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7/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1期   作者:解思远
[导读] 摘要:在高层建筑中需要大量混凝土,为了避免混凝土收缩、沉降影响建筑结构的稳定性,需要应用后浇带进行分割,在混凝土沉降、收缩完毕后,再将后浇带各个区域相互连接,因此,后浇带施工技术的管理、控制十分重要。
        身份证号:37150219891103XXXX
        摘要:在高层建筑中需要大量混凝土,为了避免混凝土收缩、沉降影响建筑结构的稳定性,需要应用后浇带进行分割,在混凝土沉降、收缩完毕后,再将后浇带各个区域相互连接,因此,后浇带施工技术的管理、控制十分重要。尽管后浇带施工流程不复杂,但是其中包括大量的技术要点,需要予以高度重视。
        关键词:后浇带;施工技术;建筑施工;应用
        1建筑工程中后浇带技术的实践作用
        1.1 整治沉降现象
        房屋类工程项目特别是高层民宅建筑中,地基结构沉降现象常态化。这一问题普遍存在是因为建筑物在主体重力负荷下,催化地基组织最大承载受力值逐渐降低,导致建筑物均会衍生出不同程度的沉降情况。当不均匀形式的沉降问题发生后,建筑结构遭遇“剪切破坏”的侵害的可能性较高;建筑群中,因建筑物本体的不同重力作用,使得不均匀性质的沉降现象层出不穷。鉴于此,施工单位结合建筑实际现状,利用后浇带工艺开展后期修复工作,可实现高质量地衔接不同建筑物的施工目标,促使地基结构在建筑自体重力施压过程中能够承载平衡,并妥善修补不良建筑缝隙,将其整体沉降数值准确、科学地把控在安全、标准范围内,规避、减少沉降、裂缝问题对建筑物结构质量产生的负面影响。
        1.2 降低温度收缩
        新形势下,我国现代建筑建设中的施工单位多半使用钢筋混凝土为主材料进行建筑结构搭建。当基础结构建材受内、外部温度作用后,将会发生热胀冷缩这一客观性自然、正常反应。然而,在建筑物内部,若结构分布密集,热胀冷缩问题突发后,将较容易形成建筑裂缝,不利于建筑结构的牢固、稳定性。在使用后浇带工艺后,就温度因素针对建筑物架构引起的系列消极反应,可准确把控工程建筑施工时的结构完整、排列密集等方面问题,防止温度元素导致的收缩情况造成建筑主体的裂缝现象。
        2后浇带施工技术原则
        首先,后浇带需要坚持预防的原则,通过在建筑后浇沉降区、后浇收缩区、后浇温度区设置后浇带来达到降低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和不均匀沉降进而实现控制裂缝的效果。其次,通过留设后浇带能够将建筑结构施工中短时间内释放的混凝土约束应力降低,在施工完成后可以将后浇带对结构的影响作用减小,避免出现永久变形缝对建筑结构产生不良影响。最后,加强完善建筑工程施工方案。设计人员需要在应用该技术前对建筑物结构的强度进行设计和计算,将建筑结构应力精确地计算出来,确保合理选择抵抗应力的方法。
        3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
        3.1充分做好前期准备
        为了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和施工质量,有必要在准备工作中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将后浇带的关键技术应用于建设项目施工中。在后浇带施工中,首先应考虑模板的预置和预留,这项工作通常是在后浇带施工前进行的。此外,在后浇带施工前,需要进行钢筋网、格栅板等铺设,如此能够更为有效地提升工程质量,有利于实现结构受力的均匀性,完善结构。其次,应考虑施工工艺规范和完善预设。由于高层建筑主体结构跨度大,可以合理避免模板抗拉强度和抗弯刚度的整体可靠性。在沉降后的部分浇筑区进行现浇混凝土时,必须适当地增大钢丝网模板两侧的压力控制,防止因工作压力过高或过低造成质量损害。在竖向后沉降区浇筑混凝土时,必须严格控制振捣的时间和频率,以减少对建筑钢筋及其焊接钢筋网的损伤,尽量防止其外流,保证施工质量。
        3.2控制断面和浇筑时间
        在施工图设计中,应合理防止主体工程后浇带出现纵缝横断面,充分保证横断面设计方案与混凝土横断面设计的一致性。避免高层建筑结构中高层建筑的变形,预防建筑中产生直缝现象。在建筑工程中,通常采用三种后浇带截面类型:①竖向接缝,主体工程的壁厚必须设置在较小范围内。②结构墙面的厚度必须设置在0.3m~0.6m之间。

③沟槽接缝,必须设置为大于0.6m的厚度,需要对接缝表面进行处理和清理,以提高混凝土的融合度。另外,对于现浇混凝土工程的沉降,有必要加大梳理控制的力度。一般情况下,多层建筑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时间约为2个月,后浇带的施工过程将跨越这一阶段。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出现沉降差的时间并不固定,而经过多年的实践可知,主体不均匀沉降往往要早于裙楼,因此,需要在所有建筑达到完全沉降后,方能进行后浇带浇筑。
        3.3合理把握作业面宽度
        对于高层住宅和高层建筑,应充分保证工程施工的平稳性和一致性,特别是现浇混凝土,必须做到一次到位,确保可靠性和稳定性。为了更好地实现总体目标,必须严格控制和有效布置后浇带工程的总体工作宽度和施工工艺步骤。对于埋有预应力钢筋的大型建筑物,往往需要在施工中进行大跨度后浇带施工,对于这类工程,需要更加严格和合理的施工设计和施工质量。在这类施工中,需要保证钢筋的密度,避免因应力的加持而出现下垂、弯曲、折断等问题。
        3.4后浇带的设置方法及标准的选择
        后浇带的设置方法有平直缝、凹形缝、凸形缝等。如果在具体工程施工中没有具体的专业设置方法,则需要以建筑工程为基础。比如,对于地下室的浇筑可以选择平直缝,也可以安装止水钢板。其次,在确定沉降后浇筑面积标准时,必须考虑建筑物的温差率及其可能产生的收缩力。实际沉降面积应在浇筑后进行计算和测量。通常,沉降后倾倒区的间距为21m~31m,总宽度为705mm~1005mm。后浇带的关键技术是完成工程建筑物主体与多层建筑之间的施工。合理连接,防止混凝土开裂。
        3.5工程材料的有效选择
        为了保证实际应用效果,应对工程材料和施工部位进行有效选择。在原材料的选择上,可以在混凝土中适当地加入混凝土膨胀剂,使之成为微膨胀而不收缩的混凝土。另外,在施工现场,施工结构中的裂缝和积水必须立即清除,以保证施工结构沉降后的含水率。在选择后浇带项目的施工现场时,应绕开建筑结构混凝土项目承载能力较小的部位。在框架柱的施工现场,有必要绕开结构的中间部分,尽量选择大梁及建筑模板的位置。
        3.6垂直施工缝的控制
        在后浇带的混凝土浇筑后,还必须使用工作压力水清洗垂直接缝中钢丝平面的污染物,并将废料清理到表面外,以确保其清洁度。在实际操作中,应进行温度的有效选择,以确保新老混凝土的充分结合,并提高后浇带的技术水平。
        结束语
        在房屋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是必须要高度关注的重要问题,作为房屋建筑施工的重点,后浇带施工也是问题的多发环节,在不少的建筑中,由于后浇带材料不过关、位置不合理、养护不到位,导致建筑出现了裂缝,不仅影响了建筑的正常使用,也造成了质量安全风险。为了保障后浇带施工技术能够取得理想的作用,相关单位需要树立精细化管理理念,从后浇带设置、模板安装、浇筑养护等各个环节来着手,采用科学的技术把控措施,将问题消除在源头外,让建筑主体结构能够与后浇带紧密联系起来。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要求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标准施工,提升建筑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充分发挥出后浇带对建筑工程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孙凯利.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27):1435.
        [2]吉建琦.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10):377-377.
        [3]葛青.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15):1669-1669.
        [4]郭婧.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新型建筑材料的应用分析[J].砖瓦,2020(06):90+92.
        [5]段雷.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控制措施[J].砖瓦,2020(09):109-1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