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45010419750715XXXX 广西南宁 530000
摘要:基于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对道路桥梁等交通设施的建设要求越来越严格。在实际工程建设中,其存在一些常见问题会影响最终的施工质量。为充分保障道路桥梁交通网线建设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则需要针对道路桥梁工程常见的问题进行有效分析,以便于采取有效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道路桥梁;常见问题;对策
引言
在目前社会发展过程中,交通对人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因为通过交通,人们可以实现相互交流与沟通,并且能够对交通进行合理运用,促进经济的不断发展。在目前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公路建设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该方面需要进行重视,能够使公路工程建设更符合目前的发展需求,并且能够对其技术进行不断革新,在问题产生方面进行避免,来使公路工程建设效果更加良好,并使基础质量达到合理保证效果。在目前的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需要对其进行解决,需要对其中的施工不规范现象以及施工技术使用出现的问题进行合理解决,这样才能够对质量进行进一步提升,并在其后续使用过程中对技术问题进行合理改正,能够使整体技术使用以及施工过程更加和谐,更加稳定,这样才能够达到合理的建设效果。
1市政道桥项目施工管控概述
市政道桥项目施工管理是保证项目按期完成的重要保障,可有效保证施工安全与质量。施工管理内容较多、涉及面较广,管理效果会影响施工企业信誉度、效益。施工管理一般将经济效益作为基础,保证整体质量。在道桥项目中,施工过程中均须结合质量要求开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难以实现质量目标,如材料问题、施工方案问题等,均会影响施工质量,导致施工质量的管控较为困难。实际施工中不同环节的施工工序存在较大差异,彼此间存在关联,若工序出现直线问题,会影响其他工序施工活动。开展施工质量管控工作时,应进行全面分析,优化管理工作中相关内容。积极采用科学化管理手段进行动态管理,控制施工前、施工中及施工后等各方面质量,及时处理施工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2市政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
2.1桥头跳车
桥头跳车是指在桥梁路面与道路在连接处产生沉降差或者伸缩缝所引发的车辆跳跃现象,会形成一个台阶状的形态。桥头跳车的主要原因是工作人员在桥梁施工过程中没有对周围的环境及地质条件进行具体的勘测,对于经过车辆的荷载范围没有具体的了解,或者在施工过程中没有加强质量控制,没有按照结构体系进行具体的设计,导致在车辆荷载、外界环境等因素的作用下引发桥面不均匀沉降,使得道路路面与桥面没有形成整体的体系而出现错台现象,从而引发桥头跳车的现象。对于桥头跳车来说,可能会引发车辆轮胎损害或者速度降低等问题。如果桥头跳车的错台现象非常严重,可能会使得车辆造成沦陷等问题,影响交通的正常行驶,增加车辆的运营维护费用。长远来看,桥头跳车对于桥梁和道路的影响有着严重的后果。
2.2路基变形
路基变形是路基基底因受巨大填方土的压力及车辆运营过程中的动荷载而产生的路基变形现象。路基变形不仅影响路基自身的稳定性,同时也对整个公路的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虽然在公路施工过程中,经过处理的路基会处于比较平坦的状态,但在施工车辆的碾压以及投入使用后的交通车辆压力作用下,公路的路基就会出现荷载量过大等情况,进而造成路基变形。总体来看,路基变形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2方面:(1)公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不到位,施工过程中的分层控制施工不够准确,造成路基中的含水量偏大,引起路基变形;(2)是施工材料质量不合格,导致公路路基在处理结束后因为受较大的压力作用而出现变形的情况。
2.3边坡滑塌
纵观公路路基路面的各类病害,边坡滑塌发生概率较高,影响范围较广,是较为常见的病害形式。以发生规模和现场土质为基本依据,可分为滑坡和塌方两类。滑坡的出现与高强重力作用有关,导致路基局部发生下滑现象,且在地质条件受损的情况下发生概率更大。塌方则与土质特性有密切关联,疏松土质边坡处易发生下滑现象。从具体成因来看,边坡滑塌与施工工艺不合理和现场发生水损坏都有密切的关联。
2.4桥梁道路路施工中的裂缝问题
在桥梁道路中裂缝问题是出现质量隐患的主要表现形式,其会对桥梁的外观产生不利影响,严重甚至可能会引发大面积开裂,进而导致整体结构受损等质量隐患。通常来说,出现桥梁裂缝的主要原因则是外部环境、施工技术以及混凝土材质等影响。比如混凝土的内外部温差较大,就会因热胀冷缩而产生膨胀应力。如果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较小,发生裂缝的可能性有所增大,很容易在桥梁表面形成裂缝。另外,在对桥梁道路进行混凝土施工时,相关人员没有按照规范要求开展振捣作业,也会形成孔洞、蜂窝麻面等现象。
2.5路面不平整
路面不平整是指路面出现凹凸不平等不平整的现象。在实际的公路施工中,路面不平整的问题主要出现在采用沥青材料施工的公路中。如果公路路面出现不平整问题,会对车辆的行驶速度和安全性产生重要影响。而造成路面出现不平整的原因主要在于公路施工过程中沥青材料混合比例控制不合理。例如,当施工使用的沥青中油石材料过多,就会出现路面凸起的情况,而如果油石材料过少,就会导致路面出现松散,产生凹陷。另外,如果沥青中水的含量控制不合理,也会引起路面出现不平整的问题。
3市政道路桥梁病害的处理措施
3.1排水加固
水对于路基路面的影响较为显著,因水损害而引发的病害屡见不鲜。路基施工期间应采取完善的排水措施,例如通过截水沟、边沟等方式以达到高效排水的效果。路面排水的关键在于最大限度减少路面的积水量,以免对路基边坡造成严重的冲刷作用。排水的可选方式较多,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一是集中排水,在硬路肩外围修筑拦水带,使其与路肩构成三角集水槽,以达到高效排出雨水的效果;并且,需要以20~50m为间距依次布设泄水口。对于路段较高的情况,应在中央区域设雨水井。二是分散排水,此方法常见于平原绿洲地带,关键要点在于有效阻挡边坡植物的垂直生长,以免对横向排水效率造成影响,施工内容包含硬化路面和加强路肩排水两方面。
3.2优化图纸
需要对整体的设计进行进一步优化。
在该方面主要是结合其测量方面的数据进行进一步精准化,方便对图纸进行优化,在其测量方面需要对测量的仪器进行进一步更新,能够使精确度得到进一步提升,并且对测量人员也要进行合理培训,使其技术以及硬实力能够过关,能够在后续的测量过程中给予精准的数据,方便对图纸的进行进一步优化。在优化方面需要结合目前的BIM技术等多方面技术来对其进行预先模拟,方便对其中的问题进行合理解决,这样才能够达到图纸优化的效果,进而使整体建设效果更加良好,在其后续的施工过程中减少临时更改的概率,这样能够使整体建设更能够统一化,减少其中冲突问题的产生。
3.3控制路基质量控制对策
对于桥梁道路的路基质量控制是解决其常见问题的重要措施,即是要综合考虑各种路基处理工艺的优劣势,再按照工程路基的具体情况合理进行选择,并且根据设计要求提高路基的承载力和强度性能,最大限度的缩小路堤与桥台之间出现的沉降差值,以此减少不均匀沉降的现象。另外一方面,在路基施工中,还需关注渗水量、降雨条件、台背填料等因素,科学采用路基排水方法,从而将台背填料中的水分顺利排出,防止发生沉陷等质量问题;此外,施工人员在桥梁与道路过渡段的路基处理中,需要严格控制施工后的沉降量。应当采用连续的斜坡式沉降方法,充分确保路基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3.4桥梁破损修补
在对桥梁中破损较为严重部位进行处理时,应将该部位松动的混凝土全部凿除,使其露出骨料,并对裸露在外的锈蚀钢筋进行除锈,用微膨胀水泥浆作为界面剂,通过环氧混凝土进行修补。对修补的部位进行凿毛,用清水对混凝土基面进行清洗,从而使基面达到清洁、干燥的要求;按照厂家提供的配合比,对聚合物砂浆进行拌制,随后在缺陷部位涂刷一层。当缺陷修补好后,用钢丝刷将混凝土接缝处的浮浆去除掉,并以清水进行冲洗,晾干后抹环氧树脂浆液进行封闭。桥梁破损部位修补完毕后,应进行质量检查,其中环氧砂浆的抗压强度应达到规定值,混凝土表面应坚实、无油污,新老混凝土的结合部位应无裂缝且外观平整,钢筋表面也应无锈蚀的迹象。
3.5路面病害施工处理技术
首先,在路面桥面的裂缝处理中,工作人员需要先对裂缝的深度及形状进行观测,从而选择合适的处理技术。如果裂缝较小,可以采用灌注密封胶的形式进行灌缝操作。如果裂缝相对较大,可以采用与原工艺相同的材料进行修补,保证其平整度。其次,在车辙病害的处理中,如果车辙数量超过一定的范围,导致路面的压实性不符合标准要求,那么需要对这片道路重新进行铣刨摊铺,再通过压路机使其恢复到原有的密度及强度。另外,针对路面老化的一些病害,有关人员可以在先进处理技术的应用下对其表层进行完善,根据道路等级进行具体的设计。
3.6注重施工材料质量
施工材料质量是否合格,以及施工材料使用方法是否规范,直接影响公路施工中路基路面的质量。施工方要结合公路工程施工的相关情况和要求,加强施工材料质量的管理。在施工材料采购、运输和现场管理过程中,施工方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选择、验收和管理,确保材料质量不存在问题。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方要按照施工标准规范化地使用材料。在应用水泥稳定碎石的路基施工方法时,应采用振动试验法进行密度测试,以确保水泥用量符合标准要求。同时,对于采用混合料的施工来说,考虑混合料中细料、矿粉等会对混合料的收缩产生较大影响,应对混合料中的各类物质的含量进行必要的控制,以确保混合料的收缩率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3.7路基变形、下沉方面的治理措施
路基变形与下沉将影响到车辆通行的平稳性,在特殊情况下甚至会引发安全事故,因此需通过科学的措施处理此类病害。工程实践中,应确定病害发生区域,于该处组织开挖回填作业,对于路基基底密实度不足的情况,则要在大型压路机的辅助下完成碾压作业。此外,局部密实度不足时,可选择具有较高密实度的材料用于回填,并按照分层的方式有序完成摊铺与碾压作业,使该部分可恢复至正常状态。各病害治理区域的实际情况各不相同,其对应的施工方法也具有差异性,应合理调整碾压方法。软土地基处理时,应做好如下三方面的工作:将施工前的准备工作落实到位,可铺设合适厚度的土工布;向软土地基内掺入适量的干石灰,以达到吸收多余水分的效果;注重对填料的选择,较为合适的有粉煤灰等。
3.8强化施工过程质量监管
(1)合理设置负责人权责。为了充分保证道桥工程施工管控质量,应强化施工监督与管理力度,道桥工程应进行规范化管理,项目负责人应深入现场提供专业指导,禁止一个负责人同时负责多个不同施工项目,建立责任管理体系,明确各个环节与阶段具体责任。(2)提升相关人员的专业能力。具体施工人员须具有质量管控意识,以减少质量问题。相关管理者应对其进行质量意识培训和专业能力培训,降低人员方面的质量风险[9]。如钢结构安装方面,具体工作人员须充分了解相关的焊接工具,明确焊接的要点、具体施工的质量要求。质量管理人员应在明确具体项目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结合以往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形成针对性的质量管理思维和方法。例如,树立风险管理意识,合理开展工程质量风险识别、分析、评价、防控等工作。(3)使用信息化管理模式。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工作开展时,须体现信息化的特点,对每个环节应严格实施质量监管,并建立实时沟通机制,及时统计、分析、处理相关信息。例如,建立工程质量管理信息化平台,及时进行工程质量相关信息发布,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跟踪处理。使各方了解工程质量现状,协同解决相关问题,对多发的质量问题提高重视,避免再次发生相关问题。除此以外,应建立全员参与的质量管控体系,施工人员应积极参与质量管理工作,强化质量和管理力量,营造良好的质量管理氛围。可在有关方面建立激励机制,对及时发现质量问题、有效解决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的工作人员给予奖励。
结语
综上所述,道路桥梁作为我国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对于社会经济的建设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因此在实际的工程项目中,相关施工企业需要充分明确常见的施工问题,总结其形成原因,并基于工程实践经验,从加强与完善管理制度、做好混凝土质量管理、控制路基质量、做好施工监督工作、强化整体施工质量以及定期培训施工人员等解决策略,进一步提升施工质量。同时还需重视工程维护工作的价值,结合工程建成后的具体情况,采取有效的维护保养措施,切实提高道路桥梁的施工质量,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参考文献:
[1]吕云松.市政道桥工程中沉降段路基面的施工技术探讨[J].造纸装备及材料,2020,49(04):155-156.
[2]邱明君,杨涛.浅谈市政道路桥梁工程施工管理[J].建材发展导向,2020,18(12):79-80.
[3]郑壮炎.市政道路桥梁工程施工及质量控制分析[J].四川水泥,2019(6):350,336.
[4]龙敏.市政道路桥梁施工中现场施工处理技术及质控措施分析[J].砖瓦世界,2020(2):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