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自然资源调查院 黑龙江 150000
摘要:矽卡岩型矿床是人类丰富的一类矿产资源,也是我国主要的富铁矿床,该矿床约占富铁矿床总量的50%,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因此,研究矽卡岩型铁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矽卡岩型铁矿床成矿成因及控矿地质条件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矽卡岩型矿床;成矿;控矿
矽卡岩型铁矿是我国铁矿的主要来源,当前,我国大部分铁矿资源相对贫乏,其中铁矿床多为富矿,另外,矿床综合利用价值高,具有较高的工业价值。因此,对该矿床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若能了解侵入体与围岩接触带的空间形态与控矿规律等,对预测、勘探、开发这类矿床的成矿位置、矿体形态、分布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1 矽卡岩型矿床分带性
矽卡岩型矿床常呈带状分布,特别是在不同类型、不同矿物组合的矽卡岩中,空间上多呈带状分布,特别是在侵入接触带附近,这种分带现象较明显。根据露头位置,矿床可分为内外带,其中,内带为交代岩浆岩形成的矽卡岩带,外带为交代碳酸盐岩形成的矽卡岩带。内带主要由石榴子石、辉石等高温矿物组成,次生矿物为浮山石和方柱石等,外带主要由石榴子石、辉石、角闪石、绿泥石、绿帘石、阳起石等高中温矿物组成,次生矿物为硅钙硼石等。在远离接触带的围岩中,温度降低,石英、方解石、萤石和重晶石广泛发育。
2 地质特征
2.1 侵入岩条件。在对矽卡岩型铁矿的研究中,有研究人员发现,铁矿形成与岩浆演化中析出的矿物质热液有关,侵入体可分为中酸性、中性和偏基性等。为了更好地了解矽卡岩型铁矿床的侵入条件,研究人员研究发现,中性侵入体是一种特殊的成矿体,与中酸性侵入体密切相关。另外,不同侵入体分布也有其规律性。
2.2 构造特征。矽卡岩型铁矿主要分布在海洋形成的岛弧地带、大陆边缘形成的造山地带、裂谷地带、坳陷地带。陆壳俯冲作用影响了造山带岩浆的生长、侵入成分、构造,导致铁矿形态、金属含量、成分等的复杂性。例如,中度俯冲可派生及消减I型岩浆岩。若岩浆在浅部活动,镁矽卡岩铁矿也会产生同样反映。我国土地构造和形成环境复杂,经研究表明,矽卡岩铁矿广泛分布于地盾与地台,同时,在褶皱带、坳陷带及相关坳陷带中发现矽卡岩型铁矿,具有明显的分布特征,有利于研究其形成的地质历史条件。
2.3 围岩特征。围岩岩性是矽卡岩矿床形成的重要条件,不但影响矿物的沉积,而且影响成矿作用方式、矿体规模和矽卡岩与矿石的物质成分。接触交代铁矿主要围岩为碳酸盐岩,其次为火山凝灰岩、钙质砂页岩等,有少数围岩为变质石英砂岩或硅质岩。它具有化学活性强、脆性大、易破裂等特点,为矿物溶液的输送提供了通道。
有研究表明,当围岩为纯灰岩、灰岩、砂页岩互层或碳酸盐岩中MgO含量小于2%时,一般形成钙矽卡岩或钙矽卡岩型矿石。当围岩以白云质灰岩为主,或MgO含量大于10%~15%时,形成钙镁矽卡岩及相应的钙镁矽卡岩型矿石,形成典型的镁矽卡岩矿物组合,如镁橄榄石和尖晶石等;当围岩为白云质灰岩,MgO含量在2%~10%之间时,仅形成透辉石等矿物。
围岩的物理化学条件对矽卡岩铁矿的产出部位有一定控制作用,如薄碳酸盐岩比厚纯灰岩更有利于成矿,尤其是薄层灰岩与页岩互层,在理化性质明显不同时,往往是铁矿的主要赋存场所。
2.4 围岩蚀变。矽卡岩型铁矿床产于中酸性-碱性侵入体与碳酸盐岩接触带上或附近,其形成温度变化大,一般在800℃~300℃,围岩蚀变发育,以矽卡岩化为主,包括透辉石化、透闪石化、石榴石化、阳起石化、绿泥石化、钙镁橄榄石化等;其次为角岩化和大理岩化;少数为金云母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硅化、钾长石化、钠长石化和高岭土化等。围岩蚀变规模一般大于矿体,其形态与矿体相似,矿物特征明显,可作为直接找矿标志,比如,透辉石-金云母矽卡岩是寻找这类铁矿床的主要标志。
矽卡岩单岩经蚀变转化为岩石,形成交代杂岩体,其中以镁矽卡岩铁矿床最为突出。由于矽卡岩铁矿侵入岩含碱量高,近矿岩浆岩与铝硅酸盐围岩之间的碱质交代作用明显,可分为钠、钾质交代,其作用往往导致岩石中暗色矿物分解形成浅交代岩,呈带状分布,并析出大量铁质,提供部分铁源。
与侵入体成矿专属性相似,不同岩性侵入体的碱质交代作用不同,钠质交代作用主要发育在与中基性岩有关的铁矿床中;在与中酸性岩浆有关的铁矿床中,钠钾质交代作用较发育,但以钠质交代作用为主。
在考虑围岩蚀变时,还应考虑蚀变分带性,包括水平、垂直分带,从矿体的物理化学条件和成矿流体的组成到围岩,矿体往往与特定的蚀变带密切相关,寻找有利于成矿的蚀变带及蚀变矿物,以圈定矿体范围。
3 成因研究
3.1 矽卡岩铁矿的成矿作用与过程。碳酸盐岩石发生变质再重新结晶,岩性岩石接触后,分散、孕育和交代作用发生后,岩浆热液接触后,渗滤交卸作用发生后,均为矽卡岩形成过程。矽卡岩矿物的组合和相互作用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不同阶段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成矿过程可概括为多期性、多阶段性,通过对矽卡岩铁矿成矿机理及特征的认识,为矽卡岩铁矿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打开了方便之门。
3.2 硅卡岩型铁矿多成因与物质来源。在大洋岛弧环境中,偏基性岩浆会形成玄武岩和安山岩层,在与碎屑岩相互作用下,辉长岩侵入体形成钙矽卡岩铁矿;在造山环境中,洋壳俯冲边缘大陆,熔融成浆岩,形成热液蚀变;浅成相变了镁矽卡岩铁矿;洋壳延伸到大陆,岩浆呈多型,与陆壳相互作用,此种工况下,很少产出铁矿。经研究表明,矽卡岩矿较复杂,在接触交代流体工程中,提出了岩浆与天水循环两种观点。研究发现,有建造水加入的因素。另一观点提出:铁质也有两个来源,一是靠近接触带,以侵入岩体为主;二是深部岩浆源。
4 控矿分析
4.1 矿床成矿作用。据矿区取样分析,矿床成矿作用复杂,不是单一的成矿作用而成,而是不同成矿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依据矿区围岩与矿体的赋存状态和接触关系,以及控矿构造的复杂性及多阶段叠加性,成矿作用包括接触渗流交代和接触扩散交代作用,以接触渗滤交代为主,接触扩散交代为辅。
4.2 矿床的成矿过程
1)矽卡岩期
①干矽卡岩阶段:该阶段无水,成矿流体处于高温超临界状态,液体呈酸性,主要形成无水岛链硅酸盐矿物,如石榴子石、透辉石和方柱石等,无石英或矿化。
②湿矽卡岩阶段:主要形成水性硅酸盐矿物,液体呈中性至弱碱性,是气成到高温阶段的产物,主要由双链及带状矿物组成,如阳起石。大量的铁矿物如磁铁矿和赤铁矿开始沉淀。
③氧化阶段:这是一个过渡阶段,主要是在高温下,层状或架状硅酸盐矿物可形成,一些硫化物如黄铁矿允许在高温下出现。
钙、镁、铝硅酸盐矿物主要形成于矽卡岩阶段,其中硅酸盐矿物与矽卡岩在此阶段结晶完成。
2)石英硫化物期
①早期硫化物阶段:黄铁矿、黄铜矿等铜、铁、钼硫化物主要在中高温热液条件下形成,因而又称铁铜硫化物阶段。
②晚期硫化物阶段:除交代早期形成的硅酸盐矿物外,还可形成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等矿物,主要形成于中温热液条件下,因而又称铅锌硫化物阶段。
矿床的主要成矿阶段为湿矽卡岩阶段、氧化阶段、早期硫化物阶段,由于成矿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多期性、长期性、复杂性的矿床活动、成矿溶液运移中成分浓度的变化、构造活动间歇性等因素的影响,不可能把每个阶段完全分开。
总之,矽卡岩型铁矿在我国分布广泛,是我国富铁矿的主要来源,也是我国铁矿床的主要类型之一。通过对该类型矿床的分析,若能掌握其控矿规律,这将有利于今后该类矿床的找矿,从而降低找矿成本。
参考文献:
[1]马健飞.矽卡岩型铁矿的成矿地质特征及成因综述[J].西部资源,2016(04).
[2]彭红.矽卡岩型铁矿床成矿问题及控矿地质条件的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