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巴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驻清江镇昆山村第一书记 四川巴中 636000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农村建设也在加快,开展乡村有效治理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当前乡村治理过程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应积极探索有效的乡村治理路径,提升乡村治理的水平。本文阐述了乡村有效治理的重要性,并分析其面临的挑战和难题,提出乡村治理路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有效治理;路径思考
引言
虽然在近年来的生态环境与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农业农村绿色发展理念已逐步植入人心,农业清洁生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等“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工程全面实施,一定程度地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环境,但由于农村生态与经济环境问题的累积性、系统性和复杂性,要推进和实现乡村生态振兴,仍任重道远。为此,必须目标清晰、方向清楚,从制度、产业、理念等各个层面入手,制定科学有效的建设措施,合理选择可行路径,稳扎稳打务实推进。
1 乡村有效治理的重要性
乡村是农民生产生活的地方,是各种利益冲突的始发地和社会矛盾的集发地,是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实现乡村的有效治理,有利于培养乡村振兴的参与主体。乡村振兴的本质是为了满足村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这决定了乡村振兴离不开广大村民主体的全面、有效参与。而乡村治理正是在基层政府、党组织引导下村民积极参与乡村建设的行动。一方面可以增强广大农民对乡村振兴的认知和理解,另一方面能有效增强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主动性,有利于构建乡村振兴良好的社会秩序。实践证明,通过有效的乡村治理,村民形成了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和自我教育的良好社会风气,自觉维护和倡导乡村良俗及公共秩序,有利于维护村民合法权益,形成良好的乡村道德风尚,有利于防范风险,使乡村社会矛盾得以有效化解,有利于夯实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治国安邦,重在基层,基础不牢则地动山摇,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实现村村和谐美丽,每个村的治理都井井有条地开展,能够使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根基更加牢固,坚不可摧。
2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治理面临的挑战和难题
2.1 乡村治理“内卷化”“碎片化”问题突出
乡村是国家治理的基层单元,是推进社会治理的关键环节。健全乡村治理工作体系,要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投入更多治理资源到乡村,提高乡村治理效能,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然而,乡村治理“内卷化”“悬浮化”“碎片化”问题日渐凸显,突出表现为基层社区运转虽愈来愈复杂,却没有实现效能的提升,运行成本越来越高的同时服务缝隙和管理空白不断增多。部门条块分割与脱节管理很难精准对接社区治理的实际需求,不利于整合治理资源和提升治理能力。基层治理中的“内卷化”问题主要表现为组织结构的设置日益精细化、复杂化但效能不高,其实际运行与制度设计初衷背道而驰,而且压力维稳机制下的日常治理方式偏向于管控策略而忽略协商、疏导等柔性治理手段。从长远看,“内卷化”的社会治理只在表象层面上消解矛盾,形成短期稳定局面,并没有从源头上解决社会问题,反而具有释放更大社会风险的隐患,对此必须给予足够重视。
2.2 村民法律综合素养偏低
由于思想意识和观念的原因,加上农村社会环境影响和文化水平限制,很多村民通常表现为对法律法规漠不关心,在有些村民心中更注重权威和宗族信仰,存在法律信仰危机现象。再者,对文化知识不高的村民来说,有限的法律知识无法形成法律权威的“认同感”,也不懂得或者说不习惯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受害的权益,习惯用传统的“非法律”方式解决矛盾。
3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有效治理的路径思考
3.1 实现治理有效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要以“互联网+党建”的形式,持续加强农村基层党建信息平台建设,全面优化升级网络党课教育,建立与群众有效沟通的网络平台和机制,畅通社情民意,提升乡村党建智慧化水平。推动“互联网+社区”不断向农村延伸,大力推动乡村建设和规划管理信息化,提高农村社会综合治理精细化、综合服务信息化水平。加快推进“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推广“最多跑一次”“不见面审批”等改革模式进乡村,提高群众办事便捷程度,推进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让农村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3.2 增强乡村治理过程中干群法治观念
有效提升基层农民思想意识的根本途径要加强乡村干群的法治教育。一是从娃娃抓起。巩固现有九年制义务教育成果,进一步推进农村子弟受教育程度,提升当前农民子弟文化素养,尤其是法律素养。二是加大农村、农民教育投入。引进高质量的教育人才、建立和优化农村教育硬件设施、进行各种资源的有效整合是提升农民文化素养的保障。另外,只有深入持久进行基层农村法治宣传和教育,才能提升农民的民主意识、维权意识和守法意识。首先,在法治宣传和普及过程中,可以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如共产党员、村两委干部、致富能人等。这些人往往能起到榜样和示范作用,以“先富带后富”的方式,帮助所有村民逐步增强法治意识。其次,充分发挥农村基层法律工作者、农村人民调解员和法制宣传志愿者等各方力量,利用他们熟悉农村环境、了解与农民交流方式的优势,高效率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最后,还要创新法治宣传方式,要开展灵活多样的“法治宣传活动”,如开展法治讲座等多种方式开展法治宣传。
3.3 健全乡村医疗队伍服务能力提升机制
一是拓宽乡村医疗人才引进方式。通过公开招聘、校园招聘、直接考察录用等多种方式,进一步简化招聘程序,拓宽乡村医疗人才引进渠道。每年毕业的医科大专生都要优先考虑充实乡村两级,鼓励他们长期扎根,可试行大专毕业生先到农村锻炼两年再回城的做法,形成制度,长期坚持下去。二是加强对乡村医疗人才培养。规范开展村医岗位培训,依托医共体牵头医院,每年举办两期村医培训班,免费接受村医脱产进修学习。上级医院和各级卫校要免费对基层卫生人员进行培养,如免费让他们参加进修或参加短期学习班等,同时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加强学历教育,积极协调教育招生主管部门,在国家规定的招生政策范围内给予优惠政策,为乡村医生报考录取提供帮助。三是提高乡村医疗人才的待遇。各级政府应保证乡村两级医务人员的工资待遇,乡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工资财政拨款要保证按时发放,不能拖欠。分配到村卫生所或合作医疗站的医生应参照乡卫生院的标准执行,对原来的“赤脚医生”各村委会要努力提高他们的待遇,使他们能够安心工作。
4 结语
乡村振兴战略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治理有效”,实现乡村有效治理。而针对当前乡村治理过程中存在的治理水平有待提高、陈规陋习亟需革新、法制观念淡薄等问题,需要坚持乡村治理的党建引领作用,强化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核心地位,调动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增强乡村治理过程中干群法治观念,培育和弘扬乡村德治文化,构建乡村智治体系,引领乡村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等方面的建设和发展,以实现乡村有效治理。
参考文献:
[1]郭晓鸣.乡村振兴战略的若干维度观察[J].改革,2018(03):54-61.
[2]范建华.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意义[J].行政管理改革,2018(02):16-21.
[3]张晖.乡村振兴战略的政治经济学阐释[J].求索,2020(01):141-148.
[4]杨璐璐.乡村振兴视野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浙省个案[J].改革,2018(02):132-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