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家沟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建设对策及建议

发表时间:2021/7/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1期   作者:梁冬冬
[导读] 摘要:旬邑县蒲家沟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自2019年建设以来,初步建成了四季花卉观赏、山林果树、亲水景观体验、滨水生态体验四个功能分区,形成了以水面景观为核心的“一心四区”总体布局。
        旬邑县蒲家沟水土保持示范园管护站  陕西旬邑  711300
        摘要:旬邑县蒲家沟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自2019年建设以来,初步建成了四季花卉观赏、山林果树、亲水景观体验、滨水生态体验四个功能分区,形成了以水面景观为核心的“一心四区”总体布局。介绍了示范园总体规划、建设进展情况及创建省级示范园的优势和不足,并针对园区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以将园区打造成“可游、可憩、可赏、可学、可感”的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努力使之成为旬邑的生态动力源、文化魅力源、休闲活力源。
        关键词:蒲家沟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规划;创建;建议
        蒲家沟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城东北,地处旬邑县城区、太村中医药健康产业园、唐家民俗风景区、蚂蚁沟及柏岭寺水库周边,区位优势明显。园区属黄河流域泾河水系三水河流域,位于三水河中段北岸支沟,蒲家沟小流域总面积12.5km2,示范园核心打造区49.52hm2。海拔998-1250m,多年平均降水量589.4mm,土壤类型主要有黄绵土和黑垆土,土层厚度80-100m,土质疏松,是典型的黄土高原沟壑水力侵蚀类型区,在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具有典型代表性。
        1  示范园总体规划情况
        园区总体定位为建设综合防治型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秉持生态文明理念,集成水土保持技术,提升沟道水土流失防治水平,使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90%以上,推进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打造青山绿水新窗口、生态旅游新景点。园区总体功能布局为“一心四区”。
       
        “一心”是以水面景观为核心,建设拦水坝对沟道流水进行拦蓄,形成稳定的水面景观。
        “四区”是指四个功能分区。
        (1)四季花卉观赏区:位于示范园东侧,贯穿园区东侧南北主轴向,南北西侧以国道为边界,西侧紧邻水景,占地面积14.07 hm2,重点构建“水、土、木“生态主题空间,打造“三季有花、四季有绿“的景观植物群落,采取因地制宜的水保措施,构建出生态、文化、景观三者共融的多元绿廊。
        (2)山林果树区:位于示范园西侧,贯穿园区西侧南北主轴向,占地面积28.33 hm2,西高东低,呈梯田状依次往东延伸,衔接水景观。重点打造山体水保景观林,利用现状梯田进行果树种植(桃和山杏),大幅提升水保价值、景观价值,同时赋予采摘游玩价值,形成生态、生产、生活三位一体的水保台地林区。
        (3)亲水景观体验区:位于示范园核心空间北侧,沟道治理后水系北段,2#溢流坝以北,占地面积3.65 hm2,南北长度约0.6km,衔接驳岸线,东西向宽度平均约1km。重点以水系治理工程措施为主,建设溢流坝、导流围堰、生态驳岸等,形成稳定水面景观,为生态园注入灵魂,营造望水、观水、亲水的美好空间。
        (4)滨水生态体验区:位于示范园核心空间南侧,沟道治理后水系南段,2#溢流坝以南,占地面积3.47hm2,水系空间相对狭窄,东西两侧地形均为台地。重点打造人工湿地及两侧景观树种,营造自然生态、野趣盎然的湿地景观,形成集人工湿地、生态净化、滨水休闲、科普教育为一体的湿地空间。
       
        园区突出一个鲜明特点——发挥“水土保持+生态景观”的综合效益。依托蒲家沟小流域治理工程,治理水土流失,提升流域两侧生态环境,构建水景观、湿地景观、景观廊道,建设可游、可憩、可赏、可学、可感的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努力使之成为旬邑的生态动力源、文化魅力源、休闲活力源。
        2 示范园建设进展情况
        园区已完成绿化49.52 hm2,栽植各类苗木30多种5万余株;修建拦水坝2座,砌石谷坊1座,生态涝池和蓄水池5座,公厕1处,园区管理用房12间;园区彩色透水混凝土道路2.7km,C20彩色混凝土压花道路1.5km,石板铺砌园区观光道路1.2km;修建排洪渠200m,跌水2处,排水渠1.3km;建设生态停车场1113.8m2,进场道路135m,停车位45个;建设人工自然生态驳岸672m,道路交通便桥1座,灌溉抽水站1处。
        打造了整套以“一花一叶护生态”为设计创意的水保宣传标识系统,点线面结合,用优美的曲线表现水润旬邑,用生态绿和水保绿为主色代表生态旬邑,全面向大众科普水土保持知识、宣传生态文明。同时园区打造了以雕塑为核心的系列景观节点,分别以“水-生命之源“、”土-生存之本“、”木-生态之基“为主题,揭示水土保持工作的核心要素和重要意义,寓意着旬邑生态文明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
        示范园运行管理的机构“旬邑县蒲家沟水土保持示范园管护站”已挂牌成立,编制15人,副科级建制,示范园后续建设及管理有了机构和人员保障。
        3 创建省级示范园的优势及不足
        蒲家沟水土保持示范园通过两年建设,初步具备了水土保持示范园的雏形,创建省级示范园优势明显,但是还有一定差距。
        (1)基础条件方面。蒲家沟小流域具有典型的黄土高原沟壑地貌特征,代表性强;园区核心区土地流转手续完备、合法,权属清晰;距县城1.5km,临近211国道,园内道路畅通,进出及通行方便;水、电、通讯、房屋、网络、休闲休憩等配套设施齐全,运行正常;园区生态景观设施、措施与环境协调,景观良好,环境优美。不足是水土保持产业化开发基础薄弱,缺少深加工环节;园区目前废弃物、污水处理及排放设施不够完善、规范。
        (2)基本功能方面。园区规划设计科学,功能分区清晰、合理,实施情况良好;综合防治措施因地制宜,建设较为规范,形成了完整地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宜治理的水土流失全部得到治理,防护工作全部落实,治理、预防和保护标准高、质量及效益好。不足是园区未布设效益监测设施,水土保持监测设施需要持续更新维护,提高建设水平等;园区宣传力度不足,水土保持宣传材料及设置的宣传标牌数量以及通过媒体宣传报道较少,外界了解相对较少;园区虽然设置了各项措施功能介绍标识,但是数量不够,缺少水土保持科普教育设施、设备,导视解说系统还需进一步完善,水土保持新技术、新材料、新品种、新工艺、新方法推广力度不够。
        (3)特色功能及管理方面。蒲家沟示范园功能定位为综合防治型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防治措施完善、合理,标准较高,防治效果明显,改善了生态环境,落实了管护机构和人员,管护效果明显。不足是科技元素较少,管理设备及技术手段亟需提高,同时园区开放以后的应急、简单救护设施不全,游客导引、接待等设施尚不完备,与旅游结合不紧密,没有充分挖掘潜力。
        4 对策与建议
        为了实现“积极营造良好环境,争取各级支持,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多方筹措建设资金,按照先创建省级示范园,达标后继续向国家级示范园标准靠拢,争取把蒲家沟创建成国家级水土保持示范园。”的目标,建议从以下几方面抓好工作:
        (1)加强科普宣传设施建设,强化宣传力度。在水土保持科普现有标牌的基础上,增加具有声光电效果的展区,模拟演示滑坡、泥石流、沙尘暴等严重水土流失过程,增加趣味性、可视性和动感性;在室外增加能够提高中小学生动手能力的参与性活动,如体验植树、整地工程等,使青少年亲身体验,从小树立热爱自然、关怀大地、保护环境的理念。
        (2)发挥区位优势,发展生态观光旅游。发挥紧邻县城的优势,把水土保持生态科技与旅游相结合,构建水景观、湿地景观、景观廊道,建设可游、可憩、可赏、可学、可感的水土保持科技生态园,实现与周边的唐家民俗馆、柏岭寺水库、蚂蚁沟水库、泰塔广场等景区的互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努力使之成为旬邑的生态动力源、文化魅力源、休闲活力源。
        (3)优化生产要素,进一步拓展水土保持产业开发。先从发展以经果林为主的水土保持产业入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现水土保持产业化的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适合旬邑县规模种植的桃、杏、樱桃、树莓等生长周期短、见效快、产量高且收益期长的农产品。其次,根据市场需求,适时适度发展深加工业,提高产品附加值,拓宽发展路径。
        (4)加强科技协作,建立科技推广交流体系。立足科技兴园,发挥科研优势,加强与相关科研院所的深入交流协作,开展水土保持科技推广、理论与应用研究;充分发挥园区优势,开展小流域水沙监测及水土流失机理探索与研究;探索水土保持“精细化”治理新方法,指导农林生产和生态环境建设。
        (5)完善园区功能,提升服务水平。规划是指导园区创建的顶层设计,是建设高水平园区的重要基础。为了更好地指导蒲家沟示范园建设,创建省级示范园,建议尽快委托具备示范园规划能力的规划设计单位尽快完善蒲家沟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总体规划方案。依据园区现状和创建目标以及规划方案,按照“查漏补缺,突出重点,科学设计,分步实施”的原则,确定各功能区的具体建设内容和进度部署。
        5 结语
        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对生态文明提出了明确要求,做出了详细部署,水利部提出了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把工作重心切实转变到监管上来,在监管上强手段,在治理上补短板。”的总思路和要求,“十四五”规划指出黄土高原地区以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淤地坝、坡耕地治理为重点的总体部署,陕西省将旬邑县纳入世界银行贷款黄河流域生态修复项目建设县,这些,都给旬邑水土保持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机遇。应以科学发展观和“两山理论”为指导,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把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减少入黄泥沙,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总目标;应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建设,山水林田湖草村综合治理;应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提高,发挥示范园宣传带动、示范推广、科技引领作用,创建省级、国家级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作为展示水土保持建设成效的窗口,提升水土保持的社会地位。
        作者简介:梁冬冬(1974—),男,陕西旬邑县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土保持建设和管理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