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模式的探讨

发表时间:2021/7/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1期   作者:银贵果
[导读] 摘要:在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环节引入公众们的参与,不仅能够完善环境保护的工作,更有利于维护社会和国家的稳定。
        荔浦市生态环境保护监测站  546600
        摘要:在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环节引入公众们的参与,不仅能够完善环境保护的工作,更有利于维护社会和国家的稳定。本文从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现状出发,对于当前形势下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综合性的分析,并且深入探讨了创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模式的举措,为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公众评价参与
        前言:环境保护作为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从而进一步保障经济发展环境的稳定性的重要举措,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环境影响的评价工作,能够更进一步明确建设项目环境造成的破坏和影响,因此,这种方式是当前保证项目建设生态价值最高效的手段。
        一、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对于环境影响评价环节中的公众参与来讲,公众能够通过对相关领域的学习和新闻媒介信息的了解,来提出相关项目建设进程的要求和建议。利用公众意见咨询的方式,项目建设不仅能够及早地发现问题,并剖析建设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隐患和风险,还能够有效连接建设部门和百姓之间的沟通,从而获得公众的理解。近几年来在很多的项目建设中,企业对于环境评价中的公众参与越来越重视,并对于工作开展中的举措和模式进行了深度的优化和开发,但是实际的情况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首先,当前企业对于公众参与的了解深度仍然不够,不懂得对公众的引导,由于公众缺少环境保护方面的专业知识,在面对调查资料或问卷时,不能够理解项目建设的内容和模式,最终导致公众调查的效率低下,收效不到预期的效果。其次,从公众的角度出发,由于社会背景和文化素养的限制,很多公众对于该项工作的参与度较低,主观上并没有强烈的参与意识。甚至,有部分公众对于这种调查和走访非常排斥,这样抵触的情绪不利于调查工作的进行。最后,在调查技术的优化工作上,相关单位并没有提高重视,不懂得利用先进的技术和资源对于公众评价机制进行优化,依然采用非常传统的走访和问卷调查形式,不仅不利于调查效率的提升,也不能够实现调查范围的全面覆盖,调查结果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1]。因此,基于对目前种种工作问题的考虑,相关单位应该提高重视,积极地进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模式的思考和探讨。
        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模式的探讨
        (一)选择公众参与主体
        对于公众参与的模式进行优化的第一步,应该注意对于参与主体的选择,合理地选择公众参与主体,能够帮助提升环境评价的精准性。首先,建设单位应该进行深度的调研和普查,秉持着让受众知情的原则,对于拟开发区周围的居民和公众进行了解,从而确定受众的主体范围。一方面,可以采用全公众参与的模式,利用电子平台调查的方式引导周围的全体公众进行评价参与,这样做更有利于提升评价结果的普遍性和代表性;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选择,让受众自己根据意愿选择参与代表,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受众的参与感,更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升。其次,在进行参与主体的确定时,相关单位需要注意对于公众群体中收入水平、文化素养、环保知识教育程度的差异进行了解,从而对主体进行更有效的划分和归类。最后,很多民间的非政府组织也是公众参与的重要力量。随着非政府组织的飞速发展,组织内部的专业性和知识性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近几年来很多关于环境保护的民间组织大量涌现,一方面他们能够作为公众代表进行公共管理的参与,另一方面,他们也拥有更加专业的环保知识,能够更好地进行企业和公众之间的沟通对接工作。


        (二)拓宽公众参与时限
        在环境保护的问题上,一般认为,在前期引入公众的参与能够进一步帮助企业尽早地进行环保问题的筛查和过滤,提升建筑项目的生态价值。因此在环保评价的工作中,企业需要在早期的时间段内对于公众的参与进行引入,避免工作后期中出现不必要的麻烦和风险。一方面,要注意让公众尽早的介入,对于项目的整体形成全面的认知,并针对受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整改、修正各方面的不足,进一步减少非常态化聚集事件的发生[2]。另一方面,企业应该将公众参与的时限进行延伸,让受众对于项目的开展工作进行深度的追踪,从而加强受众对企业后续工作中问题的落实和深化工作的监督,进一步减少对于生态的破坏,也更有利于公众心目中企业形象的建立。
        (三)完善公众评价机制
        为了进一步提高环评工作的有效性,企业应该及时完善评价机制,让受众更好地参与到其中。首先,要注意环境信息的公开性和透明性,受众只有在信息充分掌握的情况下,才能够更合理地提出自己的建议。因此,企业可以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反复确认信息的准确性和渠道的畅通性,确保受众能够及时、全面地对工作进程进行了解。其次,信息公开的渠道和方式也应该做到多样化。一方面,将过于专业的术语简化,便于受众的理解和认知;另一方面,选择受众更易接触的媒介渠道进行传播,提升传播的有效性。最后,要对于环境公益诉讼机制进行完善。作为公众或非政府组织进行环境维护的有力武器,它能够对于企业的建设行为形成有效地监督,所以,应该健全环境公益诉讼机制,给予公众权利更高的重视。
        (四)确定公众评价领域
        公众在了解了环保评价的参与机制后,会进一步提高对于环评参与的热情,这时,企业就需要对于防护的距离和居民受影响的范围进行划分,进一步明确公众参与评价的领域。一方面,企业需要进行实地的勘测与调查,提升区域划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另一方面,当前形势下,很多企业不注重对于数据技术的应用和开发,导致实际的环境防护范围确定出现问题,公众不能够进行有效地干预。因此,企业应该及时推动技术的革新和优化,采用信息技术的方式,通过现有的卫星定位系统对于施工范围内的保护目标进行划分,从而提高环境监测工作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便于受众对范围内的环境保护工作进行评价。
        (五)加大公众参与宣传
        出于对目前部分公众还没有了解环评工作参与价值的考虑,企业应该加强公众之间的宣传工作。首先,企业可以建立官方的环境参与平台,例如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门户网站等,定期通过新闻或咨询的方式让受众进一步了解环境评价工作的意义和参与评价的方式,提高受众的热情和参与度。其次,对于受众话语反馈的渠道设置企业也应该予以关注,利用定期受众反馈的方式,提高环评工作的双向性,同时对于民间舆论场中的思想动向进行把握。并且,企业也应该及时与受众之间进行互动,保证对受众服务的积极性,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提高受众的参与热情。最后,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达,公众接触信息的方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企业要及时对于公众媒介接触的频率和倾向进行了解,进一步提升宣传信息的精准性,利用音频、视频等多种传播方式提高受众的兴趣,更快速地将环评工作的重要意义传递给受众。
        结束语:综上所述,为了更好地维护自然生态的稳定,从而促进现代化建设的稳定发展,相关的项目建设应该对于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模式进行进一步的优化,重点关注选择公众参与主体、拓宽公众参与时限、确定公众评价领域、完善公众评价机制、加大公众参与宣传等环节的工作,进而更好地解决环境问题。
        参考文献:
        [1]杨建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20.
        [2]罗文燕.论公众参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有效性及其考量[J].法治研究,2019(02):60-7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