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潮汕古村落保育规划工作路径研究

发表时间:2021/7/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1期   作者:陈中
[导读] 摘要:古村落的定位与发展策略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核心议题之一。
        汕头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515041
        摘要:古村落的定位与发展策略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核心议题之一。潮汕是传统村落聚集的典型地区,古村落保育工作形成了极具地方特色的工作路径。本文首先整理了汕头市古村落的总体情况、村落特征与价值,然后梳理出历次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的开展情况,通过对各类村庄规划的回顾对整体的规划实施效果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汕头古村落的保育不只是空间形态的保育,更是古村落的活化与再生,也需关注产业发展、人居环境与生态环境间的关系,通过保护丰富的山水人文资源实现乡村振兴、生活富裕的目的。进而提出“部门协同—指引指导—深入调研—分类保护—活化再生—连片统筹”的规划保育思路,以及“古村形态、区位、特色”三种分类方法,以期处理好保育与发展间的矛盾,确保各古村落保育各具特色、因地制宜、满足城市发展与村落发展需求。
        关键词:古村落;村庄规划;保育规划;潮汕;乡村振兴
        引言
        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坚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1】。目前,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我国最大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发展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村是短板【3】,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4】。村庄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形成稳定的社会结构和文化习俗,近年来由于城市化的影响在空间上形成城中村、城郊村与远郊村【5】。传统村落是中华文明的鲜活载体,维系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寄托着中华儿女的乡愁。在乡村振兴战略、城市化进程持续推进的宏观背景下,我国广大农村必然会因地理空间区位而面临不同的发展机遇,不同区位的传统古村落将面临城市化与乡村发展的不同,古村落在新时期的保育将有新的境遇。
        潮汕地区位于广东省东部,主要包括汕头、潮州、揭阳、汕尾和梅州(部分地区)五市。潮汕族群自中原迁徙而来,以村为聚居点不断发展壮大,并逐步形成城市。改革开放以来,以汕头经济特区为首的潮汕地区经历了快速城镇化的过程,城市建设在40年间快速推进。经过40年的城市发展,汕头市不少传统村落成为了城市的一部分,其土地已转为国有供城市建设,村落则被城市空间包围成为城中村;部分传统村落则处于现今城市增长的边缘,原有的村庄空间已演化为城乡结合部,田野变为居住区、工业区,传统肌理在快速城市化的冲击下受到破坏,环境问题亦愈发严重。同时城乡二元制下,我国早期城乡规划工作集中在城市。2008年《城乡规划法》颁布实施后,乡、村庄规划成为城乡规划工作中的另一个重点,开始逐渐受行业所重视。传统古村落的保育与发展是城乡规划中村庄规划的主要内容,潮汕古村落在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保育与发展需要首先探索规划工作开展的工作路径,摸清工作重点,处理好保育与发展间的矛盾,提出符合地方实际情况的方法论,更加科学地保护、活化传统村落,留住乡愁。
        一、汕头市古村落现状发展情况
        1、汕头古村落总体情况与布局
        汕头市目前有涉农村居(包括行政村和涉农社区)共872个,在城市总体规划确定保留的约500个村庄中,具有浓郁潮汕特色的古村落约有150个,主要分布在澄海西部、潮阳西部、潮南南部三个生态乡村片区。截止2018年,被认定或列入各级古村落保护名录的村庄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个、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1个;中国传统村落1个、广东省传统村落3个,汕头市传统村落15个;广东省古村落10个。虽然目前各级古村落保护名录类型较多,汕头也只有少数古村落纳入各级保护名录,但是遍布市域城乡具有浓厚潮汕特色的传统村落都有着较长的历史和沉厚的文化沉积,有着独具特色的自然风光和建筑风格,是研究潮汕历史文化的重要空间载体,本文认为有必要一并纳入古村落保育的范围内。
        2、汕头古村落特征价值分析
        汕头市古村落众多,具有独特的地域特征,可从整体情况、选址、布局、建筑形式、文化内涵上进行总结【6】。整体特征上,汕头市古村落量多面广,村落形态受地形、交通、水系等要素影响,点线面结合,包括单独散步的点状村落、沿水系或道路发展的带状村落、区域内各村落自主蔓延连绵成片的面妆村落。选址特征表现出近水亲田邻交通、新旧分离的特点,许多村落选址与丰富密布的水网体系相关联,同时为方便耕作与交通选址靠近农田、道路,新村选址常脱离旧村,互不干涉。在布局上,空间的组织体现出明显的宗族属性,村落空间主次有序,具有极强的向心性,以宗族祠堂与风水池为核心,其他民居铺陈展开整齐排列【5】。建筑形式构造丰富、工艺精细,下山虎、四点金为建筑基本单元,加之山墙、门户、窗户、木雕、石雕、嵌瓷、壁画等繁复的建筑装饰,古村落表现出独特的地域特色。本土的宗族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需要公共开敞空间提供活动场所,古村落中宗祠前的空地、广场等公共空间正是为文化活动而服务,而这些文化活动也是潮汕文化的重要元素,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内容。
        二、汕头市历次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梳理
        1、村庄规划编制历程回顾
        汕头村庄规划发展经历了缺位(1978年-1992年)、探索(1993年-2005年)和发展(2005年以后)三大阶段,并在历版城市总体规划的引领下形成了村庄整治规划、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名村示范村建设规划等多种村庄规划类型。
        (1)城市总体规划
        为强化潮汕特色村落保护活化在城乡规划中的地位,城市总体规划根据汕头市传统村落的分布特点和资源禀赋,在传统村落相对集中和外部环境保护较为完好的区域规划了澄海西部生态与乡村片区、潮阳西部生态与乡村片区、潮南南部生态与乡村片区,规划27处村落为潮汕特色示范乡村,保持原生态的潮汕传统村落形态和生活方式,传承和弘扬潮汕特色历史文化。该规划所确定了潮汕古村落保护的总体思路,成为各种类型村庄规划落实古村落保育活化要求的纲领性文件。
        (2)村庄整治规划
        2006年广东省率先在全省范围内展开村庄整治行动,要求遵循“先规划后整治”的工作方针,按照规划分步推进整治工作,并出台《广东省村庄整治规划编制指引》指导村庄整治规划编制,规划内容主要为确定村庄整治区范围、现状调查和村庄咨询、调整村庄用地布局、整治村庄道路、提出改善村民住宅及宅院设施的建议性方案、配置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公用工程设施、塑造村庄风貌和制定规划实施措施。
        (3)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
        为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与管理,继承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遗产,2008年国务院颁布《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2014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审批办法》,明确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的内容。
        (4)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
        2012年开始,国家陆续分批公布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为指导各地做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布《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编制基本要求》(建村〔2013〕130号),明确了保护规划的主要内容为明确保护对象、划定保护区划、明确保护措施、提出规划实施建议、确定保护项目;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为提出传统建筑在提升建筑安全、居住舒适性等方面的引导措施,村落的路网规划、交通组织及管理、停车设施规划、公交车站设置、可能的旅游线路组织,村落基础设施改善、公共服务提升措施,安排防灾设施。
        (5)名村示范村建设规划
        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打造名镇名村示范村带动农村宜居建设的意见》(粤府[2011]68号)和创建宜居城乡的有关文件精神,广东省开展名镇名村示范村的创建活动。名村示范村建设规划的主要内容分为现状分析、规划总结、发展引导三大部分。其中,现状部分主要内容有背景分析、现状研究、发展潜力分析;规划部分的主要内容有案例分析、名村规划范围及保护层次内容、空间格局规划、用地布局规划、道路系统规划、绿地系统与生态环境规划、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重点地段空间环境整治规划;发展引导部分的主要内容有旅游产业发展策略、名村建设行动计划、建设项目库、名村建设效益分析等内容。
        (6)“美丽乡村”整治规划
        2017年,汕头市开展了“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美丽乡村整治规划的工作。2018年,为更好的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在2017年整治规划工作的基础上提出“美丽乡村”整治规划工作。此次整治规划工作量多面广,在广泛开展工作前,城乡规划局首先组织编制《汕头市“美丽乡村”规划工作指引》,指导全市872个村庄、涉农社区整治规划的开展。“美丽乡村”规划工作以环境综合整治为主抓手,提高全市村庄、涉农社区的村居环境,并提出“特色提升”规划内容指导村庄特色发展。
        2、村庄规划实施效果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颁布实施以来,明确了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首次把村庄规划纳入了法定规划体系,并对村庄规划的制定、审批、实施、修改等作出了明确规定,标志着我国将结束重城市规划、轻乡村规划的城乡二元结构制度,规划管理进入了城乡统筹的新时代。经过近十几年的发展,汕头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尤其对汕头古村落提出了村庄发展的新途径,探索了村庄改造和发展的新观念,建立了有效、可持续的村庄规划建设和管理新方式,为这一时期汕头古村落的保育活化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但是,目前的村庄规划在促进古村落的保育活化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规划与实际脱节,对村庄特色研究不够。现有部分古村落村庄规划缺乏对村庄历史与现状的深入调查和深刻分析,除少量特色十分鲜明的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外,多数村庄的现有规划往往缺乏对自身风貌特色、历史文化及原有肌理特点的挖掘利用,损害了村庄原有的与自然有机融合的脉络与形态、空间格局、建筑风貌等,导致村庄地域特征消失、历史遗存缺损破坏、“千村一面”。
        二是规划编制以村为主,缺乏统筹衔接。由于缺乏与村庄规划有关的专项规划作为支撑,与古村落有关的村庄规划多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主要依据,缺乏针对不同类型村落的规划要点。而村庄作为基层管理单元,与城镇相比有其管理的特殊特征,经常以村为单元组织编制规划,缺乏与周围村庄之间的统筹协调,缺乏系统、全局性视野。
        三是村民参与程度低,导致规划缺乏操作性。由于大部分村民对古村落村庄规划在村庄建设所起的作用认识不到位,进一步影响了村民参与村庄规划的积极性,使村庄规划面临着“纸上画画,墙上挂挂”的困境,更重要的是导致村庄规划不能真实客观反映村民的发展诉求,最终得不到有效落实。
        四是产业植入缺乏引导,古村落活化乏力。

现有的村庄规划多以整治建设为目的,规划编制时缺乏对产业发展的分析、布局。仅有少数村庄在编制规划时提出针对其特色资源引入产业发展,多数村落、尤其是古村落缺乏产业引导,古村落的活化缺乏动力驱动,古村落活化未触及灵魂。
        三、乡村振兴战略给予的启示
        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农村建设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其中产业兴旺是重点、生态宜居是关键、乡风文明是保障、治理有效是基础、生活富裕是根本【7】,其主要内容包括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福祉建设和政治建设【8】。产业兴旺要求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只有实现产业兴旺才能实现生活富裕,达到乡村振兴的目的。生态宜居是乡村建设理念的升华,是一种质的提升【3】,乡村的建设要与周边自然资源与环境协调共生,融合发展,依托于自然生态环境的乡村才能彰显自身特色、与城市差异发展。乡村是中国五千年璀璨文化发源和传承的重要载体,村落物质空间肌理、建筑形式均是中华文化的空间映射。乡风文明要求吸取城市文明、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表现形式,挖掘农耕文化中的优秀思想、人文、道德内容,划定历史文化保护范围,保护好传统古村落中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7】。
        汕头山、水、田、海相互交织,地形丰富,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衍生出了多种类型的传统村落,结合地形与自然资源各自形成特色。改革开放初期,汕头作为经济特区通过广泛的华侨资源引进大量“三来一补”型产业,各乡镇地区也利用政策红利与自身的华侨优势开始第一轮城市化发展进程。部分村庄借助此次契机很好的解决了剩余农村劳动力,经济得到发展,并培育出了村庄的产业特色。但由于缺乏规划引导与控制,各村庄快速发展、膨胀、无序蔓延,原本以农田为分界的自然村之间逐步连接在一起,时至今日沿水网形成大面积的传统村落群【6】,而一些工业企业严重污染了村庄赖以生存的生态资源,水体受到严重污染。在此轮传统村落发展过程中,未能处理好产业发展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间的关系,加剧了人多地少的人地矛盾,造成了难以挽回的现状。随着经济水平的逐步提升,各村开始发展建设新村,世世代代生存、传承的旧村逐步空心化、丧失活力。
        因此,乡村振兴战略对汕头古村落保育规划工作的开展有如下启示:一是汕头传统古村落的振兴是系统性的修复工程,涉及物质的建筑、产业、生态等内容。二是乡村振兴战略下汕头市古村落的保育不只是古村空间形态的保育,需要赋予古村更多的生命力,协调处理好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间的关系。三是根据古村地形特征与区位特征科学合理的进行分类,进而对古村物质空间提出具体保护措施,结合丰富的山水人文资源实现生活富裕的根本目的。
        四、汕头市潮汕古村落保育规划工作思路
        乡村振兴战略下古村落保育规划工作的开展是个系统性工程,不再是规划部门“关起门来”的事务,涉及多部门多步骤,结合汕头近年来村庄规划工作开展的经验,应该从规划工作的全路径角度切入,探索一套符合汕头古村落保育实际需求的方法。
        1、部门协同
        部门协同是古村落保育规划工作开展的基本保障。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古村落保育规划不仅要求对古村落的核心内容进行保育,还要在产业兴旺的基础上,修复村落所处地区的生态环境,实现古村落的保育与活化、乡村振兴、生活富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需要古村落外的土地进行支撑,涉及国土、农林、环保、水利、经信等部门,部门协同为规划工作开展明确红线、摸清底线,在统一认可的框架下开展工作保证多规协调、一张蓝图干到底,也是保育规划最终能落实、可实施、满足村居需求的基础。古村落自身的保育又涉及文物、建设等部门,因而部门协同是古村落保育规划工作顺利开展、有效指导保育与建设的基本保障。
        2、指引指导
        古村落保育规划工作开展需要规划指引作为技术保障。“一本指引”指导工作全面开展已经成为现今村庄规划工作大量铺开的前序动作,规划指引通过条文要求、案例示范等形式,从规划编制工作开展的背景、意义、原则、内容要求、审批程序等予以统一规定。从汕头市近年来开展“百村示范、千村整治”规划、“美丽乡村”规划工作的经验中也证实了规划指引对大面积推广村庄规划工作的实际作用。指引能清晰、明确的提出不同类型村庄规划工作开展的重点、主要规划内容、具体要求,符合当时村庄规划量多面广、短时间内普遍推广的实际需要。古村落保育规划工作指引应该以“科学规划、严格保护”为原则,明确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包括规划保护对象、保护范围、具体保护措施、保护项目等,强调对古村落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古村落风貌的保育、历史建筑的保护与活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扬等。
        3、深入调研
        深入调研是古村落保育规划开展的工作基础。古村落保育规划需要对古村范围内的所有建筑进行调查、分析,掌握建筑物背后的历史价值,具体到各座建筑物的诸多细节。只有深入的调研才能全面掌握资料,有助于对建筑物价值的提取,进而确保规划内容科学、有效,能真正指导古村保育的实施。
        多方式调研更好地理解古村保育的内涵与需求。古村保育不仅是物质空间的保育,还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育。自然生态环境、水系、肌理等物质空间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演化,需要通过文献资料得到信息;建筑物的历史内涵、故事则需在口口相传的村落历史中寻觅;各建筑的保育思路需征求建筑业主的意见,让村民更积极的参与到规划编制中,从被动征求意见到主动参与编制。可见,只有将实地踏勘、访谈、文献梳理等各种调研方式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做好古村保育规划的基础工作。
        4、分类保护
        科学分类彰显古村保育特色。汕头市山水人文资源丰富,受地形地貌影响,不同区域有不同的村落特征,同一区域内的古村又有所差别。目前已有古村的类型众多,不同分类的古村所侧重的保育方向、保育内容有较大差别,科学的分类方式有利于更好的对古村进行归类,提炼主要保育内容,针对性的解决不同类型古村保育的难点痛点,强化古村特色。鉴于汕头市已有村庄的类型,可以分别从形态、区位、特色三个角度进行分类。以形态分类,可包括点状、带状、面状三种古村落类型,与古村落所在的自然山水基底相融合;以区位分类,又可分为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城郊地区三种类型,主要与城镇化步伐相结合;以特色分类,从历史文化、民居风貌、自然山水等类型切入,体现不同的古村落风貌特征。
        5、活化再生
        古村落保育工作不仅在于保,更在于“育”其灵魂,催其再生。自上而下由政府主导对古村落物质空间进行修复、更新、美化,古村落的保育只停留在“保护更新”层面,“育”意在重新焕发古村落往日繁华与活力,重烁传统文化的精华,使古村落能够自下而上地主动生长与发展。注入活力是“育”的主要途径,需要古村落重新吸引要素流入、文化传承和创新。
        根据古村落自身基底培育产业发展,吸引要素流入实现产业兴旺。乡村振兴战略中,产业兴旺是实现振兴的最佳途径,是乡村留得住人、吸引得了人才的举措。古村保育不仅为了保护历史文化资源,也是为了更好的吸引资源实现产业发展,最终实现生活富裕的根本目的。产业兴旺不只是农业发展的兴旺,要求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古村落保育应结合村落自身特色资源,如历史文化内涵、山水自然资源、传统文明典故等,以特色资源带产业发展。古村保育之所以需要重视产业发展,不仅因为产业发展能为古村带来经济收入,改善村民生活水平,更在于产业发展为古村带来人气、要素,古村在人气与要素的流动间实现活化。产业发展必须成为古村保育规划中的重要内容,要求古村保育时应考虑产业发展需求,在保育中落实产业发展项目,为产业发展先策划、留空间。
        6、连片统筹
        连片统筹有利于古村保育示范片区的形成。现有村庄规划、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等工作开展多针对具体村落,以某特定村落为主体开展规划工作,项目策划也只针对该村落。而汕头村庄发展的现状是多数连绵成片,村落间犬牙交错,难以确定具体边界,设施共享互通、风貌间相互影响等现象普遍存在。开展古村落片区的成片规划是符合汕头市村落发展现状的,因此也是符合汕头市古村落保育的实际需要的。跨行政区开展连片统筹规划有利于统一连片的村落整体风貌,统一建筑建设要求,确保片区风貌的和谐统一,有利于形成更大规模展示潮汕古村风貌、传统建筑样式的示范片区。成片规划能更好的统筹空地资源补充片区的公共服务设施与公共开敞空间、能更好的统筹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更好的利用文化资源组织旅游线路发展更加多元体验的旅游产业。
        五、结论与展望
        汕头的古村落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本文从乡村振兴战略的角度出发,通过解析乡村振兴的要点,在总结汕头市历年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开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汕头市古村落保育规划工作开展的思路,提出“部门协同-指引指导-深入调研-分类保护-活化再生-连片统筹”的总体思路,并根据汕头市各类村落的具体特征,提出“古村形态、区位、特色”三种不同的分类方法,确保各古村落保育各具特色、因地制宜、满足城市发展与村落发展需求。
        乡村振兴是我国农村建设发展的重要战略,是实现农民生活富裕的最佳措施,需要通过不断的尝试、实践探索真正符合各地村落实际发展需求的路径。目前,汕头市仍然在开展“美丽乡村”规划工作,并非具体针对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古村落保育规划工作,两项工作从出发点、工作路径、工作内容、工作目的等均有所差别,本文所提的工作思路是基于传统工作方法的反思与总结而形成的,还需要实际保育规划的开展加以验证,也是本文进一步完善的方向。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韩长赋.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N].人民日报,2017-12-11.
        【3】张强,张怀超,刘占芳.乡村振兴:从衰落走向复兴的战略选择[J].经济与管理,2018(1):6-11.
        【4】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8(29):9-47.
        【5】陈中,沈陆澄.潮汕传统村落空间的生存与保护规划研究——以汕头市沟南村名村建设规划为例[J].南方建筑,2015(4):30-35.
        【6】刘健枭.潮汕地区传统村落的发展与价值剖析——以汕头市南部片区为例[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东莞市人民政府.持续发展 理性规划——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城市文化遗产保护)[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东莞市人民政府: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17:13.
        【7】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J].理论参考,2018(4):4-15.
        【8】张军.乡村价值定位与乡村振兴[J].中国农村经济,2018(1):2-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