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工会”的发展路径研究

发表时间:2021/7/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1期   作者:张程
[导读] 摘要: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给工会的工作带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也面临着一定的机遇。
        天津市河北区房产服务中心
        摘要: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给工会的工作带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也面临着一定的机遇。“互联网+工会”的发展,要求工会工作人员必须坚持工会的物质性质,同时要通过互联网的手段履行工会基本职能的一个过程,具有“场域性”与“工具性”的内涵。“工具性”内涵表示工会系统进行内部建设与工会工作的外部延伸,而“场域性”则表示网络玩工、网络工作者、网络义工、网约工等类型的新型就业群体。基于此,本文重点对“互联网+工会”的发展路径进行研究。
        关键词:互联网;工会;发展路径
        一、“互联网+工会”概念分析
        针对“互联网+工会”的研究,不同学者抱着不同的看法。有学者认为“互联网+工会”就是将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应用到工会领域当中,主要是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手段创新工会业务流程的一种方式,可赋予工会工作信息化的特征。还有学者认为,工会的核心在于工会干部积极转变思路,坚定不移树立服务意识、用户意识、大数据思维和平台思维,需要在具体开展工作的过程中重视“线上+线下”的结合,不断对工会业务流程的内容进行创新,并实现相关数据的共享。不同地区工会在开展“互联网+工会”工作的过程中,会逐渐积累丰富的经验,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企业生产方式、组织形式都发生了转变,工人利益诉求与人际网络日渐呈现多样化的趋势,这样就导致劳动关系变得愈发复杂。另外在互联网的帮助下,网络主播、网约车司机等新型就业群体的兴起,也导致出现了各种类型的劳资纠纷问题。所以如何介入互联网用工场域、进一步保障新型就业群体的权益是各大工会必须要正视的一个问题[1]。
        “互联网+工会”工作主要包括了网络化手段、互联网用工厂、职能与性质四项要素,在《工会法》中有对公会做出的明确界定,认为公会是职工自愿结合的以工人阶级为主导的群众组织。这就表明了我国工会本质上具有一定的阶级性、政治性、与群众性特征。“互联网+工会”实际上是工会工作的一种新形势和新领域,它是建立在网络化手段之下的,对于传统行业和新兴行业进行协同共管的一种新模式,它具有两种工作内涵。(1)“互联网+工会”是建立在互联网管理模式之下的管理升级,它打造了一种“云工会”的模式,让工会和企业之间的联系更密切。(2)“互联网+工会”是一种对于全新的行业的统筹管理,当下互联网新行业层出不穷,工会要想发挥出其基本作用,就需要对各个行业统筹兼顾,因此对于“互联网+工会”来说,实际上也是一种范围更广泛的工会概念。
        二、“互联网+工会”的建设价值
        “互联网+工会”的模式,就是将工会工作与信息化结合在一起,切实推进工会工作的系统化和流程化,在传统的工会模式中,往往存在很多弊端,最明显的在于,工会工作集中于线下会导致职工寻求帮助中存在不知道向哪个部门反映、一件事要跑好几趟的问题,但是“互联网+工会”能最大程度上避免这一问题。加强“互联网+工会”工作是密切联系职工的时代需求,信息化与工会工作相结合,能够有效转变工作方式,是顺应时代发展改革的内在要求,而为了推进群团工作的创新发展,切实响应职工同志的工作需求,就需要改革创新工作方式,积极打造一种协同网,完善的网络化工会建设体系,实现工会发展的转型升级。工会工作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面对新时代变迁所产生的挑战,工会工作模式需要不断创新发展,实现优化部署,并顺应新时代新任务和新要求。当下“互联网+”的概念大火,尤其是党建工作中,互联网思维应用已经非常广泛,利用网络走好群众路线,加强工作部署本身就是利于党建发展的有效工作。要想牢牢把控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本质上还是需要利用好互联网平台,优化分支工作中,其中工会工作就是很关键的一环。工会工作能凝聚企业向心力、为职工服务,而“互联网+”带给企业发展沿也不单单是这种利好,而是利用新思维、新理念的融合,切实推动工会工作的发展。

“互联网+工会”的提出,本质上是工会改革意识和创新理念的体现,加强“互联网+工会”建设,也是优化工会工作、推动工会创新发展的有效支撑,是占领工会建设制高点的有效策略[2]。
        三、“互联网+工会”的实践与发展策略
        (一)创新工作机制,开拓网上职工服务新模式
        在实际的工作中,应当建立网络化的工会服务模式,借助工会网站给职工提供全面、系统的服务和管理,切实保障职工和合法利益。在实际的管理中,积极搭建完善的系统平台,用“互联网+”的思维优化工作,建立以职工为核心的“互联网+工会”新模式。在全新的工会平台上,需要有工会基础服务板块,也需要有便民板块和相关服务,在线上为职工提供丰富多彩的服务,打响本地“互联网+工会”的招牌。加强“互联网+工会”的社会价值,依托职工服务中心线下平台和“工会服务”网上平台,开创职工服务新模式,将大病医疗救助列为困难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救助的重要服务内容,帮助他们渡过难关。此外,市总工会还改革线下工作方式,进一步延伸工会服务的“触角”,为职工群众提供贴心、直达的服务,同时引导职工依法合理维权,真正达到准确服务职工的效果,使工会工作更加扎根到工作基层,更加温暖人心[3]。
        (二)加强人才引进工作,重视研发和宣传工作落实
        “互联网+工会”的构建中需要落实技术优化,提升人才管理价值,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需要加强人才培训,促进工会工作人员的自我学习和提升,在掌握“互联网+工会”的思想内涵基础之上,了解其内在机理,尤其是常用的网站管理、手机端运营等,都需要由专业的人员定向维护,方便管理者开展工作。落人才管理还需要丰富企业人才库,运用多元化的人才,切实加强整体的管理工作,落实技术研发和日常宣传,充分发挥出“互联网+工会”的内在活力。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工会的优势,在日常工作中宣传微博和公众的官方账户参与互动。公司和车间门口可以贴上带有官方账号二维码的贴纸,引导职工关注。人才来自于职工,最能反映职工的思想,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利用这一点优势,让工会宣传工作更加有声有色。设计“幸福驿站”、“员工之家”这类板块,给职工设计一个交流互动和解决问题的空间,提升一线职工的内心归属感和满足感,让职工能在一个舒心的环境中工作,才能增强职工对工会工作的认可,提升工会的维权功能和服务功能。在实际的工作中,多开展一些与职工切身利益相关的活动,如可以用来评选优秀员工,让员工在评选过程中通过网络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增强活动透明度,从而提高工会的影响力和公信力[4]。
        四、结语
        总而言之,目前,中国很多工会组织都在开展“互联网+”的工作尝试,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顺应时代的需求,而在当下,基于智慧化发展的趋势,着重加强工会组织在实际的宣传和发展中的价值,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互联网+”给新时代劳动关系的发展带去了全新的发展生机,但是传统的工会的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因此也需要与时俱进,提升发展效果,助力工会工作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赵婧,张秋静,周蕊.智慧工会在运用互联网开展工会工作的若干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21(05):152-153.
        [2]秦越.“互联网+”背景下煤矿企业工会宣传创新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21(05):56-57.
        [3]洪泸敏,胡逸鸣.“互联网+”新业态企业劳动关系研究——以武汉市Y企业为例[J].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2021,36(01):4-12+25.
        [4]张辉.后疫情时代背景下“互联网+职工文化”创新发展对策探讨[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04):14-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