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白城供电公司 吉林白城 137000
摘要:伴随社会大众日常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生活环境更为智能化,全面提升对于电能的使用量。应重视电力系统中运行稳定性的充分提升,充分满足社会大众的用电需要。但是,变电站电力系统属于众多学科项目的综合,内部结构较为复杂,和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关联密切,电力系统发生的问题将会为电力的供应造成影响,因此,应重视电力系统稳定性的不断提高迫在眉睫。科学技术的发展创新让智能技术科学运用到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中,有助于充分提升电力系统操作的稳定性,推动社会电力行业的良好发展。有鉴于此,本文对变电站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智能控制技术进行深入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变电站;电力系统;自动化智能控制技术
前言:变电站的供电系统在具体的运行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故障,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水平造成影响,伴随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变电站电力系统对于自动化拥有了更高的要求,推动变电站电力系统的自动化进程可有效提升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可自主监控整体电网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电网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才可及时采用措施进行处理,而稳定的供电系统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便利,有效提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质量。
1智能变电站简述
智能变电站由两部分组成,即信息平台与智能高压设备。其中,智能高压设备有电子式互感器与智能变压器等多种,对于智能变压器,它和控制系统通过通信光纤直接相连,能实时采集变压器运行参数。如果运行方式改变,则设备能以系统电压和功率为依据确定是否对分接头进行调节;如果设备产生问题,则能立即发出预警,同时提供相应的状态数据,以此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运行管理方面的成本,避免安全隐患的产生,保证设备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对于高压开关设备,主要是指性能极高的控制与开关设备,并配备了执行装置、电子设备与传感器,能实现诊断与监测。对于电子式互感器,它主要指的是磁光玻璃与光纤传感器,能克服老实互感器各方面缺陷。信息平台主要有两方面功能,第一方面为对信息进行共享,即为管理系统不同上层应用进行信息采集,第二方面为使纵向信息实现标准化,可为不同上层应用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撑。
2变电站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智能控制技术的重要作用
2.1有助于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变电站电力系统,需持续对电能进行输出。由于科技、社会经济的增长,变电站规模也在持续扩增,输送的电能日渐地安全、平稳。但是,要确保电能的持续供应,我们有必要对整个电力系统进行综合管理。以往的人力控制,可以解决某些现实的问题。不过,它的管理效率相对偏低。特别是规模比较大的电力系统,传统的人力控制很难达到满意的成效。同时,还需耗费较高的管理成本。智能控制技术,可以避免这种效率不高的短板。利用技术手段,去解决电力系统在运行阶段出现的各类问题,减小电力系统潜在的安全隐忧,确保系统平稳性,以源源不断地为生产、生活提供电能。
2.2有助于增强管理操作的安全性
不管平时生活又或者社会生产,均需以稳定电能为支撑。电能供应时,变电站由于长时间工作,可能会遇到设备损伤、线路老化等比较现实的难题,出现故障。从业人员在不了解数据、参数的前提下肆意操作,这就可能会诱发安全隐患。自动化智能控制技术的推广,可以随时采集到电力系统中全部设备、线路的真实状态,进行分析。如果出现异常,则会马上发出警告,配合从业人员进行解决,或实现智能化处理,以减小问题带来的损失,确保管理操作的可靠性。
2.3有助于确保电能的质量
在积极引入自动化控制以后,可有效降低人力的投入,并不会因人力的减少而减少电能质量,主要是因自动化控制能够充分实现无人化操作。积极利用自动化控制,可实现变电站的实时监控,为整个控制中的非常流畅提供保障,有助于充分提升电力的调度性能。除此之外,变电站中的不同电气设备经过对自动化控制的科学运用,确保其处在较好的运行与维护状态,避免出现故障,有效延长设备的使用年限。由此可见,积极引入自动化控制以后,可有效提高供电能力,充分提升电能质量与供电服务水平。
3变电站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智能控制技术
3.1集中式的自动化智能控制技术
集中式是采用多个计算机共同作业而达到的自动化智能控制技术结构,该种方式在生活中十分常见,并且已经运用到了很多领域。集中式是利用计算机扩展I/O接口,再合理运用I/O接口与变电站电力系统相连接,用以采集所需要的信息,信息采集到位后,运用计算机进行信息的处理,同时还需要运用监控计算机,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监控以及保护。集中式多项功能需要多个计算机共同作业来完成,每一台计算机有着自身的明确分工,同时也便于人们对每个功能进行单独的管理,多台计算机的存在也有利于变电站电力系统继续扩大规模,只需要增加相应的设备便可以实现大规模管理。
3.2分布式的自动化智能控制技术
分布式相对于集中式而言,其采用计算机并联运行的方式,各个计算机之间有着自身独特的功能,分别对所需要的资料进行手机,及时其中某台计算机出现故障,也不会对整个自动化控制系统造成干扰,实现了数据的有效分离。这种运行模式下,即使需要在短时间处理大量数据,也不会造成计算机系统的瘫痪,同时还能在同一时间对多个数据进行采集分析,能够有效的提升自动化智能控制系统的管理效率。但是分布式也有一定的缺点,其变电站的电压等级必须处在一定程度下,才能够保障分布式顺利的运行。
3.3分布分散式的自动化智能控制技术
从逻辑上看,该结构系统能够对自动化控制进行分层,一是变电站层,二是间隔层。前者,又叫站级测控单元;后者,又叫间隔单元。某些情形下,有人也将其分成三层,和前面的两层相比,多出1个通信层。其实,该系统是根据元件或是断路器彼此的间隔来进行设计。将1个断路器间隔需具备的所有采集、控制还有保护等功能,并配置1个或是若干测控单元。针对测控单元,可以安装到断路器柜上,或是断路器间隔附近,利用光缆进行通信。本系统的引入,说明变电站已转向于自动化方向,这就减少了对电缆的频繁使用。传送信息时,电缆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电磁干扰。而本系统在运行时比较可靠、易于维护,可扩展。实践中,很多现场工作均是由厂家自己完成。该结构方式有下列独特的优势:一是使系统保持更好的适用性;二是间隔单元,能够在变电站间隔处进行安装;三是软件控制功能十分强大;四是二次配置要比原来简单得多,可以减小室面积;五是使二次设备轻松地进行互联,避免使用电缆;六是结构可靠性相对偏高,组态灵活,为检修带来了诸多的便利。
结束语:
概而言之,现如今的智能变电站中,自动化控制已获得广泛普及,利用积极引入自动化控制,有效降低系统运行故障的出现率,为系统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提供保障,有效减少成本,减少工作强度,对于电力行业的未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鉴于此,相关部门和企业需正确了解此技术的特征优势,而且应增强开发研究,促使技术的不断完善,为电力事业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电力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杨希云,赵彦博.变电站电力系统自动化智能控制技术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1(01):107-108.
[2]范东海.变电站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智能控制技术研究[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20,56(11):181-182.
[3]董丽荣.变电站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智能控制技术[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20,10(10):73-74.
[4]赵李凤.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南方农机,2020,51(14):145-146.
[5]丁晖,黄海,夏宗杰.变电站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智能控制技术研究[J].通讯世界,2020,27(07):129-130+133.
[6]韦开恒.研究变电站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智能控制技术[J].建材与装饰,2020(09):212-213.
[7]王瑶.基于自动化智能控制技术的变电站电力系统的设计与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7(10):148.
[8]方宁.变电站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智能控制技术[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02):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