账务管理中,检查实收在途超额、预提费用冲抵金额、逾期结算、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是否异常。

在电费管理的监管中,通过对电费虚拟账户、盘问期、购电制度的监管进行检查,确定电量和金额的上下阈值,降低电费核算的错误率。
        3电力营销检查的方式
        (1)在线检查。在线巡检是指巡检人员依托巡检监控系统,结合电能计量数据和客户营销信息,按照月度巡检计划和专项计划对巡检数据进行分类,按照巡检主题对疑似异常数据进行筛选。检查人员对筛选出的异常进行分类分级,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向责任单位下达检查工作指令,跟踪监督问题整改情况。为了进一步提高在线检查的质量,需要继续完善电能计量和配电管理统一数据中心,优化配电审计模块,创新营销检查功能的应用,深入识别异常事件的潜在特征,提前预测电能计量数据异常和客户营销文件信息异常等事件。
        (2)专项检查。专项检查是针对特定类型的营销业务质量问题、阶段性管理需求和重点跟踪监管任务,对营销业务可能出现的异常和风险进行的线上线下综合检查。检查人员应撰写专项检查报告,对异常问题进行可追溯性分析和确认,发现工作漏洞,掌握问题的规律性特征,并通过营销检查整改通知书督促责任单位整改。对于系统功能、管理体系、政策解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检查人员及时向专业部门提出管理改进和制度完善的建议。
        (3)现场检查。现场检查主要针对客户的电能计量装置和电气设备。针对在线检查和专项检查中发现的典型、常见和重大风险问题,检查员通过现场信息审查、用电检查和数据访问等方式来到客户用电现场进行现场检查,收集支持材料,填写现场检查工作记录。检查人员通过编写现场检查报告,说明异常基本情况、现场检查过程、存在问题及整改意见。被审计单位应当准确提供现场检查所需的资料,如实反映情况,确认检查事实。
        4审计监控措施
        (1)完善审计监控体系。供电企业应当制定和完善营销检查监控配套操作规程和营销风险防控手册,加强营销检查监控标准体系的宣传和培训。要建立营销检查例会制度,分析检查监控实施情况和问题整改情况,全面提高营销检查监控的规范化、标准化和流程化水平。
        (2)加强审计监控计划的管理。供电企业应根据检查主题制定年度检查监控重点和工作计划,并进行闭环控制,确保工作计划的有效实施。检查人员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识别,按照异常严重程度、发生频率和发生范围进行分类,制定整改措施计划,跟踪检查整改落实情况,对整改不彻底的问题进行整改,对整改后的问题进行效果评估,实现全过程闭环控制。
        (3)加强检查和监测结果的应用。检查人员应积极发现问题,梳理异常问题,进行专题分析,提炼经验,将常见问题和整改措施作为典型经验,将特殊问题作为异常案例,在月度审计监测报告中公布,充分发挥经验案例的警示和引导作用,促进营销风险管控从发现异常后整改向异常发生前防控转变。
        (4)加强专业部门之间的合作。各级供电企业应由营销职能部门牵头,各专业部门协调,提高营销检查效率。检查人员应将检查中发现的专业管理问题以管理建议书和工作联系单的形式及时提交给相关专业部门,各专业部门应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核实、整改和反馈,形成跨专业检查工作的合力,不断推动电力营销管理水平的提高。
        5结束语
        借助审计监控系统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电力营销审计采用在线审计监控和现场检查相结合的方式。检查人员发现异常问题并深入分析,现场工作人员检查客户的电能计量装置和用电设备。检查人员全面梳理业务流程,深度挖掘异常数据,加强检查分析评估和数据整改。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和联系,确保检验工作的闭环管理。该巡检监控系统投入运行后,行业拓展和安装时间不断缩短,电能计量数据的准确性明显提高,电费核算的差错率和综合线损率明显降低,客户满意度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彩庆,李祺.电力稽查效益评价指标筛选方法[J].电力建设,2014,35(08):140-144.
        [2]黄玉军.东北区域电力市场稽查理论与实务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