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北京 100083
摘要:岩土工程在工程施工过程和资源开发过程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其直接关系到了我国经济民生工程的质量,与我国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随着岩土工程数量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地质灾害的发生也变得越来越频繁。为了有效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我们必须重视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防治技术和防治措施。本文就此展开了论述,以供参阅。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防治措施
引言
近几年,伴随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类资源开发与项目建设,对我国本身就非常薄弱的地质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地质灾害的规模与频率不断增大,对于环境保护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地灾防治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我国的地灾情况较为严峻,具有灾害种类多、突发性强、分布分散等特点。地质灾害的发生会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制约社会发展。为此,必须对地灾防治技术和方法给予足够的重视,根据岩土工程的实际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防治技术,力争将地质灾害发生几率减小至最低限度。
1岩土工程概述
岩土工程可以对于要进行施工建设周围环境的地质做出更加准确以及更加直观的描述,当施工人员在建设施工的过程可以更加顺利对于要进行施工环境中的岩土实施加固或者是开挖,这样对减少地质灾害的频率也是有一定的效果的。岩土工程和地质灾害防治都是构成地质工程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两者有是不同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点是生态和环境建设方面,而不是工程实施建设安全方面。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进行的过程主要会进行的工作时对于建设实施过程中或者自然地质灾害有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一定预防准备工作,对于与这项建设工程进行是否合理和安全进行一定评判和研究。随着这些建设项目数量的急剧增加,使得我国发生地质灾害的频率越来越高,再加上由于建设工程实施从而引起的地质灾害与天然的地在灾害相比较来说对于国家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建设来说都会产生不可估量的损失,建设工程实施从而引起的地质灾害的主要有种类很多、突发性强、在发生的时候范围相当广泛,而且分布也十分的分散以及对于建筑物和生物造成的危害是非常大的。这对于不仅对于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人民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同时也是对于企业、社会和国家经济与发展的巨大的潜在性的危害,所以加强对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的相关内容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也是社会发展形势所趋。
2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
2.1滑坡防治
抗滑挡土墙是滑坡治理方面最为常用的手段,其技术优势主要体现在:①挡土墙的布置相对具有灵活性;②施工要求相对较少;③施工占地面积小;④施工效率高。在我国传统的交通工程建设中,抗滑桩在最初的使用过程中是为了实现滑坡的防治,但是,由于当前的技术条件有限,应用抗滑桩防治滑坡的效果并不明显。而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抗滑桩在滑坡治理方面逐步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其应用效果十分明显,在传统技术的基础上,根据相应的技术优化与调整,不仅能够实现滑坡防治,还能够减小滑坡灾害损失,且抗滑桩还能够与其他的技术加以结合应用,实现滑坡的综合治理。
2.2泥石流防治
泥石流的特点比较明显,不仅发生时间短,而且发生的速度比较快。相关部门的管理人员可以在泥石流易发地区,多种植一些能起到稳固土壤作用的草木。不仅可以过滤掉泥土与岩石,同时还可以减缓泥石流发生速度,让相关人员可以有足够的时间来逃离相应地带。
工作人员还要在建设过程中,先预留出足够宽敞的泄洪通道,始终保持泄洪通道胀痛无阻。利用通道设置的方式,减少项目施工设施可能会对泄洪通道产生的影响,规避泥石流问题。如果需要在桥梁墩台位置进行施工,还可以适当的增加桥梁跨度,利用增加桥梁跨度的方式来保证桥面施工的安全性。
2.3地面塌陷的防治
有效的地面塌陷预防是降低地面塌陷危害的基础。常用的地面塌陷的防治措施有强夯法、填堵法、灌浆法。在使用强夯法进行地面塌陷预防的时候,指的是使用夯锤等工具将土体进行夯实处理,以提升土体的强度,实现地面塌陷的防治目的。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就坑洞内软弱的区域进行夯实等措施,达到预防地面塌陷,坚固土体的防治效果。填堵法是在地表塌陷较浅的坑洞治理时所使用的措施,使用填堵法的时候首先要清理掉坑洞内的松软土层,然后使用块石或者碎石将坑洞填实,上面覆以粘土夯实的方法来完成。灌浆法常用于岩土加固,通过向岩土体空洞内灌注浆体,实现岩土强化的目的。
3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第一,工程防治措施是防止灾害发生的重要手段,使用工程防治措施的情况分析及采用的具体应用。以房屋护坡为例,大多数房屋周围修建护坡造成的小型土质滑坡,可以选用护坡前缘增加支撑、护坡后缘地表排水、或是削减护坡周围的土石方等措施;而针对较大型护坡,要依据地质工程的实际勘察资料合理的选择防治措施。第二,生物防治措施就是要种草护坡、植树造林及合理放牧等,生物防治措施节省投资应用范围广,可以促使生态逐步趋于平衡,同时也改善了自然条件。这种措施防治作用的持续时间很长,但是其发挥作用的时间也比较长。第三,依据灾害发生的区域特点和该区域的自然条件,水土流失区域、塌陷区域及泥石流发生区域需要采取退耕还林或是封山育林等措施,保护环境降低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第四,采取适当的避让措施,首先是下雨天要避让:对可能出现灾害的地方,例如变形斜坡和一些工程隐患点,在下雨天要避免人员的接近。各乡镇既要有防灾预案也要编制好安全转移群众的预案,在雨天要逐户的安排转移。其次是异地搬迁避让:对于具有较大的危险性和危害性,且影响的时间长的地质灾害,如果建设预防措施的花费超过人员搬迁的花费,或者既便搬迁,再次建房仍然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就要采取异地搬迁避让的措施。第五,实施动态监测。为降低岩土工程地质灾害发生对生命财产造成的严重威胁,采取合理的地质灾害预控措施提升地质工程的稳定性,是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的重要举措。施行灾害预防概念工作,规避地质风险是控制地质灾害的有效措施之一。对于城镇多、人口密集的河流上游区域内,如果存在复杂地质、有滑坡和崩塌现象的高山和峡谷地区,要采取合理的风险规避手段控制地质灾害的发生。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动态监测上游河段内雨量、水文,及时发布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在雨量大的时候如果存在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将附近的居民转移到安全的地区内,降低生命财产损失。
结束语
综上所述,岩土工程建设中地质灾害的防治问题涉及到许多方面,因此,我们就必须根据各种灾害形成的类型不同来制定科学且合理的防治措施,以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不断将新材料、新技术应用到岩土工程的地质灾害防治中,势必将地质灾害防治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顾兢.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J].世界有色金属.2020(03):268-269
[2]胡忠民.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分析[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09):1818-1819
[3]陆舟超,张勇.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分析[J].建筑·建材·装饰.2020(11):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