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淑萍
福建工程学院 ?350118
摘要:乡村文明是中华文明建设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乡村经济建设中,景观设计更是重中之重,如何利用美丽乡村建设中景观设计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体验,是建设美丽乡村的目的所在。选择何种植被、如何布置景观与乡村自身环境因素、建筑因素密不可分。本文主要研究,美丽乡村建设中乡土植物景观的选择与建设,并提出美丽乡村建设中应用的措施。
关键词:乡村建设;乡土植物;景观设计
美丽乡村建设,离不开自然植被的烘托,为了体现园林绿化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美丽乡村建设对植被的选择及配置有着严格要求。美丽乡村的建设并非一朝一夕,作为建设者,不仅需要抓住乡村特点、详读国家政策、重点关注乡村生态景观植物实际情况,保障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同时,还应重点加强对基础设施建设与植物景观联系的学习,了解游客心理,做好宣传。在上述基础上,针对美丽乡村建设中乡土植物应用的景观设计表达这一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美丽乡村建设的特点
在社会的角度来看,美丽乡村建设的目的在于发挥本地乡村景观优势,利用得天独厚的环境资源,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态旅游环境,在此环境中,帮助人们达到释放压力、学习文化、强健体魄、体验生活、生态康养等社会各种人士的不同需求[1]。在当地的角度来看,美丽乡村建设,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帮助当地人口脱贫致富,在推动旅游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提高当地人口就业率,带动其他产业经济发展。
但是无论是从哪个角度出发,以保护的方式建设美丽乡村,不仅适用于现在人们对于自然环境的需求、同时也能满足未来经济增长的迫切需要,跟随我国老龄化速度加快的社会趋势,为未来养老问题做好准备,在未来的发展中,美丽乡村将是留给后代的财富。
二、美丽乡村植物景观设计内容
(一)强化美丽乡村植物景观建设项目监管
针对本次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工程,一方面,应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妥善安置购入植物,做好植物购入入库管理,做好复检工作,按照要求填写入库出库单据[2]。另一方面,安排工作人员进行联络、宣传,将法律法规以书面形式传递到相关人员手中,强化相关人员法律意识,防止恶劣事件发生,如发生景观被破坏的情况,务必深入事件进行调查取证,禁止随意丢弃问题,保管好相关被损毁植物残骸,方便会计入账。加强对美丽乡村项目监管,针对恶意阻止项目进行的人员,发现后证据确凿,必须依法处罚。
(二)选择适应性强、适于粗放管理的乡土植物
美丽乡村建设采用适应性强、养护管理粗放的树种。一方面,乡土植物运输方便、种类齐全,购入成本低,更利于建设乡村绿化工程[3]。另一方面,养护管理粗放的书中环境适应能力相对较强,移植后成活率高,且能降低乡土植被绿化成本。农村公共服务资源相对稀缺,尤其体现在乡土植物管理上,美丽乡村建设的植被满足养护粗放的要求,是实现节约、经济型美丽乡村的重要方法。
(三)根据绿化区位选择乡土植物
在美丽乡村乡土植物景观设计中,需结合乡村绿化要求实际情况,首先,在道路景观设计中,应考虑植物的空间性,让植物以不同层次呈现,合理安排不同景观的形态,以达到最优质的效果[4]。其次,根据种植环境选择植物,地理位置差异导致植被景观不同,较大差异光照下,植被生长也有较大差异。偏远位置道路多选择生命力顽强,抗寒、抗旱的植物。最后,要区别公路、社区、小区等不同地域绿化环境,美丽乡村建设要求居住环境选择形态优美的植物,提升居民居住舒适度,以此实现美丽乡村建设。
(四)公共服务建设与乡土景观设计相结合
美丽乡村建设,一方面,在公路交通建设中,由于一些乡村建设仍在发展之中,出游方式只能选择自驾游、跟团游两种出行方式,维护好现有交通是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的重中之重[3]。在人们出行方式单一情况下,做好公路绿化建设与交通警务工作十分必要。交通印象是人们出游、游客宣传的第一个步骤,人们通常把路途艰辛与否,作为评价一个地区经济状况、文化底蕴、发展前景等标准。为游客树立良好形象,首先从一条路开始。
另一方面,在自然植被衬托下,传统建筑特有的文化氛围,植物景观设计主要目的是为了渲染气氛,带给人们一个好的出行印象,增加游客二次回游几率[3]。同时,也可以对美丽乡村进行宣传,扩大影响力,让越来越多的人脱离固有认知,认同美丽乡村建设,在此和大自然进行接触,学习不同文化。
三、美丽乡土植物景观建设各时期需注意的问题
(一)建设初资金问题
美丽乡村植物景观建设离不开资金支持,景观的设计、采购、培育、养护虽然可以选择非专业人士进行,但是仍需要资金支持[4]。这需要美丽乡村建设者拓宽资金来源、合理进行规划、划区域开发,从主要方面入手,寻找投资商、开放美丽乡村旅游,促使资金回流,逐渐扩大建设范围,完善乡村植物景观建设。
但是这种模式需承担一定风险,对于未完善的美丽乡村建设,容易形成不良口碑,导致游客减少,陷入恶性循环。若想解决这种问题,在建设初期,美丽乡村建设可以坚持小而精的建设态度,选择一种旅游产业类型,重点发展,再逐步进行完善。
(二)设计问题
联系生态环境发展特点,明确乡村植物景观价值得到体现,设计者可以重点关注三个方面,首先,乡村建筑特点,针对留存已久的传统建筑,在保护基础上,增加乡土植物景观,可以在美丽乡村建设时达到有效利用[5]。其次,根据道路状况,在发展主道路建设基础上,加速分支道路建设,建立完善的公路网,同时种植本土植被,修改整齐后,方便游客形成好印象。为村民与游客出行、就业提供便利。
(三)文化结合问题
一般情况下,针对特定地区,了解地域文化特色与主流植物元素,在可以利用植物元素情况下,融合古典书籍、历史、雕塑建筑等特定场景,塑造合适的景观,作为景观设计者必须熟知中国园林常用题材[6]。在没有文化背景以及植物元素的情况下,设计者作为造物主,可以根据当地植物特色,建立当地的独特节日。根据季节的不同,建立时序性景观,作为乡土文化景观的设计者,必须对当地植物特性有足够的了解,才能准确表现自然佳景。
(四)空间问题
植物本身是一个三维实体,是园林景观营造中组成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不同体型的植物具有不同功能,植物和建筑一样,具有构成空间、分隔空间、引导空间变化的功能,利用借景、障景等手法,可以实现“一步一景”的效果。
结束语:综上所述,乡土植物景观设计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十分重要,美丽乡村建设是乡土旅游文化基地建设的重要环节。在建设过程中,乡土植物景观建设不仅要有实用性,更要体现其在建设过程固有价值,促进乡村不同区域文化融合,重视这种文化特色,积极利用这种特色营造植物景观、弘扬地方文化、陶冶情操,将城市生活与乡村生活结合,满足人们亲近大自然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张睿.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探讨[J].山西农经,2021(08):174-175.
[2]徐敏,王文姣.美丽乡村建设中的特色景观小品设计表达[J].现代园艺,2021,44(09):110-111.
[3]王平.美丽乡村景观设计及植物的选择应用[J].乡村科技,2019(20):71-72.
[4]林玫伶,白益双,向伊琳.设计美学视角下美丽乡村景观设计研究[J].大众文艺,2021(05):77-78.
[5]王瑛,郭治辉.基于公众参与的美丽乡村公共景观设计实践[J].建筑经济,2021,42(03):137-138.
[6]邢晓磊,阎瑾.“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园林景观设计[J].现代农村科技,2021(0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