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43032119810814XXXX
摘要:配网自动化技术主要指的是在社会电力系统中增加对先进科学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能够自动控制配电技术以及相关能源方面的分配,从而能够为社会生活提供优质的电源,以此实现社会电力系统方面的顺利发展。同时根据社会发展情况的研究发现,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不仅能够对电力系统进行更加专业合理的管理,还能够对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情况进行全面的监督和管理,能够有效提升电力系统供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对于社会未来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电力相关部门需要加强配网自动化技术的管理和创新,提升电力系统的供电技术的质量和效率,对于电力系统在时代的发展和转型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关键词:配网自动化;技术;电力系统;应用
1配电自动化的意义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由配电电子站、配电主站、配电远动终端和通信网络组成。主配电站位于城市调度中心,完成配电装置内各变电所的通信传输。配电站设在配电站内,分为35kV变电所和1变电所。配电站位于辖区内,通过电源终端设备完成通信业务。配电站科学控制DTU/FTU/TTU等电力终端设备,完成各变电所的通信工作,配电远程终端和通信网络也是配电自动化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保证内部信息能够根据工作需要及时传输。
2配电网的自动化发展方向
首先,馈线短路器可以进行自动化方面的设置,主断路器也能进行自动化的设置,要实现这两个的自动化发展。需要将这两者的保护开关进行相应的合理组合,成为唤醒式的电网运行,提升整体的远程操作能力,将两者的保护开关联合起来,组成唤醒的电网运行方式,以及通讯开关的自动化操作能力和远程操控的能力。其次,重合起的自动化方法,把两个电源之间的连接电网分为多个组成部分,在每个部分的两边安装上重合器,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之后,能够将两端的重合器进行及时的分段,这样可以有效地对故障进行隔断,将故障的范围尽量地缩小。最后是电力系统中的馈线自动化方法。主要是将远程控制和就近控制这两种方法相结合,让馈线的自动终端对所需的有效信息收集起来,并且使用特别的通讯方式把信息传递给电网的主站,进而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合理的分类以及处理,对存在故障的位置进行及时的发展并且切断,提升配电网的运行质量。
3配网的发展现状
纵观全中国的配网运行发展,我国已经基本实现了自动化的网络运行,并且县级的配电网络也已经引进了一些先进的技术,与电气设备实现了较为有效的结合,无论是配网拦截还是通信技术等。也正是因为如此,电网在运行的过程中,性能的发挥也变得更加明显,电网的操作变得更加流畅,实时监测情况也更加准确,整体都迈入了自动化的发展进程中。总的来说,配网实施自动化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用电的质量和效率,并以此为基准点,满足电脑用户的多样化需求。而这一目标的完成,就需要实现自动化建设的有效规划,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优化利用。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当下的县级配网运行中,配电作为基础的运行系统,其自身的结构较为复杂,并且也牵涉各个部门的管理工作,所以,也会产生相应的数据流。
如今,配网的自动化运行方式大致包括两种类型,首先,是采用分段和重合的方式进行设置;其次,是配网电缆采用环形设置的方法。前者主要是把配网用树状模式排列出来,这一排列方法可以自动排除电网运行中的故障,并选择另外一条可以传输的路径,恢复电能传输工作,确保供电的稳定性和有效性,这种方法能够有效降低配网的运行成本,而且操作步骤也不复杂,工作人员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较为得心应手,比较容易掌握个中的要领和技巧。而就后者来讲,这一方式的适用需要把环网柜安装在配网的内部,以此实现整个系统的自动化运行,这一手段虽然可以让配网实现自动化操作,并且发挥出保护功能,但工程量却较为巨大,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就当下的农村地区配网建设来讲,大部分仍旧会采用高空架线的方式,利用绝缘电缆的强辐射性,形成电网系统,最终承担起整个区域的供电需求。
4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技术在实际发展中的应用
4.1加强对现代电力系统配网的建设和优化
社会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的发展,需要保证电力资源的供给能够满足社会生活的正常使用,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增加,电力系统需要加强对配网方面的管理和发展,采用加速建设理念,有效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质量和效率,从而实现国内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4.2对象设计技术
从我国电力系统中的配电网现在的建设情况来说,多数采用馈线、变压器以及变电站等方法进行设计,每个地区中都有很多的馈线子网,在每个馈线子网中还有存在很多的节点,每个机电都有一个管理的节点,每个节点之间都能进行联系,进而可以实现通讯,对配电网而言,不同的变电站中的节点,不能实现联系,在同一个变电站中,才能实现各个节点之间的联系,在电力系统的运行过程中出现问题,需要节点之间互相联系,得到联络节点的同意,在进行不同馈线子网之间节点的互相通讯,首个子站就是馈线子网里的进行网络控制的节点,这个节点可以对其余各个节点中的信息进行记录,更好地实现电力系统中的网络通讯,能够高效的提升电网的运行效率。
4.3构建电力系统应用的专业硬件支持系统
根据现代社会电力产业的发展情况,构建专业的硬件支持系统,不仅维持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技术的有效作用,同时对电力系统中的措施进行有效解决,有助于实现电力系统的智能化发展。
4.4加强对现代电力系统的自我诊断功能
根据现代社会电力系统发展情况的调查发现,加强对国内电力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同时电力产业内部存在自我诊断功能,能够有效解决电力系统的故障或错误问题,加强对电力系统的创新和管理,实现电力系统的创新发展。
4.5自动设计中继技术
通过NDLC的中继节点能够实现各种信息之间的接受以及转发功能,结合这一个特点,结合在自动设计中应用中继技术,保证节点的特点,并且对信息实现有效地处理。在进行系统地设计过程中,为了最大限度的较少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产生的失真情况,需要在NDLC的中继节点中设计数字信号。除此之外,要想更好地让两个节点之间进行信息传递,也能使用这个技术,打破传输限制,保障电力网络系统中的有效通讯。
4.6加强对电力系统内部设备的更换和维护
电力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对电力设备的管理和维护,特别是旧设备,需要根据使用年限增加定期维护的次数,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同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方面的消耗,因此加强对设备的管理和维护,甚至进行更换,保证电力系统供电环节的稳定运行是发展的重点。
结论
在电力网络系统中,应该加强配电网的自动化设置,通过现今的自动化技术可以有效提升供电质量,避免故障的产生,及时发现问题,缩减处理故障的时间,提升供电效率和供电质量。
参考文献:
[1]施昌建.基于电力工程配网自动化的相关问题研究[J].决策探索(中),2019(12):37.
[2]魏千钧.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分析[J].电子测试.2018(10)
[3]冯展勋,王世杰,冯岩,王伟.关于配网自动化技术相关问题的讨论[J].山东工业技术,2018(10):161.
[4]张毅,徐达.配网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9,(29):8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