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意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探讨

发表时间:2021/7/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1期   作者:王宇娣
[导读] 摘要:法律意识在企业管理中的提升与强化,对于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减少企业纠纷、在市场经济中进行有序公平竞争具有重要的作用。
        国网沈阳供电公司  辽宁省沈阳市  110811
        摘要:法律意识在企业管理中的提升与强化,对于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减少企业纠纷、在市场经济中进行有序公平竞争具有重要的作用。笔者对法律意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法律意识;作用和价值;企业管理;运用策略
        引言:
        现阶段,由于世界金融市场的白热化竞争越发激烈,所以企业要在这种复杂的竞争中进行管理和发展,企业管理层和决策者势必要面临很多抉择。经济上取得而每一次抉择都会带有不同的风险和困难,因此企业只有在管理中加强了法律意识才能避免和减少给企业带来的各种经营风险,才能让企业可以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突出重围。21世纪的中国,正处于一个法治社会中,法律对每个人的权利以及义务进行了一系列的规定。法律不仅仅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以体现,还对企业管理具有重大影响。因此在企业谋求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企业需要对法律意识的提升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强管理,促使企业内部工作人员之间的矛盾得到有效的减少,促使企业稳定有序的运行得到有效的保障。“法律意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进行深入探究意义重大。
        一、法律意识的定义
        法律意识指公众有关法的各种类型的现象的感知,意志与情绪和值;公众针对生活、生产经营、交际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各种类型的社会现象,着眼于法律的角度进行认知与感受以及评估,同时通过支配行为手段的意识,公众将自身自觉自主地放置于法律的生活、法律的世界中,遵循法律秩序,将公众的上述自觉性称作“法律意识”。然而现阶段我国大部分社会成员缺失法律意识,“法盲”比比皆是,其表现形式是:缺失法律理论知识,其意志极其脆弱,其情感呈低迷状态,态度呈扭曲现象,思维模式具备感性化,其意识形态呈现出畸形。历经多年的普及法律教育,我国民众普遍缺失法律意识,然而对比于发达国家,存在显著的问题,其表现形式是:缺失规则与程序方面的意识。
        二、法律意识基于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作用
        (一)增强法律意识,使企业创建公平公正的竞争秩序
        现阶段企业竞争极其激烈,国外公司存在显著的优势,其优势涵盖资金与管理以及客源网络方面的,充分发挥优势作用,抢夺国际客源。基于上述情境,我国一些企业的管理者因为缺失法律意,采取非法方式竞争,甚至涉及违法犯罪活动,严重影响企业的公平公正的竞争秩序。
        (二)增强法律意识,能够加强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建设
        增强法律意识是加强法治建设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培育出良好的法律意识,从而加强现代化企业的制度建设。企业要培育管理者与员工具备良好的法律意识,使守法由国家力量的外在强制转化成员工对法律权威与蕴含的价值要素的深层次认同,从而以法律法规与企业的规章制度为依据,行使所享有的权利、承担相应的职责、履行自身的义务,积极探究法律的途径解决相应的纠纷,自觉采取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自觉抵制破坏法律秩序的相应行为
        (三)增强法律意识,为企业以法律为依据履行责任创造环境
        以增强法律意识为契机,管理者能够积极推动各制度的构建与完善,以法律为依据履行相关责任;针对员工来说,能够以法律为依据履行义务,将上述行为转化为自觉自主行为。要增强法律意识,使企业以法律为依据承担相应的职责。
        三、企业管理中的法律意识
        在当今经济市场的大背景下,要想保证企业内部稳定、有序、高效的运行,就应该提高法律意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风险意识
        在企业的管理中,时刻都面临着风险,所以企业必须具有法律层面的风险意识,防患于未然。例如,某股份公司以“末日意识”激励员工规避风险、居安思危。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应具备合法的经营执照,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与客户进行各种交易,经营的范围不能超出在工商部门登记的内容。与客户的合作中要具有合同意识和证据意识。

企业在购销商品、提供劳务或接受劳务、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时,应有合同、发票、收据等作为双方业务往来的证据,这样在发生纠纷时,可以快速理顺关系,避免混乱。
        (二)责任意识
        每个合法公民在法律上都是权利和义务的统一体,企业也不例外,他应该认识到自身的责任所在,尽职尽责提高相应的服务或产品。企业在管理中,不仅依法享有各种权利,而且还应履行相应的义务。特别是面临如今屡见不鲜的食品安全、贪污受贿、扰乱市场秩序等问题,企业更具备法律上的责任意识。部分企业违法生产、销售不符合标准的假冒伪劣产品,例如黑心棉事件,暴露了企业法律意识淡薄,缺乏责任意识的缺陷。尤其是食品安全问题,例如奶粉中添加有害物质、红心鸭蛋、毒大米等,这使企业的发展受阻,甚至导致企业被依法取缔,给广大人民带来经济损失及生命安全威胁,还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
        (三)制度意识
        企业在管理过程中离不开制度,制度是保证企业在合法范围内高效有序运行条件。企业要具备严格的合同制度,合同要具备规范的名称、细化的条款、权责明确。同样,企业对于内部的商业机密应制定严格的保密制度。公章和财务企业重要因素,企业要制定公章管理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对公章的使用和财务的运作进行层层把关。
        四、现代企业管理对员工法律意识的培养
        (一)从依法办企业的角度增强员工的法律意识
        从市场经济开始,我国已经多次颁布过有关《公司法》的规定,并多次做了修改。因此,在企业管理中,有意识地培养员工对于《公司法》的遵循与运用,从法律的角度更好地管理企业,是增强企业员工法律意识的有效方式。
        (二)从遵照合同法办事的角度增强员工的法律意识
        合同的签订,是为了更好地明确企业与员工的权利与义务的具体内容。因此,在企业管理中,按照合同法办事,清楚明确地遵照合同规定来实施权利、履行义务,对于企业员工法律意识的增加,具有极大的作用。
        (三)从突出强调公平、合法竞争的角度来增强企业员工的法律意识
        根据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市场经济中,所有的经营者都应该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信”的原则进行交易,而且,在规定中,还明确标明了哪些交易行为属于不公平竞争,是违法行为;哪些义务是交易者必须履行的,鲜明地标示出交易过程中合法竞争与不合法竞争的范畴。因此,企业管理中对于其员工进行公平、合法竞争思想的培训,以此来增强员工头脑中对于法律意识的自觉性遵循,是非常有效的方式之一。
        (四)从自觉遵循市场宏观调控的角度来培养增强企业员工的法律意识
        为了更好地维护市场经济的有序竞争,有效克服市场经济体制存在的欠缺,国家需要不时地对市场运作进行宏观调控。因此,有关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法律法规不断出台。企业必须遵循这些有关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法律法规,并自觉遵循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相关政策制度,使企业的运转在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法律制度规定约束下进行,使依法经营成为企业每一个员工的自己行为,从而强化管理者同员工的法律意识,促使法律意识成为每一个人的一种自觉行为。
        结束语
        当今社会是法治社会,在企业管理中,同样离不开法律的辅助。树立法律意识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它有助于健全企业管理制度,使企业内部人人各谋其政,有效解决矛盾,形成健康有序的竞争格局,促进企业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超群.法律意识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9,000(012):104-105.
        [2]曹运涛.探究企业管理中法律意识的作用[J].法制与社会,2019(03):177-178.
        [3]王艳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研究[J].知识经济,2019,No.512(28):95+9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