际华三五一三实业有限公司 陕西西安 710068
摘要:生产经营计划的制定与执行管理体现在现代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关键在于生产经营计划的科学制定与执行的不折不扣。企业通过制定各类生产经营计划,制定监督与考核机制,严格奖惩兑现,从而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完成各项生产经营指标,实现提质增效。
关键词:生产计划;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作用
1生产经营计划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1.1循序渐进,提高效益
效率的高低反映了一个企业的管理水平。企业管理者应当制定较为完善的、合理的生产经营计划,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制定发现,引导企业不断前行,这样就能尽量让企业少走弯路,减少做无用功。毫无疑问,生产经营计划能够让企业在最短的时间内,做最多的事情,这也是所谓的高效率。没有计划的工作是混乱的,做任何工作之前都应制定计划,以明确目的,避免盲目性,使工作循序渐进,有条不紊。有了生产经营计划,具体的步骤计划也就能确定,也能够避免财力的浪费,从而提升其企业的经济效益。
1.2保障工作计划贯彻落实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企业有了生产经营计划,就等于明确了工作的方向和方法,就有了工作的标准的流程。企业的生产经营计划对于企业的运营起着监督和敦促的作用。人都是有惰性的,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摆着面前,没有一个量化的指标,仅仅依靠人的自觉来完成某项工作,那么就很可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失误或者偏差。企业制定好一个生产经营计划,让员工按照计划的步骤和要求去完成某项工作,结果往往更令人满意。
1.3总结与回顾的作用
企业的生产经营计划是需要不断地完善的,不可能一成不变,它必须要依据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变化来做出相关的调整。但是,这并不是说企业某一阶段的生产经营计划就失去了借鉴意义,每一个生产经营计划都是在大量的事实基础上制定出来的,都能反映某一时期企业经营活动和市场环境的特征,都能为今后的生产经营计划的制定提供一定的思路。企业的生产经营计划为企业回顾自身的发展历史,总结发展的经验教训提供了材料,对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起着重要的作用。
2提高生产计划与控制管理的改进策略
2.1提高企业生产计划目标控制水平
生产计划目标控制必须以完善的计划管理制度为基础,并对生产计划编制方式、报送制度、执行力等进行严格把控。首先,加强生产计划编制管理水平,对生产计划格式、编制内容等严格规范,尤其是对产品数量、生产时间、技术参数等重要数据反复审核,保障生产计划的科学性、合理性、正确性、可实施性。其次,强化生产计划报送管理,生产计划报送以及时性为核心。对需要录入ERP信息系统的数据要保证其准确性和实时性。最后,生产计划实施时要做到统筹兼顾,对生产中所涉及设备、原料、人员等合理规划,结合生产时间做好设备维护,原料入库,人员安排等,保障生产顺利实施吗。另外,企业可以组织内部人员培训或聘请专业人员,提高企业生产计划目标控制水平,保障企业生产计划完善。
2.2生产计划与控制管理要具有动态性、全面性
企业生产计划和控制管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需要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竞争和市场需求中进行完善或更改。因此,生产计划和控制管理的动态性要适应多变的市场经济,就要需要企业深刻认识市场发展规律以及市场竞争规律。结合企业自身产品优势和企业发展战略准确定位产品目标和企业服务,以动态化的生产计划和控制管理模式带动企业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占据重要位置。企业生产计划与控制管理的全面性主要体现在计划的制定和管理与企业整体环境紧密相连,同时把控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改革创新,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实现企业生产和控制管理的实施。
另外,设立进度督查小组,制定配套制度,保障企业管理有章可循,保障生产计划和控制管理的顺利开展。
2.3引入信息系统支持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其已渗入到我国各行业领域中。若企业在生产和控制管理方面引入信息系统支持,不仅可以实现企业内部信息资源的共享,生产技术的共享,同时也能很好的保护企业机密信息和数据,促进企业间的合作。企业常用的ERP管理系统,就会带来许多优势。首先,实现中长期生产计划制定,打破原有固定月计划,周计划制定模式。通过软件对企业生产和市场统计分析,制定相符的中长期生产计划。其次,增长生产的稳定性。ERP系统特定的生产计划锁定功能,使企业在某一个时期内排除特定原因外,只按照生产计划进行生产,保障生产计划的可执行性。最后,利用信息系统促进生产计划实施,ERP系统可以实现企业间生产数据信息共享,以及生产技术共享等。保证企业生产前了解现有原料库存,生产班组情况等,生产计划完成后对实际生产量进行总结汇报,并上传至信息系统,保障企业生产严格按照生产计划实施,保障企业经营稳定,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3生产经营计划的制定与执行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
3.1计划性维修管理理念
维修中心通过强化维修计划的制定、执行与考核,要求各队段精确执行设备维修计划,严格界定设备故障停机与维修计划停机的区别,改变设备维修工作事后管理、设备不坏不修的维修模式,使原来被动修理转变为预知维修成为可能。
3.2维修计划三步确认法
维修中心调度室将原月度维修计划的制定方式转变为周维修计划的制定方式,各队段于每周5制定下周维修计划并由调度室进行汇总。维修计划的制定施行三步确认法即:首先由施行包机制的机组人员确定该台设备是否需要维修;然后由队段负责人与技术员对机组维修计划进行可行性评估,对维修计划进行再确认;调度室根据队段提报计划,制定周维修汇总计划,并组织召开维修计划平衡会,主管生产副经理联合各参会人员对周计划进行逐条审核,对于存在问题的计划不予通过。
3.3双增双节计划实施实例
下例维修中心状态监测室开展双增双节工作计划的实例。在年度双增双节计划会议审核通过后,维修中心按照双增双节计划安排,为计划的开展提供了费用投入及设备支持,在4台220T卡车发动机400小时换油周期实验。状态检测室通过开展油普、光谱及PQ值等元素含量分析,持续跟踪发动机运行状态,发动机平均使用寿命达19000小时,满足在全部50台220T卡车实施条件并进行推广实施。通过此项计划的实施,220T卡车全年保养次数从900次降低至825次,全年直接减少保养次数125次,单次保养费用6200元,2017年实际节约油脂费用77.5万元。
3.4重点工程项目安排
重点工程项目对整个企业经济的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是企业发展生产和经营所必需的建设项目。重点工程项目并不局限于新建性质,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等性质的项目都可能成为企业的重点项目。重点工程项目具有经济效益显著,投资量较大,在安排建设项目时必须要区别轻重缓急,集中力量优先安排重点工程项目。重点工程的建设需要资金,而工程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是成本和投资。因此制定该计划不光要关注的重点工程的形象进度还要与财务成本费用计划和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紧密联系,统筹兼顾,从大局着眼,做好重点工程项目的建设,追求企业的总体效果。
结束语:
生产经营计划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固定资产投资、生产、采购等等,直接关系到企业经营的成败。生产经营计划影响着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它将在企业的管理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海萍.生产经营统计数据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及作用分析[J].纳税,2018,12(36):256+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