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县引黄灌区事务中心 山东省济宁市 272600
摘要:对于农业经济建设来说,引水灌溉属于一种非常关键的开发形式。黄河是全国最重要的河流之一,引黄灌溉也属于农业极为重要的经济建设形式。陈垓灌区是全国大型灌区,也是当地农业生产的重要保障。本文基于陈垓引黄灌区可持续发展展开论述。
关键词:引黄灌区;建设管理;可持续发展
引言
灌区是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是用水安全和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传统的灌区逐渐暴露出灌溉用水效率降低、安全运行等诸多问题。将灌区建设与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相结合,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型灌区是实现灌区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陈垓灌区基本情况
陈垓引黄灌区西北濒临黄河,东至梁济运河,南至郓城新河与嘉祥县相邻,西至琉璃河与郓城县接壤。灌区始建于1959年,控制面积544.2km2,耕地55.18万亩。随着灌区灌排工程的逐步配套,现已形成自流、提水、井灌补源三类灌溉模式的大型灌区。
渠首设引黄闸一处,为2.2米×3孔的钢筋砼箱形涵洞结构,始建于1959年,1977年改建,设计引水流量30 m3/s,加大引水流量40m3/s,引水防沙条件较好。
灌区渠系工程已初具规模,主要工程布局合理,骨架基本形成,自流区工程实行灌排分设,提水区工程实行沟网送水补源,灌排合一。灌区现有支级以上渠道208条,长475.73km,其中,总干渠4条:分别为输沙渠、南总干渠、送水总干渠、北总干渠;总长43.471km;干渠15条:分别为西一至西五干渠、北一至北六干渠、南一至南四干渠;总长112.06km;支渠189条,总长320.2km。
二、历年节水改造及续建配套工程实施情况
1993年至1995年以来利用引黄补南四湖、二期世行贷款项目分别对南总干渠上段、输沙渠进行了砼衬砌。2000年4月水利部以水规计〔2001〕514号文将陈垓灌区纳入全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的范围,批准灌区续建配套的面积42.21万亩。目前,陈垓引黄灌区已对北总干渠、南总干渠下段、西一至西五干渠、南一至南三干渠及北一至五干渠进行了砼衬砌。节水改造项目实施以来,截至2021年,共实施了12期节水改造,总投资206095.48万元。批复衬砌改造干渠108.53km,配套改造建筑物546座。完成投资占灌区规划骨干工程投资81.96%;实际完成衬砌改造干渠98.85km,配套改造建筑物491座。其中1999、2001、2002三个年度项目现已通过竣工验收,工程质量等级均被评定为优良。
通过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的实施,骨干渠道水位、流量均达到设计要求,改善灌溉面积47.67万亩,年增粮生产能力4141.16万kg、年节水4043万m3,新增产值6095.65万元。灌溉周期缩7天,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4提高到0.52,渠道水利用系数由0.56提高到0.65。粮食水分生产率由改造前的1.18kg/m3提高到1.35kg/m3。
三、工程设施建设与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灌区工程设施的建设成果与管理工作是分不开的,尽管在建设与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工程不配套,影响了灌区效益的发挥。
目前,灌区支级以下渠系多为土渠输水,用水管理水平较低,田间工程配套差,土地不平整,仍然存在水资源浪费现象,灌区灌溉保证率仅达到45%以上。
现有的输水渠道骨干工程尽管大部分进行了节水改造,但目前灌区排水工程建筑物大多建于六、七十年代,老化严重,再加上设计标准低,运行安全无法得到保证,极大影响了灌区的工程效益。
2、群众投工投劳不足,土地流转承包,影响了灌区工程的建设与管理。
农村取消“两工”以后,群众出工投劳没有了强制性约束,农村劳力外出经商务工的较为普遍。据调查,灌区内村庄外出打工的男女青壮劳力几乎达到了90%以上,由于农村人员大量外出,原有工程得不到及时维修,损毁严重;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清障也显得较为困难;土地流转承包,人为破坏渠道严重,侵占渠道便为耕地,使占地补偿困难重重,工程进度出现迟缓情况。
3、基层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自身能力建设薄弱,急需加强。
由于乡镇机构改革,乡镇水利站并入了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多数过去由乡镇水利站治理的灌区工程,现如今只有一、两名同志负责水利工作,且业务不固定,管理水利工程困难重重。原来雇用的临时管理人员因工资无着落,大都回家,有相当部分水利工程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
四、灌区可持续发展措施及建议
1、灌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
针对灌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工程设施现状与新的形势和要求不相适应的主要方面,加强和改进工程设施建设和管理措施:
(1)加强灌区前期工程工作。
灌区为加强工程设施建设,更好地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编制灌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要依据灌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科学选定和编制工程建设方案。所选工程建设方案既能省钱,又要管用,群众见效快,生态、环境效益要保证。
(2)要严格工程项目建设管理。
灌区节水改造项目,直接关系到灌区工程项目是否能顺利进展,事关群众切身利益,搞不好会挫伤群众的积极性。要加强项目管理,积极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等有效措施,大力推行项目管理和岗位责任制。
(3)尽快完善管理运行机制改革,以发挥规模整体效益。灌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能否及时完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改革,使灌区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并且使工程建设成果得到保持,管理工作得到保障,以便更好地发挥灌区工程整体效益。
2、灌区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1)进一步加大、加快对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的投入力度。
尽管灌区骨干工程建设已完成《陈垓引黄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1999)批复投资,但工程建设内容还远远没有完成。未完成的骨干工程大多兴建于六、七十年代,工程老化、退化、人为损坏、效益衰减相当严重;支级以下工程配套极差,工程设施建设尚未安排。给科学调度水资源,优化配水造成很大困难,严重制约着灌区农业经济的发展。
(2)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农村水利改革。
一是针对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建设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广泛吸收兄弟灌区管理及改革经验做法的基础上,尽快制定一套适合本灌区的管理办法,以加强对灌区配套工程的管理力度,同时推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的健康发展。二是以行政区域或支级水利工程为单元,建立农民用水户协会,通过对基层水利队伍的改组、改造、改革和完善,推动农民用水户协会的不断建立和发展,加快灌区管理体制改革步伐。三是不断完善农村水利改革。当前,农村出现了劳动力大量外出打工、水利工程占地农民要求补偿等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只有通过不断深化农村水利改革,加强制度建设,培养典型,示范带动,逐步解决农村水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3)加强基层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自身能力建设。
基层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自身能力建设是农村水利工作的重要内容。今后的农村水利建设要改变过去只注重工程建设而忽视自身管理的做法,工程建设与基层水管单位自身能力建设要同时审批、同时建设、同时验收。以加强治理单位自身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基层水管单位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和水平。
⑷、加快农田水利立法,从根本上改变灌区配套工程及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管理薄弱问题。
目前,涉水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少,但针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还没有。尽快制定出台一部关于农田水利方面的法规条例,通过健全法律制度,明确各级政府、社会组织、广大群众的责任,建立保障农田水利建设治理的投入机制,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依法建设、管理和使用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已成为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房殿京 菏泽市引黄灌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山东水利》 2017, (09)50-52.
[2] 谢寨引黄灌区存在问题的几点建议 郑军《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1).5-7
[3]济宁市水利勘测设计院 《陈垓引黄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1999(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