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苗木培育及造林技术分析

发表时间:2021/7/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1期   作者:王晓莉
[导读] 摘要:苗木培育和造林是林业建设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林业的整体发展。
        同心县自然资源局  宁夏回族自治区  751300
        摘要:苗木培育和造林是林业建设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林业的整体发展。若苗木培育和造林工作不够科学,苗木的成活率将得不到保证,明显降低造林的质量。因此,林业技术人员要对林业苗木培育及造林技术要点熟练掌握,结合地区实际情况,规范开展培育和造林工作,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和造林的质量。
        关键词:林业;苗木培育;造林技术
        引言
        在进行苗木培育和移植造林时,应结合林业工程所处地的土壤环境和气候变化趋势等确定合理技术,并在标准技术支持下降低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和移植造林难度,发挥各项技术的现实作用,为林业工程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支持。同时,应将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和移植造林技术整理出来,强化林业部门对苗木培育和移植造林实施要点及相关技术的了解,避免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和移植造林因缺乏合理技术而出现的问题,促进林业发展。
        1林业工程苗木培育技术
        1.1种植地选择与前期处理
        在苗木生长期间,为苗木选择较为适宜的种植区域较为关键。种植区域是苗木生长的关键因素之一。各类苗木对土壤、水分等条件有着不同的需求,应选择适宜的土壤培育苗木,部分苗木适宜生长在土壤含水量高的地方,部分苗木适宜生长在土壤含水量少的地方。相关林业工作人员在开展苗木种植区域选择时,应结合苗木的实际需求,科学完成地域选择与规划,保障苗木具有较强的生命力。若所选地域较差,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苗木生长。此外,在完成苗木种植区域选择时,应加强种植区域的排水设计,使其具有优异的排水性能,为苗木营造优质的生长环境,为苗木提供充足的光照与水分;对种植区的温度进行科学控制,加强对苗木生长环境等客观因素的调节,为苗木健康生长提供基础条件。
        1.2土壤处理
        1.2.1土壤中和
        在苗木种植期间,应加强土壤处理,以提升苗木生产的效果。例如,土壤中黏土占比较高、酸碱性较高等均会在不同程度上降低苗木的生长能力。为此,应改良与优化土壤,结合土壤性能开展有效分析,确定有效的改良方案。若土壤为酸性,可适当添加草木灰,借助草木灰的碱性能力,提升土壤中和效果。若土壤为黏性,应在其中添加沙土,以增加土壤的疏松性。若土壤为碱性,应适当在土壤中添加已充分腐熟的松林土,以有效完成土壤的改良。
        1.2.2土壤消毒
        在土壤中和的基础上,应关注土壤肥力,保障土壤营养充足,为苗木生长提供充足营养。同时,定期开展土壤消毒工作,减少土壤传播病虫害的可能性。在消毒期间,选择的消毒介质为硫酸亚铁,以提升土壤病菌的消除效果。若在消毒期间发现土壤中存在害虫,应借助杀虫剂予以灭杀,营造苗木健康生长的条件。
        1.3苗木培育
        首先,播种育苗。播种育苗目前在林业苗木培育中应用较为广泛,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注意这些要点:第一,借助于风选、水选等手段筛选经过检验的种子,仔细去除掉种子中的各种杂物,促使种子纯度、发芽率等得到提高。部分林木种子不具备较强的抗病害能力,需结合地区常见病虫害类型,采取针对性药剂对种子进行消毒。第二,为保证种子能够正常发芽,需做好种子催芽工作,现阶段热水浸种、温水浸种等方式应用较多,工作人员要对种子、水的容积比合理控制。若采取热水浸种方式,则需持续搅拌种子。第三,结合树种类型,合理确定播种时期。部分树种具有较长的休眠期和坚硬的外皮,播种工序可于秋季实施。在播种过程中,依据种子粒径确定播种量。完成播种工序后,要及时覆盖薄土。密切关注床面湿度,若湿度不足,需科学喷水处理。若季节雨水较多,则需及时排除掉苗圃内的积水。其次,扦插育苗。本种育苗技术实施难度较小,且具有较高的成活率,得到广泛应用。

第一,规范采集种条,一般采集幼龄母树上的当年长枝条,保证枝条具有健壮长势,没有病虫害问题存在。以插穗形式制作采集到的种条,有序捆扎之后,向沙坑内埋藏。定期翻动沙坑,避免出现抽穗干枯问题。第二,结合实际情况,选择直插、斜插等方式扦插种条。种条要密切接触土壤,避免扦插过程中损伤到种条。完成栽插之后,及时透水浇灌,且覆盖干净草帘。部分树种生根难度较大,则可于沙床内插入,成功生根之后,向苗圃内转移。第三,完成扦插之后,需严格控制插床的湿度。为避免出现土壤板结等问题,需定期实施松土工序。若阳光较强,或温度较高,需对遮阳棚等及时搭建,做好洒水降温等辅助工作。
        2林业苗木造林技术要点
        2.1造林
        造林工作开展之前,要合理确定苗木造林规格。选择的造林苗木,一般地径需保持在0.8cm以上。结合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苗木规格。综合考虑造林面积,科学确定苗木移植数量,避免因密度过大而影响到苗木的正常生长。移植造林实践中,要充分关注苗木的成活率,保证苗木拥有完整根系,避免受到损伤,这样苗木方可以高效吸收土壤中的水分与养分,顺利向土壤中下扎根系。完成移植工作后,需结合土壤墒情、苗木生长需求等,规范实施灌溉、施肥作业,提高造林成活率。此外,苗木生长过程中,病虫害问题很容易出现,威胁到苗木的发育和生长。针对这种情况,工作人员需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为避免破坏到林区生态环境,尽量采用物理防治与生物防治技术,辅助喷施化学药剂。要合理选择化学药剂的类型,保证具有低毒、高效等特征,且严格控制施用量与施用浓度。
        2.2森林质量监测
        在完成林业工程苗木移植造林工作后,必须借助现代化手段对森林整体质量进行有效监测,及时获取林业工程规划和苗木移植造林潜在的风险,并在解决各项风险问题的条件下妥善处理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和移植造林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此外,还应在各项现代化手段支持下对森林整体质量展开有效控制,加强森林火灾事故监管和处理力度。在落实林业工程移植造林工作条件下,维护整个森林的质量安全和稳定性,避免林业工程各项工作在开展过程中受到各类风险问题的干扰。逐步提升森林质量监测力度,从本源上消除林业工程移植造林以及各项工作综合开展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隐患,以此提高林业工程实施效果和移植造林工作水平。
        2.3科学选择造林时间
        在苗木完成培育时,选择适宜的时间开展移植造林工作。应综合考虑地域特点、气候特征等因素,确定苗木移植的最佳时间。比如,在北方地区,苗木移植的最佳时间为春季,时间集中在3—5月;在南方地区,苗木移植的适宜时间应适当提前,时间集中在2—4月。在此时期,苗木正值萌发阶段,环境温度有所上升,科学完成苗木移植,有助于保障造林绿化建设品质,提升苗木移植成活率。若苗木移植期间出现突发性恶劣天气,应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护措施,减少苗木受到的影响。
        结束语
        苗木培育和造林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与复杂性,很容易影响到苗木的成活率。因此,工作人员要结合苗木类型与地区情况,合理选择苗木培育方式,提高造林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以便促使造林工作质量得到保证。
        参考文献:
        [1]杨婷.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分析[J].农村科学实验,2019(30):50-51.
        [2]王萍.林业苗木培育及造林技术分析[J].种子科技,2019(6):77-77.
        [3]曹艺.林业工程中的园林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分析[J].信息周刊,2020(3):9-9.
        [4]张少杰,王晓艳,陈春.简析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J].河北农机,2020(8):43.
        [5]郭训忠,赖盛权.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解析[J].现代园艺,2020(14):27-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