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绿雅生态发展有限公司 518000
摘要:为改善生态环境,林业建设工作得到深入推进。林木栽培与病虫害防治直接影响到林木的生长质量,关系到林业的整体发展。但就目前来讲,部分人员开展林业栽培活动时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且没有做好后续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导致林木生长受到严重威胁。针对这种情况,林业工作人员需充分掌握林业栽培技术要点,构建完善的病虫害防治体系,促进林业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
关键词:林业;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
森林资源在生态环境系统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林业建设工作的开展,不仅可以改善地区生态环境,又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因此,林业工作人员需综合考虑地区环境特点与林木生长习性,科学开展栽培管理工作。针对林木生长过程中出现的病虫害问题,需综合采取多元化的防治策略,避免病虫害威胁到林业发展。
一、林业栽培技术
(一)整地
林地条件直接影响到林木的生长发育,因此,实施栽培工作之前,需进行精细化整地。在具体实践中,首先彻底清理掉栽培区域的杂草、灌木丛等。为提高整地效率,可将旋耕机、圆盘犁等设备应用过来,之后采用人工方式仔细清理掉各种垃圾,促使地块条件得到改善。若栽培区域面积较大,且杂草、灌木等具有较为旺盛的长势,可先利用化学药剂杀死杂草灌木,这样能够降低林地清理的难度。其次,彻底清理过后,结合造林区域的地势情况,开展针对性的整地工作。若造林区域具有平坦地势,可将全面整地方式应用过来,地毯式翻垦林地。若造林区域具有复杂的地势条件,则需将带状、块状等整地方式应用过来,实施局部整地处理。
(二)林木栽植
为保证栽植林木能够顺利成活,栽植工作尽量于阴天或雨后开展。若选用的是容器苗,工作人员先要将根系包裹的塑料袋撕破,严格控制栽植深度。通常情况下,需在普通栽植深度的基础上,增加10cm左右。若选用的是裸根苗,要对林木运输环节特别关注,避免出现根系失水等问题。在运输过程中,要提前规划运输线路,尽量缩短运输时间,且做好遮挡工作,科学保护苗木根系。也可在运输过程中对林木根部定时洒水,促使根系的湿润状态得到维持。向造林区域顺利运输苗木后,需及时开展栽植活动。工作人员在坑中心放置苗木后,进行轻提处理,充分舒展苗木根系,避免有窝根问题出现。充足浇灌定根水,完全下渗后,向坑穴内回填土层。需注意的是,若造林区域具有恶劣的立地条件,栽植之前需做好泥浆浸根工作,可将尿素、草木灰等营养物质掺加到泥浆中,这样苗木的适应能力可以得到增强,有助于苗木成活率的提高[1]。
(三)水肥管理
初栽植的苗木不具备较强的生命力,如果水肥供给不足,很容易出现萎蔫、死亡等问题。因此,工作人员需做好水肥管理工作。在浇水过程中,需将土壤墒情、气候条件等因素纳入考虑范围,科学制定浇水计划,促使苗木的水分需求得到满足。但要严格控制单次浇水量,避免因土壤湿度过大而造成根部腐烂问题,否则将会影响到苗木的成活。为增强苗木的长势,栽植过苗木后,需及时开展施肥工作,配合施用有机肥与氮磷钾肥,避免单一施用某一类肥料。此外,苗木生长过程中,杂草问题很容易出现,杂草会对苗木的水分、养分等进行争抢,减缓苗木的生长速度。因此,工作人员要结合杂草生长情况,科学开展除草活动。
(四)遮阴防风
如果于夏季开展栽培工作,强烈的阳光容易影响到苗木的生长,也会加快水分的蒸发速度。因此,工作人员需及时采取遮阴措施,促使光照强度得到减弱,环境温度得到降低。尽量将农业遮阴网运用过来,这样不仅遮阴效果可以得到保证,林木的光合作用也能够正常实施。同时,为应对大风天气的影响,工作人员需利用木头、草绳等支护林木,避免出现倾倒等现象。
二、林业病虫害防治措施
(一)增强防治意识
林业病虫害具有十分复杂的类型,发生频率较高,严重威胁到林木的正常生长。且部分病虫害的传播速度较快,短时间内即会在大范围内蔓延。因此,林业工作人员需充分认识到林业病虫害的危害,增强自身的防范意识。要积极开展线上线下培训活动,向护林人员等详细讲解地区常见病虫害的类型、鉴别特征以及防治措施,引导护林人员及时发现、准确鉴别出现的病虫害问题,进而采取针对性的治理对策,最大程度上控制病虫害的不利影响[2]。
(二)完善预测预报体系
为增强林业病虫害防治的及时性与有效性,需积极引入现代技术与设备,完善建设病虫害监测预报体系,这样不仅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和防治病虫害问题,又可以结合病虫害的发生数据,预测发展趋势。在具体实践中,林业部门要增大资源投入力度,构建专业队伍,动态监控病虫害发生情况。同时,科学建设林业病虫害数据库,及时向系统中输入监测数据,通过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可增强预测预报的准确性。此外,受林木调运等因素的影响,外来有害生物的侵染几率显著增大。针对这种情况,严格检疫检验运输的林木与林木产品,避免本地林业生态系统遭到外来病虫害的入侵。
(三)采用多种防治技术
过去很多林业人员将化学防治作为主要手段,导致害虫、病菌的耐药性遭到增强,严重影响到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同时,化学药物也在很大程度上污染到林业生态环境,对林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威胁。针对这种情况,林业工作人员需贯彻综合防治的理念,将生物、物理等防治技术运用过来,保证林业病虫害治理效果的基础上,改善林业生态环境。首先,营林技术。通过营林护林工作的开展,能够增强林木的抗病虫害性能,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几率。在工作实践中,林业人员需精选林木品种,保证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抗逆性。做好苗木培育工作,禁止造林移植存在病虫害或长势较弱的苗木。要重视混交林的营造,搭配栽培不同类型的林木,促使林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得到增强。其次,生物防治。目前,林业病虫害防治领域内生物防治技术技术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生物酶、生物农药是常用的技术类型。生物酶制剂能够对害虫的消化道系统产生明显破坏作用,这样害虫将难以正常发育,进而降低林间害虫基数。生物农药的安全性能优良,不会出现药物残留等问题[3]。例如,通过运用苏云金杆菌等生物农药,可对松毛虫高效治理。此外,生物调节剂类药物能够有效感染到害虫、病菌的繁殖,加快病菌、害虫的死亡速度,也可被应用于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再次,物理防治。物理防治的实施难度较小,且不需要较高的成本,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如针对个体较大的林业害虫,工作人员在日常管护中可进行捕捉。为控制病虫害的蔓延传播,可在保护区域、发生区域之间设置隔离带,这样能够对病虫害扩散进行有效的遏制。很多害虫的趋性明显,如趋光、趋色等。在病虫害防治实践中,工作人员可将色板、杀虫灯等应用过来。最后,化学防治。虽然化学防治容易造成药物残留、环境污染等问题,但在病虫害防治实践中,也可辅助性应用本种技术,以便改善防治效果。工作人员需结合病虫害的发生类型,选用针对性的农药,严格控制农药的浓度。为提高防治效率,可将无人机等先进设备引入进来。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为保证营林造林效果,推动林业的稳定发展,林业工作人员需规范、科学的开展林木栽培活动,预防和应对林业病虫害问题,提高林木生长质量。同时,要积极总结林木栽培与病虫害防治经验,将更多的新技术引入进来,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与防治体系,加快现代林业的发展步伐。
参考文献:
[1]郭建冰.林业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分析[J].花卉,2019(06):245-246.
[2]高源,王正,张珂.林业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管理措施分析[J].农家参谋,2019(05):114-114.
[3]田静,张生,高鹏,等.林业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J].河南农业,2020(11):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