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石化公司热电厂锅炉车间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煤炭作为主要的能源消费资源,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电力工业和一些大型工矿企业的不断发展,煤炭消费量呈上升趋势,许多企业选择价格较低的煤炭,但这些煤炭大多具有挥发分含量高的特点,极易引发自燃、爆炸事故,造成设备损坏甚至人员伤亡。因此,有必要对锅炉制粉系统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进一步提高设备的安全运行率和企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煤粉锅炉;制粉系统;过错
介绍
快速磨煤机正压直吹冷一次风机系统存在出力不足等问题。为此,对锅炉效率进行了理论计算,并对制粉系统进行了详细的优化对比试验。分析总结了磨煤机出力、煤粉细度、风煤比、磨煤机出口温度、制粉系统漏风等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对正压直吹制粉系统进行优化后,负压直吹式漏风率过高,锅炉效率提高到93.71%。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后,磨煤机出力大幅度提高,制粉系统带负荷能力大幅度提高。
1制粉系统概述
制粉系统是将原煤磨成粉,送入炉膛燃烧的设备和管道。它是燃煤锅炉的重要组成部分。制粉系统的主要工作是对原煤进行粉碎和干燥,以满足锅炉燃烧的要求。系统能否安全运行直接影响到燃煤锅炉的安全。目前,燃煤锅炉制粉系统主要分为中储式和直吹式两种。前者是将煤粉预先贮存在中间煤粉仓中,并根据锅炉的工作负荷向炉膛内投入足够的煤粉;后者不设煤粉中间储仓,而是将现有原煤直接磨干成粉后送入炉膛。与直吹式制粉系统相比,中储粉系统管道多,转角多,容易造成煤粉沉积,面临更大的爆炸危险。因此,市场上许多煤粉锅炉都采用直吹式制粉系统。
2.主要故障可能原因分析及排除
2.1风煤比控制不当
通过一次风压测量值判断和控制风煤比。风压测量装置对风煤比控制的准确性至关重要。防堵列阵磨煤机一次风实测数据表明,磨煤机实测风量(当循环风机送风量控制滑块开度为45%~65%时,磨煤机一次风总风量在61.16~81.45m3/min之间,DCS反馈风量修正系数基本一致(修正系数在0.987~1.018之间),风煤比控制准确。
2.2对磨煤机出力的影响
磨煤机的出力受干燥出力和磨煤出力的影响。磨煤产量受煤质和煤粉细度的影响很大。褐煤易磨性差,含水率高,掺入褐煤后磨煤机磨矿产量下降。朱义飞等[3]的研究结果表明,350mw亚临界燃煤机组掺烧褐煤后,单台磨煤机可减产10t/h。煤粉细度越小,煤粉越细,磨煤机的磨煤产量越低。由于褐煤干无灰挥发分含量高,煤粉燃尽性好,与褐煤掺烧时可适当增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磨煤产量。磨煤机的干燥产量主要受受受料基水分、磨煤机进风温度和风量的影响。由于褐煤含水率高,磨煤机原煤水分蒸发消耗的热量增加,干燥剂所需的物理热量增加。以褐煤为设计煤种的锅炉,一次风温度设计值约为380℃℃ 在BMCR工况下,以烟煤为设计煤种的锅炉约为330℃. 因此,烟煤与褐煤混合时存在一次风温度低的问题,导致干燥产量下降。随着褐煤配煤比例的增加,磨煤机的干燥产量急剧下降。当配煤比例为50%左右时,磨煤机的干燥产量仅为未配煤的46%。当制粉系统所需的干燥出力超过磨煤机最大出力时,机组的负荷能力也会受到影响。当褐煤掺烧比例超过10%时,机组负荷迅速下降。当褐煤掺烧比例达到20%时,机组负荷仅为276mw。
3号煤粉锅炉制粉系统的相关措施
3.1煤粉细度的优化调整
褐煤具有较高的无灰挥发分含量和良好的着火燃尽性能。由于混煤的燃烧特性具有易燃性,烟煤掺入褐煤后,混煤具有良好的燃尽性能。因此,可以适当调整粗煤粉的细度,有利于提高磨煤机的产量。600mw机组烟煤锅炉燃用褐煤后,发现煤粉细粉严重。经过煤粉细度的优化调整,r90值由<5%提高到14.6%,磨煤机出力由50t/h提高到65t/h,基本满足满负荷要求。
3.2烟气惰化干燥系统
烟气惰化干燥系统将部分中温低氧烟气抽入磨煤机入口,改变磨煤机干燥剂的组成。通过提高磨煤机入口温度,提高干燥剂的干燥能力;通过降低制粉系统的O2含量,提高了系统的防爆能力。马金峰等[5]对清河电厂7号锅炉进行改造,使制粉系统末端氧含量在高负荷下控制在16%以下,保证制粉系统不发生爆炸。本改造适用于集中储存热风送粉系统。正压直吹式制粉系统,应增设循环增压风机。
3.3送风管最小风速对低煤量风速的限制
根据《火力发电厂制粉系统设计计算技术规程》(DL/t5145-2012)[11]的要求,通过计算得出保证煤粉不沉积在给粉管内的最小通风量(最小风量的给粉管速度不小于18m/s,结合610mm的给粉管尺寸计算,磨煤机进风量不小于85t/h)。
3.4磨煤机
含水量高的原煤易附着在磨煤机入口,制粉系统开闭时易发生自燃。目前,一些电厂通过增设隔板,可以提高粉尘混合物的混合程度,减少磨煤机入口积煤。因此,磨煤机入口可设置隔离门。入口处还可安装温度记录仪,及时处理气温偏高问题,防止爆炸。磨煤机进口落煤管采用耐磨材料,适当加大管口直径,适当增加给煤机出力,防止堵管造成给煤量,管道堵塞引起的送风温度升高和爆炸。低负荷时,应保证足够的风机出力输送煤粉,煤粉流量应控制在16~30m/s;进一步减小了管道的角度,保证了管道内壁的平整度,减少了煤粉的沉积。
3.5风煤比曲线控制
一般情况下,在热控过程中,如果负荷一定,就要确定总风量,有时也只能根据煤质的变化进行小的调整。这种风量配置影响一次风速和煤粉在炉内的稳定燃烧。因此,较好的风煤比与煤种的关系可以更好地适应煤质的变化。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风煤比进行了修正,30t/h的最小产量为85t/h;45t/h的通风量为93t/h;50t/h出力时的通风量为95t/h。改进的风煤比能保证炉内燃烧稳定,提高经济性。
后记
磨煤机的有效运行对锅炉制粉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对故障原因的认真分析和调查,对制粉系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磨煤机出力降低、制粉系统存在爆炸和堵管风险。针对褐煤配煤后制粉系统存在的问题,总结了目前制粉系统改进的几种有效措施,包括:优化调整煤粉细度,在制粉系统中增设烟气惰化干燥系统,空气预热器改造及一次风再热。
参考文献:
[1]杨国光.锅炉制粉系统爆燃事故处理及预防办法?[J].电站系统工程,2015,28(1):45-46.
[2]罗卫军.锅炉制粉系统爆炸分析及预防措施[J].电力安全技术,2015,11(6):14-15.
[3]张文彪.锅炉制粉系统爆炸原因分析及预防[J].中国科技纵横,2016,34(20):120-121.
[4]杨利民.锅炉制粉系统发生爆炸的原因分析和预[J].能源与节能,2016,45(3):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