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嘉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陕西西安 710075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建筑结构设计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建筑结构设计安全是维护建筑整体安全的重要环节。因此,设计师一方面要认真贯彻建筑设计规范,另一方面也要高度重视建筑安全分析。从主客观因素出发,探讨建筑结构安全设计的重点,以促进我国建筑业的更好发展。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建筑安全性;措施
1建筑安全性设计原则
1.1设计整体协调性原则
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要把项目作为一个设计整体进行全盘的考量,而不是追求某个片面设计或效益的突出。不能只注重创新而忽视了建筑性能,或是过分注重追求效益而忽视建筑质量。在考虑构建受力、荷载符合标准、结构设计科学、精确的同时保障建筑的最优质量,既要保障建筑的常规状态下的安全性,也要考虑突发状态下的安全性。
1.2设计弹性原则
建筑本身并不是一个完全饱和或是完全刚硬的存在,追求安全性的同时,不能固化安全设计意识,应同时考量建筑的空间量和柔韧性。过于考虑建筑结构的刚硬,则不利于抵抗外部风险,过于柔软的结构设计,又大大影响了建筑的稳定性,而这都可能造成建筑的严重变形甚至损毁。让建筑结构采取弹性设计,更有利于建筑的安全性。
1.3安全、实用、经济、环保原则
优化建筑安全性的首要原则是安全,安全是建筑工程落实的基本,不仅在结构设计中保障安全性,也必须在施工过程中增强安全意识,增加安全防护。建筑的安全优化一定是实用的,实用体现在优化保障了建筑美观、坚固、安全。根据现实成本要求,优化安全性设计也需要考虑经济性,但是基于确保建筑安全实用的情况下,结合实际兼顾质量和整体效益。环保也是优化建筑设计的切入点,减少废料及污染,利用可再生能源,使用新型环保的材料或新型安全性能优秀的建材来优化建筑设计结构。
2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2.1建筑结构设计的抗震性能交叉
影响建筑工程安全最大的方面就是地震问题,然而因为中国地形以及地势的原因,有的地区地震频发,相应地区大部分建筑物的抗震设计都不符合要求,从而造成建筑物出现坍塌的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给人们的生命安全以及财产安全带来了影响,同时也制约了建筑领域的发展以及经济的建设。强化建筑物安全性势在必行,首要措施就是提高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基础。抗震线对于建筑物的安全性来说是一次性的,如果出现事故的话,是不可逆的,没有办法确保人们的生命安全以及财产安全。建筑结构的抗震性取决于很多方面的因素,一般情况下是在施工材料以及建筑结构设计上。这些方面都和建筑工程的资金成本息息相关,其共同决定了抗震性能的优劣,建筑材料对于决定建筑抗震性能来说占了很大的比重,建筑结构的抗震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建筑结构是否安全。
2.2建筑结构耐久性设计存在的问题
通常情况下,一般的建筑结构的使用构件需要达到数十年。因此,对于建筑结构的构件与设计来说,需要要求这些构件具有较长时间的耐用性。特别是对于建筑结构的一些外部结构,由于暴露在外会受到长期的外界因素或者是人为因素的影响,需要要求这些外部结构具有好的质量。如果建筑的外部结构受到破坏,这样就会影响建筑整体的使用或者是外观形象,需要安排专业的人员进行及时的养护修理,防止再次出现破坏建筑整体的结构安全受到影响。另一方面,如果建筑材料发生老化或者是外部结构受到的损坏程度较高,这样可能会导致建筑内部的结构出现安全隐患。因此全面提升建筑结构的设计耐久性是延长建筑结构使用寿命的重要基础。
2.3建筑结构的设计规划周期问题
对于建筑工程的施工来说,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是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如果建筑工程的结构设计不合理,这就会导致整体建筑工程的安全质量受到影响。特别是对于目前许多的建筑结构设计来说,在前期的设计过程中,许多专业技术人员需要参考大量的设计内容进行规划设计,这就导致整体建筑工程的涉及时间较长,从而使得建筑工程的工期被延长。另一方面,目前很多建筑企业中是视觉感受忽略了建筑工程本身的结构设计缺陷问题,这就导致很多的建筑结构不符合相关的施工标准,如果继续施工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甚至会影响到后续建筑使用的安全质量。
3建筑结构设计中维护建筑安全性的有效措施
3.1增强安全意识
施工企业和设计人员需要不断增强安全意识。首先,施工企业要正确认识施工安全的重要意义。比如建筑安全存在明显问题,将直接影响企业形象和声誉。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设计工作。在设计工作中,我们可以选派专业素质过硬、工作经验丰富的人员来完成工程计算工作,使计算工作既能满足国家规定的要求,又能满足工程的实际情况,维护工程结构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为结构安全保驾护航。此外,设计人员还应理性看待建筑安全的积极作用,更加重视建筑结构设计,在实际施工中严格执行设计规范和标准,切实增强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3.2严格遵守国家标准和要求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建筑行业得到快速发展,建筑人员的工作意识也得到增强,人们更加重视建筑本身的结构安全。为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保障居民的居住安全,我国有关部门也对建筑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定了多个法律法规和政策。因此,在工程结构设计中,设计人员必须认真落实政策和规范要求。工作人员可以依据建筑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范,保证建筑结构设计标准的全面性和可行性,同时也可最大限度减少后期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另外,人员还需就结构可能出现的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和防控措施,以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保障住户的安全性。在建筑工程设计和建设的过程中,如出现问题,设计人员应第一时间向上级部门汇报,该操作也是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的有效途径。
3.3加大审查力度
在建筑工程施工期间,审查工作尤为重要。该项工作在建筑结构设计阶段同样发挥着关键作用。为维护结构的安全,务必做好全面审查工作。审查工作人员需审查图纸的完整性以及图纸中的关键部位及细节,检查总平面设计图和立体图。审查中,工作人员需要做到密切配合,增强设计图纸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与此同时,还应做好材料审查工作,以便更好地满足设计要求。只有做好材料检测工作方可保证材料质量,维护建筑结构的安全。
3.4保证建筑基础选型的合理性
在建筑基础选型的过程中,需要对建筑所在区域的地形以及建筑外形设计等相关内容进行明确的了解和掌握,并通过与图纸内容的对比分析,准确掌握建筑结构的具体情况,并利用合理的计算方式实现建筑模型的构建,为设计工作的开展提供帮助。同时设计人员和施工相关人员应做深入的沟通,确保建筑基础选型,做好各方面协调工作,这样才能在实践中让建筑基础选型具有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的安全性是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关键部分。根据建筑结构项目实际要求发现问题,坚持设计原则,从建筑结构设计的整体入手进行优化分析,根据建筑结构设计的基础框架、结构细节、抗震等级做针对性考量。利用先进的现代信息学手段对建筑结构安全性进行研究、分析、评估。全方位、立体、精确的优化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建筑安全性问题,为建筑设计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杨志杰,李娜,彭宝莹.关于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优化技术的探讨[J].江西建材,2015(06)
[2]宁曙伟.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提高建筑安全性的思考[J].建材与装饰,2018(14):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