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静1 丁文册2
河南省洛阳市 471000
1身份证号码:41072619860304****
2身份证号码:41038119861007****
摘要: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做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时下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随着社会环保需求的增加,环境检测技术也迎来了更多的挑战,现阶段我国的环境检测技术还有待创新和完善,因此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提出更多有效地对策,逐渐完善环境技术检测管理体系。不仅需要更新环境检测设备、提高环境检测人员的综合素质,学习先进的理念,同时相关的职能部门也要在政策上加以支持。只有从多角度出发,不断地完善各项措施和保障,才能更加有效地促进我国环境检测技术的提升,从而在此基础上为我国的环境保护提供更加有效地支持,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环境检测;质量保证;质量控制策略
1导言
地球环境是所有生物赖以生存的家园,但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工业化水平的逐渐提高,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都受到了严重的破坏,环境破坏问题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日益凸显。所以有关部门必须加大对环境污染问题的治理力度,做好对环境质量的保护工作,加强对环境质量把控,利用新技术新方法,加强对环境的监测,从而利用获得的数据更好地完成环境保护工作。
2环境监测加强质量控制的意义
开展环境监测,促进环境的有效保护,需要数据和信息的支撑。如果因为检测数据不对,导致出现后期工作的误差,这种后果是无法弥补的,所以必须做好环境检测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通过进行环境检测的保障和质量控制工作,进一步提高了环境检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加强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更加真实有效的数据进行支撑,也帮助了工作人员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更好的依据,进一步促进环境保护工作。
3环境监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3.1检测硬件设备的缺失和检测人员的能力不足
检测设备、检测人员是环境检测工作的重要保障,在我国的基层环境检测工作中,检测的设备设施、检测的工作人员均与检测任务存在较大差异。目前,缺乏对环境检测人员的专业训练,须提高检测员的专业技术能力,环境检测需要检测员在每个环节严密配合、实时记录,检测员的组织协调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等均会影响环境数据的质量。对检测设备,大部分基层检测机构的经费投入不足,缺少专业的设备维护保养人员,使相关的环境硬件检测设备处于落后状态,以上问题均会影响环境检测工作的效率。
(后续内容中请补充如何建立完善的检测设备管理体制)
3.2缺乏完善的检测设备管理体制
目前,虽然相关部门已经加强了对环境检测的重视,加大环境检测技术的开发和研究,但是却缺乏了根本的理论依据,并未得到相关设备检测管理体系和制度的约束,这就导致在实际工作的流程中,可能会让部分大型检测设备的投入时间较短,从而造成了资源浪费的现象,无法将有用的技术和设备真正应用到实处。其次,缺乏完善的检测设备管理体制,就会进一步导致许多预期的计划被搁置,同时仪器设备存在资金缺口,难以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环境检测的任务。而在技术设备维护方面,也缺乏了良好的意识,维护检修成效并不明显,从而出现了设备老化的现象。例如,在环境检测过程中需要使用气相色谱-质谱仪时,检测机构并不具备这一设备,就会阻碍了环境检测工作的进行,从根本上制约了环境检测技术的发展。
3.3环境检测技术资源较为匮乏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人们也逐渐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但相较于科技发展较为前卫的欧美国家,我国的环境检测技术仍停留在实验室分析和现场采样的阶段,距离能够实现智能化和信息化,仍有一定的距离。
因此,在全民参与环保的大环境下,提高我国环境检测技术的水平,完善相应的检测制度,是当前形势下急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从现阶段我国环境检测技术的现状来看,还面临着很多困难。例如,一些相应的检测资源配置不均衡、不合理,相应的检测设备、检测人员比较缺乏,而现阶段我国环境检测的任务又在不断增加,这就导致了环境检测工作在实际的开展中会受到很多阻碍,这对于推进整体环境保护的进程都是不利的。
4环境检测中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策略
4.1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是环境监测进行开展的必要前提和基础,有了完善体系的引导,具体的方向才能够正确开展,也会比较顺利保障环境监测的质量,朝着更加规范化的角度发展,为环境监测的数据结果奠定扎实的基础。在实验室中进行环境检测,需要根据具体的法律法规和实验室的规范进行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让检测结果更加符合标准化的要求。在平时的工作中,如果暴露出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不足之处,应该及时找专业人员进行评价,并对其不当的地方进行改正,促进质量管理体系工作的顺利开展。
4.2增加资金投入,配备先进的环境监测设备
我国的环境监测在设备上还需要加强资金的投入,资金投入是确保环境监测工作正常开展的保障。环境监测需要依靠先进的设备来支撑,有了各种仪器设备才能对水质环境,地质环境以及大气环境情况做出准确的监测。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对于生存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居住的空间要求也随着人口的增加而不断加大,为此,要在一些未知的空间区域进行城市化建设,就需要环境监测技术来进行检验。特别是对于一些突发性的环境污染问题,污染现象一旦发生,就会危及到人们的生存空间。在进行紧急的疏散处理后就需要环境监测技术进行监测调查,从而收集到有用的数据进行分析,最终找到污染的原因。基于此,增加资金投入,配备先进的环境监测设备,对于人们的生产生活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4.3采样、运输、储存的质量控制
采样工作是其他一切质量监测工作的前提。在采样工作当中,必须确保样品的合理性与代表性。这就需要工作人员在不同的环境当中开展采集工作,并尽量避开受污染的区域,从而防止仪器出现不正常的现象。在完成对样品的采集之后,应当用专门的容器对样品进行收纳,然后将样品尽早运送到实验室当中,开展化验分析工作。在化验分析工作当中,应当尽量避免试管倾斜和软体物接触等问题的出现,从而防止吸收剂出现溢流。在开展取样工作时,应当使用专业设备,在过滤膜进入采样器之前,应当确保未受污染。在收集完毕之后,应当做好对样品的封存工作。如果监测分析工作未能按时开展,还要将样品移动到特殊设备当中储存。在对样品进行储存时,应当做好标记,从而防止样品混淆。
4.4定期对检测人员进行培训
环境检测工作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涉及的方面很多,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都需要人员的参与,而且检测人员的专业水平对检测结果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检测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的技能去进行合理的操作,根据一定的规范使用设备和仪器,得出一个更加专业的结论。可以举办定期的测试以及现场的实操,来判断人员是否合格,如果不合格,需要对这部分人员进行培训,促进提高人员的专业水平。还要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比如说加强培训流程以及培训目标的设立。在检测人员的培训过程中,要包括环境保护的理论知识、环境监测的理论知识以及工作的规则等等方面,逐步提高环境检测的质量。
结束语
总之,环境检测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是进行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我们要重视起这一工作,加大对环境监测与保护工作的投入,并不断应用新的科学技术,促进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为环境监测提供了技术支持,使环境质量控制工作得到了加强,从而更好的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钱俊旺.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关键因素和对策分析[J].环境与发展,2018,30(11):138-139.
[2]杨笑颜.影响环境检测质量的主要因素及相应对策[J].科技与创新,2019(06):66-67.
[3]姜法斌.环境检测质量主要影响因素及改进措施[J].环境与发展,2019,31(05):179-180.
[4]邓梓枫.环境检测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广东化工,2016,43(13):204-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