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连池元青山林场 黑龙江五大连池
摘要:森林病虫害防治是国家减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病虫害的防治是我国林业发展中一项永恒的课题,需打持久战,文章总结了防虫害的现状,进一步找出了病虫害频发的成因和规律,并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
我省森林资源十分丰富,随着近年来森林建设的力度逐渐加大,森林出现病虫害的几率也逐渐增加,常见的病虫害有落叶松鞘蛾,落叶松毛虫,松毒蛾等,为了促进森林资源的发展,提高造林成活率,应该要采取综合治理手段,积极加强各种病虫害的防治。
一、目前我国防虫害工作的现状
我国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仍然不容乐观、形势严峻,不少棘手、非常紧迫的问题需要进行解决。具有(一)地域广泛性。林业病虫害出现时,一般都不是局部的,一个地区的病虫害影响面积就可达到十几万亩,还有我国林业种植存在集中的特点,若在林区内所种植的还是单一树种。这样的话病虫的传播速度可极为迅速。因为多年来造林树种单一,北方气温还渐渐升高,导致害虫越冬死亡率变得越来越低。致使我国这些年出现病虫害的森林面积的年年攀升,当前林业瘸虫害的控制工作还受到技术、资金和人力的影响,使防控难度得到加大。
(二)具有不确定性。林业病虫害的不确定性就是它不好解决的主要原因之一。病虫害的出现具有突发性的特点,在出现前无法预测。我国幅员广阔,病害情况时有出现,林业部门无法做到检测的全覆盖。此外,造成我国林业病虫害的害虫种类有很多品种,每一种病虫的防治措施会各不相同,故无法做到预防的全面性。从以上两点来看,林业病虫害的出现就无法回避。
(三)具有物种进化速度快。从近年看,伴随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研制成功不少杀虫药物,让之前不少难防治、危害大的病虫害都得到了有效防控。可是,也因而为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埋下了隐患。所谓的隐患,就是指生物在不断的药物使用过程中,它抵抗力和适应力都将持续增强,抗药性逐渐变强,这会对控制林业病虫害是非常致命的。
二、林业虫害频繁发生的原因分析
目前总结出至少六项原因:
(一)害虫的生存繁殖能力强。周期短治理时,不可能一次就将所有的害虫消灭,因此逃脱的害虫,在短时间内就有多代的繁殖,持续给林业带来危害性的灾难。
(二)新品种的引入原因,为害虫提供了理想的的生存场所由于植被在不同的林区中,导改害虫从一个林区到另一个林区,新的环竟使它的生存更加的舒适,经过繁殖和生立,就导致虫害在林区中不断地增加。
(三)害虫适应环境的能力强。由于害虫不断地繁殖和生长,即使在打药后会消灭一片,但是总有存活下来的,经过几次的繁殖和与农药进行斗争,几代以后害虫就对这种农药产生了耐药性,这种农药就对它没有作用了。
(四)林业管理的基础设施。由于林业管理的基础设施不全,不能够有效地做到该有的治理工作,这几点都是影响林业管理虫害治理的重要原因,因此林业管理的虫害防治是一项长期工作,不可能1次就能解决,需要长期进行。
(五)长期不合理的使用化学农药所致
病虫害暴发后,一味依赖化学农药,不仅杀伤大量天敌,使病虫产生抗药性,而且造成森林生态环境恶化。另外,防治手段不能适应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客观要求,缺少符合林业特点的防治药剂和药械,防治效率低。
(六)防治工作始终处于被动救灾的状态
我国几十年来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大多数是围绕救灾而展开的,病虫害一旦发生, “人往灾区跑,钱往灾区投”。只在救灾上重视。没在防灾控灾上下功夫。
三、防病虫害的措施
(一)重新认识森林植物害虫、病原菌等有害物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地位所谓森林病虫害是人类从对自身的利弊角度提出的一种名称,长期以来,人们往往认为森林病虫害对人类是有害的,必须完全消灭,这种观点并不全面。植物发生病虫害本是生态演化中的自然现象,森林害虫、病原物往往是在森林生态环境失调的状况下,才对森林植物造成一定的危害,适度的病虫害对植物有自然整枝、自然稀疏、刺激生长及淘汰劣势植株等作用,不能单从对人类的利弊去评价。
(二)森林病虫害可控制与森林景观规划设计
做好森林病虫害的可持续控制,必须从规划设计抓起,规划设计在充分考虑景观效果的同时,还应注意植物的选用及配置必须符合生态学原理和植物的生物学特性。
(三)适度地投入防病虫害资金,以提高其支持力度。积极采用高科技防治技术。使用一些先进的遥感系统,例如全球定位系统可以及时观测到某个地方的情况,遥感系统可以对林地的整体面貌进行全览,对有病虫害的地区所反映的地磁波进行遥感观测,而地理信息系统可以综合这2种技术.提高了森林资源的空间监测和管理能力.从整体上管理整个林区。相比于基础的防治技术,利用高科技的检测技术节省了人力资源,同时更大范围地对林区进行实时管理,及时发现病虫害,更好地做好林业的管理工作。
(四)积极采用新型生物防治技术。当下林业管理中出现了新的生物防治技术一“以虫虫冶”,该技术是在遵循大自然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利用生物链之间的相互关系。运用物理或化学方式对病虫的繁殖能力进行削弱,对林业的病虫害进行有效的监制和管理。试验以来,也确实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该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应用空间。它也是目前最有效的虫害防治技术。
(五)化学物理防治技术。化学防治技术是通过对树木使用特定的药物进行病虫害的管理,但由于这种技术费用较高,需要的人力投入比较大,因此只在一些名贵的树木品种上实施此方案。但需要注意这种技术不能重复使用,容易让树木的病虫害产生药物抗体,这样就会使病虫害更泛滥。物理方式是通过一些物理手段,比如利用光线尧温度等方式消除病虫害。在使用物理方式中要注意控制渊温度,把控尧光线的范围,不能过度,否则会杀死其中有益的成分。相比于化学药物方式,物理手段的副作用较低。两者都能有效地控制病虫害。
四、概述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对策
(一)科学的开展城市森林的种植工作。
(二)防治有害生物入侵,加快“三个体系”建设
(三)加强养护管理,提高植物的抗逆能力。
(四)切实做好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工作。
(五)采用新技术防治病虫害
(六)积极改良自然环境
(七)加大检疫力度,提高检疫工作的技术水平。
结束语
综上所述,森林的病虫害具有破坏力强,种类繁多和爆发性强的特点,能够在相当短的时间对森林造成很大的损害,严重阻碍了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建设。因此,为了有效地遏制森林虫害发生严重危害,保护森林生态环境和林业生态安全,避免造成大的经济损失,重视森林病虫害并及时对其进行防治是相当重要的。只有积极防治森林的病虫害,才能保护森林资源的安全,促进林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周丽芬,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与方式的探讨[J]2014.04
[2]唐敏,探讨加强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有效措施[J],农业与技术,2015.35(20):93-93
[3]周桐,论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