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37142219921128XXXX
摘要: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人口也越来越多,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在不断的提高,人们对电力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虽然我国电网也在不断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对电网的建设仍然存在着滞后等等。如果在对电网规划中出现问题,那么就会对居民的正常用电造成影响,同时对城市的发展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本文主要对电网规划与建设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智能电网;规划;建设
智能电网可以大大减少人为干预,可以有效减少人为问题造成的工作失误,有利于电网的基础工作,减少电网事故造成的供电不畅问题。智能电网可以增加对农村用电的调节,减少一些落后农村地区缺电和供电不足的情况,提高用电的安全性。智能电网在保证电压和电力正常供应后,也大大提高了电力设备的效率。
1 智能电网规划的意义
智能电网是基于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通过应用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先进的设备技术、先进的控制方法和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技术,智能电网可以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保和安全使用的目标,其主要特点包括自愈,它可以激励和包容用户,抵御攻击,提供满足21世纪用户需求的电能质量,允许接入各种形式的发电,启动电力市场,优化和高效运行资产。智能电网技术的产生促进了现代城市电网的发展。相反,现代城市电网的建设是基于智能电网技术的。智能电网技术为现代城市人的生活、工厂的生产和现代城市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前提。智能电网的合理规划和设计可以为现代城市的发展提供动力,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保证生产和生活用电的安全和有效性。现代城市电网规划对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起着重要作用,两者密切相关。现代城市电网规划的主要目标是建设一个相对完整、稳定、安全、可靠、灵活、节能环保、经济高效的现代城市电网,提高城市供电效率和供电质量,从而促进现代城市经济发展,进一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质量改善。城市电网规划是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综合各种技术并不断完善的规划方法。
2 中国现代城市电网规划的基本问题
2.1 电力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电网覆盖面积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享受电力给生活带来的便利。但是,我国地理环境和地形地貌复杂多样,给智能电网技术普及和覆盖带来一定难度,加大了智能电网的建设难度,导致整体电力水平参差不齐。另外,管理制度体系的不健全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电力施工进程,进而直接影响电力企业的施工建设效率。
2.2 技术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在社会经济日新月异的发展过程中,我国与时俱进,积极学习智能电网知识,不断提高智能电网发展水平。电力系统是社会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目前,我国正积极将智能电网运用到电力技术和电力系统规划中。实际电力工作中,我国不但要引入和使用先进技术和设备,而且更需要专业技术水平高的人才。比如,技术人员不仅要具备施工设计、工程检测维修专业能力,还要能够从事技术研究性工作,但我国相关技术人才培养落后,导致电力行业缺少发展动力。目前,我国实际施工过程中,仍主要聘用一些缺少专业培训的员工,甚至一部分工作人员还不具备相应资格证书。在此基础上,我国有必要尽快培养一批专业技术人才,不断提升他们的工作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改变当前这种发展现状。
2.3 智能电网中的地理信息系统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地理信息系统的信息安全得不到保障,不利于现代城市智能电网的规划。城市电网规划应以电网和地理信息系统提供的地理信息为基础,对城市电网中的各个网络、变电站和输电线路进行规划,这决定了城市电网的功能。现代城市电网规划结构不完善,制度不健全,监管力度不够。由于现代城市电网结构复杂,各种电网结构增加了城市电网规划的难度。在电网规划过程中,监管机制的缺失导致规划人员缺乏责任意识,容易玩忽职守,随意处理,不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规划方案。
3 解决现代城市电网规划问题的措施和方法
3.1 完善信息平台,加强智能电网信息平台建设。
这有利于各种电网信息的发布,有利于工作人员在现代城市电网规划中有具体可靠的参考数据和参考点。只有这样,规划方案才能得以实施,更加科学、完善、合理、有效,更加符合现代城市电网的实际发展。在用电高峰期,加强变电站的负荷率,以满足公众和民用用电。不仅如此,还要合理规划配电网,以保证城市各地区的用电要求,保证供电质量和安全。为了优化地理信息系统的作用,提高地理信息系统的准确性,城市电网规划应基于电网和地理信息系统提供的地理信息来规划城市电网中的各个网络、变电站和输电线路,这决定了城市电网的功能。这有利于提高GIS的精度,使现代城市电网规划的过程更加严谨和科学。
3.2 建立合理有效的监管机制和防范机制
完善现代城市电网规划结构,这有利于加强对规划人员的监督,使城市电网规划人员在制定规划方案和结构的过程中更加谨慎和科学。为了实现城市电网配电网自动化,利用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通信网络技术等高性能配电设备对配电网进行智能管理,实现配电网自动化,使配电网永远处于安全、可靠、优质、经济、高效的状态。
4 城市配电网的规划与建设的新思路分析
4.1 科学布置电源点,改善配电网经济效益
电源点的分布对于一个片区的供电能力有直接的影响,科学的进行电源点的分布能够有效满足城市发展所需的电力供应,也能有效的改善配电网的经济效益。对此,在进行配电网规划与建设中,电源点的布置应考虑下列内容:一是在预测准确片区负荷布置的基础上,以满足城市负荷发展需求为标准,保证规划方案能够满足不同程度的负荷增长水平;二是电源点尽量接近负荷中心,降低供电半径,减少电能线损;三是考虑周边电源情况,便于构建电源联络网络,改善电网运行的灵活性。
4.2 合理规划电网结构,提高电网运行方式的灵活性
在进行城市配电网规划与建设时,当前的电网接线方式则是一个自然起点。配电网的规划不仅要设置新建电网网络,也应对现有电网的不足进行考虑,进行合理的优化及改造,使电网运行方式的灵活性得到改善。配电网网络结构的规划建设中,需要结合各个负荷片区的电源点供电容量及负荷情况,采取多回路、多分段的措施连接,构建网络。在某个电源或线路发生故障时,可结合环网转供电进行供电恢复,进而降低停电的范围与时间。
4.3 加强配电网智能化建设
使用配电网智能化系统,能够提高设备的智能判断故障的能力,到达智能隔离故障、故障线路迅速恢复。进而加强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一个科学、可靠、优质的城市配电网,应具备良好的配电网智能化。对此,在城市配电网规划与建设中,供电企业应加强配电网智能化建设的力度,进而改善配电网的智能化程度,以实时监控技术为前提,合理的规划整个城市的配电网,采取分区域、分阶段的方式实施,并最终实现监控及控制整个城市的配电网。
5 结语
总而言之,智能电网是世界电力的发展趋势,中国智能城市中智能电网技术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智能电网的建设是一个长期工程,不但需要处理大量复杂的问题,而且需要探究其中的经营模式以及宏观对策。做好电网的规划与建设,关系着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及电力生产效益,因此,为了消除工程施工中存在的各种干扰因素,增强电网的实际应用效果,应重视工程质量管理,促使配网建设中的各种问题能够得到高效处理,全面提升我国电力生产水平。
参考文献:
[1]杨宁.智能电网规划在电力技术及电力系统规划中的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7(10).[2]肖峻,李振生,张跃.基于最大供电能力的智能配电网规划与运行新思路[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8(13).
[2]季宁,雒文博.电网规划方法及其关键技术探析[J].电工文摘,2020,(4):69-71.
[3]李文奇.变电站一次设备运行中状态检修问题的分析和探索[J].科技尚品,2018(1):238-239.
[4]焦丰顺,张劲松,任畅翔,李志铿.基于改进QPA的智能电网规划建设项目效益评价方法研究[J].南方能源建设,2020,7(S1):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