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视角下现代建筑工程管理优化措施分析 张英

发表时间:2021/7/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1期   作者:张英
[导读] 摘要:探究在建筑工程在信息化视角下,实现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以及进行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的优化措施,供相关人员参考。
        身份证号:51390119870208XXXX  四川绵阳  621000
        摘要:探究在建筑工程在信息化视角下,实现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以及进行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的优化措施,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信息化;现代建筑工程;管理优化
        0引言
        在信息技术普遍应用的大环境下,若想要建筑单位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得一席之地,就需要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建筑项目的管理之中,这也是未来建筑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夏东瑞[1]提出愈来愈多的建筑单位在管理过程中借助于信息技术,以此来提升单位内部的信息化技术管理水平,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熊宇璟[2]等指出有一部分大型建筑单位已经开始创建企业内部网络并安装了信息管理系统,在提升文件共享速度的同时,运用不同种类的管理软件,明显提升管理效率,并且对于管理数据也能够更好地进行整理分析,显著增强了建筑单位的信息化水准。林高音[3]指出信息化高效传导的特点对于建筑管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代建筑单位也非常乐于应用信息技术来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管理,但是现如今一部分的建筑单位仍旧采用固有的简单粗暴管理模式,这对于建筑行业的进步十分不利。
        1现代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
        1.1符合企业发展要求
        建筑企业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搭建统一规范的现代化信息交流平台,实现建筑工程施工过程检测的动态性与全面性,提高企业风险预测与防范能力,且在保证企业有效运营的同时,为管理人员制定各种决策提供大量参考信息。通过应用互联网信息技术[4],建筑企业能够快速高效地汇聚不同部门甚至企业外部数据信息,并进行专业细致而又全面准确的数据信息分析,及时将管理层的重要决策传递给员工,将员工的工作进展及意见等反馈给管理人员,帮助管理人员及时调整重要决策,有效提高员工对各项决策的认可度与执行力,同时加强企业管理人员与员工的关系管理,有效提高企业内部管理系统的运转效率,缩短建筑工程施工周期,进而实现管理目标,为实现企业高速平稳发展奠定基础。
        1.2优化建筑资源配置
        建筑工程项目涉及部门、人员、文件资料等都较多,极大影响了企业年度经营效益及社会影响力。现代化建筑工程管理系统能实现资源共享与延伸,帮助管理人员清点建筑资源,在提高建筑资料信息查询便捷性、有效性的同时,还能消除不同部门或同一部门不同岗位之间人员沟通的障碍,及时根据建筑工程最新进度等调整管理系统内的数据信息,确保管理人员施工现场监管的动态化、及时化。
        1.3保证建筑工程质量
        现阶段,建筑工程呈现出规模化、个性化及高标准化的特点,施工难度不断增大,且对管理机制、管理方式及管理效率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标准。简而言之,原有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建筑企业及建筑行业的发展需求,甚至成为阻碍建筑企业发展的因素。利用信息技术整合相关数据资料,能够找出数据资料中不完整、错误的内容,进而概括当前管理难题,提出专业性解决方案,为调整施工方案及施工计划等提供更多具体可行的建议,为建筑工程保质保量竣工奠定基础[5]。
        1.4达到科学管理的目的
        很多的建筑工程都具有工期长以及度大等问题,这就决定在工程管理工作中,需要考虑到各个方面的因素。基于此,科学化以及高效化的管理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当企业对工程管理工作实现信息化,那么就可以应用相应技术手段让各个工作人员达到实时的交流,并且在这个交流平台下还可以实现工程施工的智能化监控,避免外界因素的干扰,帮助管理工作者更好地应对各种管理环境。其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将会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会包含对部门以及单位的管理,会涉及多种类型文件。立足于信息化背景,可以构建一个信息管理系统,任何信息都可以通过在其上的录入实现资源共享,可以对资源进行合理的把控,采用数字化形式传递给其他工作人员。


        2信息化视角下现代建筑工程管理优化措施
        2.1增强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意识
        就目前建筑工程企业来说,仍然是沿用传统的工程管理方法,这就导致了这些管理人员对于信息化管理方式具有排斥性,对于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并不频繁,并且很多管理资料仍然采用书面形式进行表达,即使在电脑中安装了相关的文件存储以及共享平台,工作人员也没有第一时间进行录入,这会造成管理信息更新不及时,从而拖慢工程施工进度。信息化管理形式,是一种革新性管理方式,对于这发面的建设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必须要让管理工作人员形成相关的信息化意识。对于工作人员的信息化意识培养需要从精神以及实践两个方面进行考虑。精神层面上要求企业内部加强信息化管理的宣讲,在工作人员脑海中初步形成信息化意识;实践方面,组织相关的管理人员进行信息技术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对相关技术进行演示,并让工作人员进行实际操作,让管理人员在自我感受的基础之上,体会到管理工作信息化的优势。这样就可以加深管理人员对信息化管理模式的认识,从根本上解决管理人员信息化意识不足的问题。
        2.2建立完善的集约化信息系统
        对于建筑工程来说,其最终的工程质量将会受到管理工作的直接影响,在我国建筑事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处理好工程管理工作与企业工程建造的关系变得尤为重要。在传统的工程管理工作中,应用信息化技术可以全面提升管理效率,同时还会降低传统建筑管理工作的成本。基于以上原因,现代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可以通过建立集约化信息系统提升管理效率。对于集约化信息系统的建立,应该立足于本土工程管理软件,从而建立一套高效率、高稳定、高安全的信息化系统。集约化信息系统的建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首先,相关的技术人员应该要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特点以及发展方式对管理工程实现信息化,通过对国外现有的管理软件借鉴,制作出一款符合企业自身的专业管理软件。这个软件在应用过程中,需要对工程进度、工程质量以及工程成本等问题进行有效管理。其次,企业应该搭建一个共享性平台,以此来方便政府部门、施工单位以及设计单位等部门之间的交流,这样既可以省去纸张应用的成本,还可以实现各个工程环节无缝衔接。最后,随着建筑工程规模的增加,管理工作中需要记录的信息日渐增多,单一性质的信息系统已经不能满足工程管理工作的诸多需求,复合型的信息系统被发明出来,其中不仅会包含施工基本内容,还会细化到各个部门的负责人,让管理工程变得更加便捷。
        2.3优化管理模式
        优化管理模式指的是管理人员要放弃固有的管理模式,科学选取适合自身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建筑工程项目是一项系统性工作,其中任何环节出现错误都可能造成严重影响,而同时对各个环节实行管理具备较大难度。基于此,建筑单位应该采用信息化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信息化的高效性、分析能力、整合能力等优势,对各项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做到防患于未然。
        3总结
        总而言之,伴随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化成为现代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方式。鉴于此,上文通过信息化视角下现代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以及信息技术在现代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优化措施两方面对其简要分析,期望能够为建筑行业管理人体提供些许参考。
        参考文献
        [1]夏东瑞.浅析信息化背景下的现代建筑工程管理优化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9(24):131-132.
        [2]熊宇璟,胡敏.信息化视角下现代建筑工程管理优化措施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15):132.
        [3]林高音.信息化背景下的现代建筑工程管理优化措施探讨[J].绿色环保建材,2019(05):199-200.
        [4]张亚勇、吕朋非、于秀生、赵仁志.信息化背景下的现代建筑工程管理优化措施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05):39.
        [5]欧阳芝.信息化视角下现代建筑工程管理优化措施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22(02):57-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