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45262319841212XXXX
摘要:海绵城市建设是绿色城区生态城区建设中较为重要的环节。在现今城市建设中,虽然美观性和功能性显著提高,但城市地面硬化问题也在逐渐加剧,对于雨水较多的城市来说,地面硬化会直接阻碍雨水吸收和下渗,再加上排水系统不完善,雨季内很容易使城市出现各种安全隐患,对人们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为此,有必要加大海绵城市建设,增强城市的吸水和排水能力,从而避免安全隐患的产生,维护城市安全。
关键词:空间治理区域;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思路
1.海绵城市的作用与应用原则
海绵城市相较于传统的城市规划设计而言更加的精细化、节能化,通过科学的设计及规划使得城市具备“海绵”功能,在雨季能够大量的存储水源,通过内部的存储、净化再次应用到生产生活中,弥补现有水源紧缺的问题。建设海绵城市的作用可归结为以下几点:首先,降低城市规划设计中的负面影响。城市建设必然会对原有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通过海绵城市理念的渗透,规划设计者会大幅度的保留或保护原有的绿化生态环境,将开发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控制。其次,降低城市内涝的出现概率。近年来城市“看海”问题愈演愈烈,究其根本是城市自身的排水能力较差,内部的市政给排水无法达到当前的使用需求,进而引发内涝,建设海绵城市能够从多角度去降低上述问题出现概率,通过绿化种植、技术维护来实现水源保护、雨水资源多次利用的目的,促进城市健康有序发展。海绵城市的规划原则应着重围绕环境建设来进行,其次优化资源利用率,做到开发、治理、保护三者的有机结合。
2.海绵城市理论应用于城市规划的必要性
用水量大、用水时间集中、持续时间长等特点是城市用水的几大难题。由于我国水资源分配严重不均、城市能够存蓄的水量非常有限,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也十分有限,使得我国大部分城市面临着水资源严重紧缺的窘境,在人口密集的城市这些问题显得更为突出。人类生活与经济发展都需要充足的水资源作为保障,如果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水资源需求,就会给正常的生产、生活、经济、城市发展等许多方面带来不利影响。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制造业企业数量不断增加,污水排放量也随之增多。工业废水、居民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使得水资源污染现象不断加剧。
3.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规划方法
3.1做好前期资料的搜集和总体规划工作
想要将海绵城市理念有效应用到城市规划中,首先要做好前期的资料搜集和总体规划工作。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了解城市的具体情况,然后对其进行深入的调查及研究,在对城市规划的工作中将各方面因素都进行考虑。例如按照目前城市水资源的具体情况以及城市的自然环境状况对城市未来发展走向的影响或者对城市规范过程中发展的范围进行确定等。其次,城市规划工作要按照搜集到的资料对城市的用地以及布局、结构等进行规划,将城市中的绿化带以及水系统作为城市的基础结构把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功能进行合理的划分,以突出城市中重要设施的整体布局。同时,对于城市的水资源以及河流开发进行科学的整治,城市给排水系统与河流之间的关系也要做好充分的处理,保证城市在用水过程中能够更加安全。例如在某城市中,为了建设海绵城市,对土地进行了极大程度的开发,给地下水资源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对于这样的情况就要详细的收集资料,其中包括该城市的占地面积、地质情况等都要进行详细的收集,从而为城市规划提供更详细的参考内容。
3.2修复城市原有的生态海绵体
天然海绵体的作用是调节城市生态,具体体现是调节城市内河水的径流量与水位,净化日常产生的污水,缓解城市的旱涝,所以修复生态海绵体,是完成海绵城市规划的重要环节。通过修复生态海绵体,对地表水流的径流量有较大影响的生态环境采取措施保护,使森林、湿地等区域经过修复后,可储存大量的水分,抑制水土流失,并且调节湖泊、河流的水量。
修复工作进行中需注意的是,把每个生态区域划分成多个类别,包括禁止建设的区域、草地区等,了解每个板块的特征,并用相应的方式保护,用这一方式提升城市对水资源的调蓄能力。此外,修复生态板块的同时,也可以在原有板块的周围设计一些自然板块,让两者相互配合,调节城市的生态。此外,为扩大生态海绵体影响的范围,可采用生态廊道等规划手段把城市内各个位置的生态海绵体整合,即确定各生态海绵体的位置后,在最佳的位置设计并建设生态廊道,让各部分融合,形成一定的生态规模。
3.3人工改造建设生态海绵体
对生态海绵体进行人工改造建设也是重要的海绵城市规划途径之一,在城市生态海绵体比较匮乏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人工改造和建设,来增加城市中生态海绵体的数量,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人工改造建设神态海绵体的方法较多,比较常用的有:①建设人工园林和绿地,提高城市对洪水的弹性应变能力;②改变传统的绿地布局形式,在不增加城市建筑面积和投资成本的前提下,将集中绿地建设转变为小而分散的下沉式绿地,提高对雨水资源的利用效率;③可以构建和改造城市水系,充分发挥现有自然水体的调节功能;④对园林绿地建设进行改造,通过滞留塘或下凹式等形式,将雨水收集设施与绿地景观资源相结合。
3.4建设仿生人工海绵体
城市在建设的过程之中,一直在不断的改革和发展,因此,很多自然的海绵体,或者是没有地方建设和改造生态海绵体,就会采用仿生的人工海绵体,这样可以保证城市在建设的过程之中,仍可以利用仿生人工海绵体完成对大量的雨水吸收和排放的功能,实现城市容纳雨水的目标。在建设的过程之中,需要保证城市的“黑水”和“灰水”是分离的,然后还需要再一次的分解和处理“灰水”,同时可以进一步的利用,这样可以降低建筑用水,实现解决的目的。其次,则是对城市的广场,市政部门等雨水的收集,进行再一次的循环利用,作为城市清扫的作用,推广循环水系统,也是建设人工仿生海绵体的一个重要环节和内容。最后,则是需要评估城市的抗洪抗涝的能力,以及预计和估算城市会面临的洪涝灾害的强度,这样能够做好提前预防措施,让人工仿生的海绵体起到作用。
3.5完善海绵城市建设的规范制度
我国各个城市相关部门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关的规范制度,将城市中降水也列入到规范中,将雨水利用保护起来,目前我国各大城市海绵城市理念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在城市规划中,随之而来会出现一些问题,这样有效促进了规范制度的制定,规范制度的建立,使得城市降雨的利用更加规范化,并有效改善了水环境污染,在最大程度上使得雨水管理目标得到有效实现。海绵城市的建设是非常复杂的,相对的城市规划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在城市规划设计前期,准备工作一定要做好,其可以使城市规划更加合理科学,最先做的是城市的总体规划设计,要对收集整理的各种资料信息进行研究分析,进而充分了解城市中水资源情况,对整个城市的规划方向有个初步设计,同时也促进了城市规划各个系统的协调,在城市规划中要根据各个城市自身特点与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规划设计。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空间治理区域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中,应该从多角度、多方面的内容展开综合分析,明确规划设计目标,合理规范建设内容,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予以把控,制订合理的解决方案,以此改进海绵城市建设质量,优化水生态环境效能,促进城市与环境间的协同进步,达到绿色节能型城市的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1]杨梅荣.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与建议[J].智能城市,2019,5(14):138-139.
[2]赵斯卓.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方法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9(19):54.
[3]蒋晶容.空间治理区域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思路探讨[J].江西建材,2019(7):112-113.
[4]李晶,张莉,尹勇.空间治理区域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思路探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8,15(24):152,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