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学明德学院 550025
摘要: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依赖于水利工程建设,而在实际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如果忽视生态效益,就可能出现失当的水利工程设计方案,不良的水利工程建设行为,这些都将会对于实际生态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水利工程;工程建设;生态环境
引言
水利工程的建设对我国来说是关乎民生的重大国事,水利工程的兴建有极高的现实意义,对我国的农业发展、社会和谐进步有很大促进,所以水利工程的兴建对于我国现阶段来说非常必要。众所周知,在水利工程建设中会涉及到大量生态环境问题,在施工建设过程中,施工建设人员必须加大对周围环境生态的重视程度,而且在保证工程进度的同时需要保障周围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保护周围生态圈。所以,在水利工程施工建设中生态施工就显得非常必要。
1水利工程应用的整体原则
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的过程中,施工单位必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要严格遵守生态规律,尊重大自然。同时,水利工程的建设不可以给生态环境带来不可逆转的伤害,要做到水利工程与自然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从而推动社会持续发展与进步。施工单位既要考虑到水利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也要综合考虑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的社会效益,不断发挥水利工程建设的整体价值。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过程中,管理人员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降低施工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不断提高施工材料的利用率等,实现对环境的综合保护。
2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主要影响
2.1对空气的影响
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离不开土方的开挖,大型机械设备的进场又需要修建合适的道路,而这些操作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同时造成现场植被的破坏,大量的粉尘没有了植被的保护会长期漂浮于空气中,这对现场施工人员和当地居民的健康来说都是不小的威胁,长时间处于尘埃的环境中工作,肺部吸入大量的灰尘,灰尘长时间堆积极易导致肺尘病,对肺部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因此,水利施工过程中做好防尘工作,减少粉尘颗粒物的随意排放,采取必要的防尘措施,减少施工对空气的影响。
2.2对土壤的影响
作为农业大国,土地是我们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虽然水利工程的建成保护了农田免受洪水侵害,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农民的利益,但另一方面却破坏了土壤的原有结构。因为水利工程兴修后,如果土壤处于饱和状态,势必将引起低洼湖区及山前平原地区土壤沼泽化或次生潜育化;而蓄水工程和输水工程会使地下水位升高,造成土壤含盐地区表层聚盐和返盐,产生次生盐渍化;同时农民在农田生产灌溉过程中难以避免使用大量的农药和化肥,而这些农药和化肥残留部分会被带入地下,长此以往,影响土壤性状。
2.3对水资源的影响
由于水利工程施工单位缺少完善的施工管理机制,导致水污染问题一直得不到妥善的解决。同时,在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的过程中,施工人员的水资源保护意识比较差,随意将生活垃圾等丢弃到生态环境中,从而导致水资源收到污染。施工单位管理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比较淡薄,并且管理水平比较低,在进行施工现场管理时,没有规范的处理施工产生的垃圾等,施工废水在没有经过处理的前提下就排放到河流中,从而导致水资源受到污染。此外,由于水利工程的大规模修建,导致水流的流速变低,水中的氧含量达不到水生动植物生存的标准,从而导致大量水生动植物出现死亡的问题,直接影响了水环境的生态平衡。
3生态工程施工方案
3.1前期准备以及生态修复配套技术
首先使用传统清淤技术,利用现代化机械对河床中的垃圾、各种水草以及水生动物微生物进行清理,人工对大部分污染水域进行消毒处理,为以后的施工打下基础。
在施工设计阶段,设计师需要对河道主要污染物进行分析,需要针对主要污染源进行特殊处理,围绕治理主要污染源制定相关施工计划,同时对河道内淤泥进行同步治理,在改良河流水质的同时提高河道水体自净能力。
3.2树立绿色建筑价值观,推动水利工程建设事业发展
绿色建筑价值观,就是说秉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去进行建筑工程的开展。对于水利工程而言,作为人类社会实践的重要类别之一,其也需要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积极将绿色建筑价值观贯彻到实际的水利工程建设实践中去。详细来讲述,为了实现上述的目标,就需要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其一,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将绿色建筑价值观,生态文明体系构建等理论融入进去,确保实际的水利工程的参与者和施工者能够正确看待实际绿色建筑的价值,并且知道如何依照对应的要求和规范去做好实际的施工工作。比如施工人员了解到在实际施工中不要捕杀施工区域内的动物,懂得积极建立有效的环境保护方案,确保施工行为对于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其二,建立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巡查制度,检查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是否存在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如果有,就需要进行管理和控制,以确保对应施工行为可以得到迅速的矫正。其三,在水利工程施工任务完成之后,还需要对于植被系统进行调研,能够修复的要尽可能的去进行修复,由此确保实际的施工行为与生态效益之间能够朝着和谐的方向进展。
3.3加强水利施工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生态环境的保护需要始终贯穿整个水利施工过程,这就要求施工单位在水利施工过程中提高施工人员环保意识,真正从源头重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不能一味追求工程进度或效益放松对环境保护的意识,避免因施工造成的生态环境的破坏。做好污水的排放,建筑垃圾、废弃物的处理,同时注意控制噪音,降低噪音对生活环境的影响。同时按照国家规定的环境监测标准进行施工,对监测数据定期梳理分析,不断完善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水利施工完成后,对周围生态环境重新评估,一旦发现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的因素立即停止,并采取措施及时改进。
3.4建立有效的环保监管体系
水利施工过程对当地环境的破坏,除了设备环保标准的提高和施工人员环保意识的加强,还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环保监管体系,严格按照我国的环境监测标准,来进行动态的水利生态工程监管。首先,在项目施工前,要对即将实施的水利工程项目严格把关,层层筛选,不疏漏任何问题,以优质的项目为前提,后期环境监测的工作才能持续高效,才能稳定地进行下去。与此同时,明确责任到人,对于管理层和基层施工人员都要明确各自环保职责,本着“谁污染,谁治理;谁损坏,谁补偿”的原则,明确“破坏”与“补偿”的主体。同时配备相应的环境监测设备,进行实时追踪与监管,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标准,全面提高水利施工过程中生态环境的保护。对于实在无法避免的生态破坏,应在工程施工前预留出生态补偿准备金,以降低因施工带来的生态破坏。
4结束语
在水利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必须要提高生态环境意识,加大对生态工程的重视程度。对于水利工程的生态施工项目中,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河道情况,以及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预估工程量,对施工过程中的控制管理产生重视,保证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不会影响到当地的生态环境,避免当地生态环境因为水利工程的建设遭到破坏。
参考文献
[1]宋具兰,罗海波,吴琳娜,潘伯娟,陈远云.喀斯特山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发展趋势——以贵州省为例[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6,18(01):112-119.
[2]黄贤金,高敏燕,李涛章.水利工程项目综合效益货币化评估——以南京市长江河道二期整治工程项目为例[J].中国水利,2012(16):52-54.
[3]李军.应用生态工程原理解决水利工程施工中的环境问题探讨[J].珠江水运,2019(9):66-67.
[4]李宝英.生态理念在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的应用[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20,49(09):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