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研究院 山东青岛 266101
摘要: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设备,必须从生产、使用、检验检测三个环节进行高度重视与管理。在今后的仪器设备管理中,需要通过健全制度体系、做好备案管理、优化工作流程、实现责任落实等策略,来提高特种设备的检验检测水平与质量,保障检测工作的精度与准确性,才能保障检验检测工作的高效、合理、规范,保障社会稳定,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基于此,本文将针对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仪器设备的管理展开更深层次的探讨,以期提升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水平。
关键词: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仪器设备管理
前言:
特种设备既是工业生产的基础装备,也是民生保障、交通出行、休闲娱乐的重要设施和载体,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电力、能源、机械、制造、冶金、建筑、港口、交通、旅游等行业,特种设备安全关乎国民经济的健康平稳运行。长输管道运送的石油和天然气涉及国家能源安全,电站锅炉出现故障可能导致区域性断电,大型石化装置停产一天的损失就能达到上千万元,航空航天、核能装置、海洋平台等涉及的特种设备不容有失,可以说,特种设备检验对安全保障带来的间接效益更为显著。故而,必须加强对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仪器设备的管理。
1特种设备检测仪器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1.1特种仪器设备的管理制度不完善
有些单位的特种设备没有建立完善的检验仪器设备管理规范,即使有了相关制度,也存在落实不到位、执行不严格的问题。仪器设备管理人员把管理制度当作一种形式,没有认识到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仪器借用的过程中,没有严格执行相关的规定,存在着仪器存放不规范,没有按照仪器保管的要求进行存放,在借出仪器设备时,没有根据要求准确记录借出信息,导致仪器丢失的现象时有发生。
1.2仪器设备管理人员经验不足,缺乏专业的知识
在某些检测单位,仪器设备管理人员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缺少特种设备管理的专业人员。在仪器设备管理工作上,只是调用其他工作岗位的人员兼职仪器设备管理工作,这些人员的工作重心并不在仪器设备管理的工作上,有时候管理工作并不是固定一个人,而是谁有空谁负责管理,频繁换人导致管理信息脱节,不能准确把握仪器的借用信息。另外,因为管理人员并非专业的管理者,不了解仪器设备的各项性能指标,在管理借用时会出现差错,影响检验项目的正常进行。
1.3仪器设备管理方法落后,没有与时俱进
很多特种设备检测单位的仪器设备管理还停留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上,仪器的资料信息通过手工记录完成,一个检测仪器,从其购买、安装、调试、维修、使用等过程,拥有大量的信息,传统的纸质记录效率低,工作量大,查询起来费时费力,并且这种方式难以保证记录信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常常造成仪器的管理信息丢失。传统的管理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化、信息化的要求。
2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仪器设备管理的策略
2.1健全制度体系
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开展,还要通过制度体系的健全,才能提供坚实可靠的依据与保障。第一步,通过人员培训制度的建立,为管理人员、维修人员等,提供多元的培训深造机会。
包括继续教育、外出培训、小组研讨等,来完善理论知识,丰富公正经验,提高工作能力与专业素养。第二步,健全岗位责任制。无论是在仪器设备的采购之前,还是检测保管,都需要将责任具体到每一位人员身上。还要做好采购计划的审批与核实,才能在节约成本费用的同时,保障仪器设备的质量与安全。第二步,健全全方位管理制度。包括仪器设备的现场管理、质量检测、租赁借用、定期检测、保养维护、报废处置等,都要实现内外的相互配合与协调,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管理,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充分利用的前提下,来发挥仪器设备的最大价值与功能。
2.2做好备案管理
特种设备的检验检测工作,需要仪器设备的支持与保障,因此在管理中,就必须展开备案管理,才能保障检测结果的准确与合理。第一步,无论是机械设备,还是电子设备,都需要定期检修、保养、清洁、调整、润滑、紧固,防止其生锈、磨损、松动,导致检测结果的不准确。此外,还必须符合国家相关部门制定的标准与规范,如电梯钢丝绳的检验仪器设备,必须具备钢丝绳的探伤仪、X射线探伤仪等,才能保障电梯设备的安全,符合相应的检测要求。第二步,根据不同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制定不同的检修计划与方案。比如超声波测厚仪、超声波探伤仪等,使用比较频繁,就需要根据使用频率,制定检修计划,才能保障其精度与准确性,为后期管理提供有效的依据与保障。第三步,在仪器设备的备案管理中,必须保障信息内容的完整、及时、准确,才能为后期管理提供参考。包括仪器设备的性能、规格、功能、使用情况、保养情况、维护情况等,必须在每次使用与维护之后,都进行档案的记录与归档,并且交由专业人员进行管理。必要时,可以引入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电子化管理,节约成本费用,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
2.3优化工作流程
检验检测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耗费很多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因此还需要对管理工作流程的优化与细化,才能实现全过程、全方位管控。第一步,做好前期准备。前期的准备工作,具体包括检验检测仪器设备的采购、运输、配置,工作目标与计划的制定。因此必须选派专业人员,根据特种设备检验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然后与财务人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等,进行密切的互动交流,再次进行计划的调整完善,为仪器购置做好充足的准备。第二步,做好现场验收与调试。在仪器设备的采购中,必须对厂商的资质、信誉等进行核实,然后要求其出示说明书、出厂证明等,进而签订采购合同。将仪器设备运输到检验机构时,还要由专业人员,进行抽样检测。包括合同真伪性、仪器性能、功能、质量、参数等,只有符合规定的仪器设备,才能进行验收。第三步,做好后期记录与归档。当仪器设备投入使用后,还要对其整个使用过程进行评价分析、总结归纳,并与厂商、管理人员等进行互动交流,及时找出问题,分析原因,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为记录归档提供有效的依据。
2.4实现责任落实
在特种设备的检验检测仪器设备管理中,只有实现管理责任的落实,才能保障检测仪器设备的质量,为特种设备的检验工作,打下坚实可靠的基础。第一步,特种设备的检验机构,需要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将仪器设备管理责任落实到每一位人员身上。在仪器设备使用之前,必须检查其功能、性能、质量等。在使用时,也需要小心谨慎。使用结束后,要进行维修保养,还要填写使用档案并提交,才能做到层层落实与全面管理。第二步,在仪器设备的采购、运输、检测、保管、使用中,都需要选拔专业人员进行负责,并且要不定期地进行抽查检验,保障仪器设备的质量与安全。第三步,还要严格根据国家的相关规范与标准,展开日常检测、定期检测、临时抽查等,才能实现责任的层层落实,管理工作的高效可行。
结语:
综上所述,在今后的仪器设备管理中,需要通过健全制度体系、做好备案管理、优化工作流程、实现责任落实等策略,来提高特种设备的检验检测水平与质量,保障检测工作的精度与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