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林生产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研究

发表时间:2021/7/8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第7期(上)   作者:黎欣林
[导读] 目前,我国对生态环境建设、植树造林等工作极为重视。
        黎欣林
        身份证号:45282119681227****
        摘要:目前,我国对生态环境建设、植树造林等工作极为重视。营林生产中的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关系到绿色造林的最终效果,因此为有效改善生态环境,需科学进行造林规划设计,选用合理的造林技术,从而规范营林生产行为,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本文针对营林生产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进行探讨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营林;造林规划;造林技术
引言
        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使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性成就。但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背景下,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给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造成巨大影响。为了有效改善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加强林业产业建设与发展,提高森林资源覆盖率与存储量成为重中之重。目前,我国在林业产业建设过程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在经济建设与发展进程当中,林业产业逐步成为最为核心的要素,不仅有非常突出的经济效益,还有十分明显的生态效益,为了充分发挥林业产业的优势,应当基于新形势下的发展需求,科学合理应用林业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这是实现林业产业持续稳步发展的关键,同时这还关乎国家社会经济健康发展以及生态环境建设。为此,基于当前林业资源发展现状,进一步深入分析林业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旨在推动林业产业建设,实现林业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为人们创造更加宜居而又舒适的健康环境。
        1林业发展现状
        社会、生态以及林业彼此之间存在非常紧密的关联性,所以在新时代可持续发展战略背景下,应当充分明确未来林业产业发展方向,推动林业产业持续稳步发展。但如何充分发挥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的优势,提高现代林业产业发展水平,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在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对林业产业资源需求量不断增长,无节制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不断加剧。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国家陆续推出相关政策法规,将林业资源建设和保护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并构建完善的生态林业发展体系。通过我国第九次林业资源调查情况来看,目前我国有约2.0亿hm2总面积,森林覆盖率21.63%,并在世界范围当中,森林覆盖率位居世界第5。当前我国林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主要有如下特征。林业发展规模日渐扩大,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林业资源影响很大,但是以木材加工来获取丰厚利润的发展形势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同时新型产业也在快速发展。林业改革逐渐深入,森林产品、生物制药以及森林旅游等相关产业紧随其后获得巨大发展[1]。同时具有地区特色的产业群体、区域气候条件对当地林业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所以,在开展林业规划设计和造林技术工作中,要有效协调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之间的关系。在造林技术层面,应当进一步提高森林覆盖率,以有效改善空气质量,降低城镇化发展差距,减少空气污染。造林工程开展过程中,应当努力为群众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保证本地住户有稳定的经济来源,提高其生活质量,更好地保证新型城镇的快速发展。
        2营林生产造林规划设计
        2.1造林规划的主要内容
        造林规划的内容包括很多方面,其中造林树木种类、造林进度、林木的具体分布等是比较重要的内容,尤其是造林规划中的树木种类比例、树木分布情况更为重要。相关部门要充分考虑并结合造林地具体情况,应用先进的造林技术,科学合理地规划林木分布情况。如果造林地的生长环境适宜,那么在造林规划中,要设计多种类型的林木进行混合栽培,避免因树种单一引发的问题。混合栽培的优势还在于可以丰富林区内的树木种类,有利于创建更为稳定的生态系统[2]。
        2.2造林规划设计的原则
        在林业生产、发展过程中,造林规划设计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造林规划设计需对林地进行实地考核,了解现有造林规划布局情况、林业生产进度、林地自然气候条件、造林规模大小、造林技术、造林目的和林地发展方向等。在正式进行造林规划设计工作时,需遵守以下几条原则:一是资源共享原则,一份科学、合理的造林规划设计需在多个部门的共同协作下完成,只有在各个部门的信息数据互通共享、沟通的情况下,才能确保提高工作效率;二是遵循便捷原则,造林规划设计人员在设计阶段要尽量简化设计方案,一方面是为了保证工作的有效开展,另一方面是为了保证规划设计方案能够发挥出原本的作用;三是拓展性原则,造林设计方案需具备一定的拓展性,以便为后期调整、改进方案提供便利,造林规划设计需根据营林生产的实际状况、规模不断进行修改和完善。
        2.3造林规划设计流程
        2.3.1规划造林
        营林生产中的造林规划设计是开展营林生产的基础条件,造林规划设计是否具备科学、合理性与营林生产质量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需重视造林规划设计工作的开展。造林规划是对营林生产区域进行规划设计,其中包括营林生产的整个施工进度、改造规模、改造方式的规划等,其是营林生产工作开展的第一步。在规划设计造林过程中,需将营林生产的要求作为基础,通过对区域进行科学规划、改造,以契合营林生产实际发展需求,进而提高营林生产的整体质量[3]。
        2.3.2调查设计
        调查是规划的前提。设计者在进行造林规划设计之前,要根据上级领导部门下发的任务书,深入到基层进行有效沟通,还要深入到具体的造林地,做好林区发展的调查工作,特别是区域林地资源的具体使用情况。同时,还要结合林业发展的实际要求来确定造林规划设计的内容,以确保造林规划设计更加科学、合理。
        2.3.3造林施工设计
        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施工设计的内容就是施工的依据。造林施工设计主要从造林位置、施工面积、施工条件、造林时间等方面来设计,为了保障造林施工顺利进行,每个方面都要制定具体的设计文件。


        3营林生产中的造林技术
        3.1分殖造林技术
        营林生产过程中需重视对造林技术的应用,树木成活率不仅会受到环境、气候、水源和土壤等因素的影响,其对植树技术也有着较高的要求。若是在气候较为特殊的区域进行植树造林,则需更加重视造林技术的使用,以保证树木成活率。造林技术能有效提高树木成活率,分殖造林技术是营林生产过程中常用的一种种植技术,主要是利用树枝或根系进行新的树木培植,其原理是利用树木根茎的再生能力实现树木的生长,这样能在减少生产经营成本的基础上提高营林生产的经济效益。分殖技术可操作性较强,且不会破坏自然生态环境,同时能保留原有树种的特性[4]。
        3.2播种造林技术
        植树造林技术主要在种植区域较大的林区内应用,而播种造林技术适用于各种大型的营林生产项目。其技术原理是在种植土地内直接种植树种,利用树种的萌生力与严格的管理措施促使其生长,达到较高的栽种效果。采用播种造林的方式能够简化营林生产过程,操作方便,同时也能节省更多成本。但播种造林技术易受土壤、气候等因素影响,要想获得较好的播种造林效果,需确保土壤质量及种植抚育管理工作的开展。
        3.3植苗造林技术
        幼苗培育是植苗造林技术的关键。植苗造林技术主要注重树种的萌芽率,通过大量萌发新苗来开展造林工作。在播种之前需要对种子进行消毒、拌种、浸泡、催芽等工作,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以便种子在土壤及出苗后有一定的病虫害抵御能力,同时也能确保种子的出芽率。植苗工作人员在春播前要注重种子的催芽工作,对处于休眠状态的种子根据其树种特性进行相应的催芽,并结合气候及天气情况进行合理浸种催芽。
        3.4插条造林技术
        插条造林技术有一定的季节局限性,通常在春季和秋季进行。春季插条造林需在土地解冻、气候回暖、苗木发芽时节进行,秋季则在叶落后土地冻结之前进行,这样能够确保插条成活率。在插条的枝条选择上要采用生长健壮、树龄合适的年轻树木枝条,枝条要在扦插之前进行修剪,将多余部分剪掉,扦插完成后将枝条扦插地的土壤重复压实,用地膜将插条全部进行覆盖,保湿、保温以提高插条成活率[5]。
        4加强营林生产管理的措施
        4.1加强育苗基地建设
        营林造林技术不仅影响营林质量,而且还制约着林业产业的发展。营林造林的基础是培育更多的幼苗。加强育苗基地建设,能够有效提高林业部门营林经济效益。在育苗基地建设中,首先,育苗工作者要对育苗基地及培育的品种有深入的了解,根据育苗基地实际情况及幼苗特点制订育苗方案,以确保幼苗的存活率。其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扩大种植面积,对幼苗进行全方面的培育和管理,提升幼苗抗病能力。最后,育苗基地应加强优良品种的研发和选育,选育出环境适应性强、抗病能力高的优质树苗品种。
        4.2改善种苗的种植管理工作
        种苗的种植管理是营林成功的重要保障。其主要涉及幼苗培育、自然灾害防治以及预防病虫害等工作。自然灾害主要指霜、冻、雨、雪等,部分地区由于地理气候的特殊性,导致种苗的培育工作在实施中容易受到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加强对恶劣自然环境因素的管理。在培育幼苗的阶段,应根据应用的种植方法合理培育种苗,例如根据优良性、抗害性等选择品种好的进行育苗。同时,在土质管理等方面,应保持水源充足、土质结构与种苗特性相适宜。另外,还应完善枝条修剪、季节保护等方面的培育管理工作。
        4.3优化营林技术的经济结构
        林业资源作为现代社会中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其在工业制造和商业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因此,林业工程在完善与发展的过程中应重视市场经济的结构体系,同时根据林业企业的商业发展模式、科研部门的研究成果等合理调整林业资源的种植品种。此外,在技术研发、新品种培养以及管理工作完善的过程中应加大投入力度,使其在保证品种优良性的基础上改善林业资源发展中的经济结构。
        4.4加强造林后的养护管理
        在造林过程中加强后续造林养护管理工作,有助于提高林区幼苗成活率。在养护管理过程中,首先,应根据林区幼苗生长状况及生长特性,进行针对性的水肥管理、松土除草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以确保幼苗在健康、良好的环境中生长。其次,在防治病虫害及除草工作中,要有选择地使用化学药剂和除草剂,尽量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及农业防治手段进行病虫害的治理和预防,除草剂要选择无毒、无污染,对环境影响小的绿色除草剂,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最后,在进行施肥管理的过程中,也一定要针对性地选择肥料,使其能够满足苗木的生长需求。
        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营林生产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过程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因此提高营林生产工作效率至关重要。在造林规划设计、造林技术工作开展过程中,需遵守造林规划设计相关规定,做好前期的造林规划、调查设计和施工设计等方案,并做好营林整地工作,通过科学的造林技术,加强病虫害防治,以尽可能地减少生产投入,通过严格的造林管理提高树木成活率与质量。只有提高营林生产水平,增加森林覆盖率,才能带动林业产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杰.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的分析[J].现代园艺,2020,43(14):219-220.
        [2]雷萍,戴元璟.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和造林技术浅析[J].南方农业,2020,14(21):78-79.
        [3]赵明阳.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和造林技术微探[J].花卉,2020(12):171-172.
        [4]黑国军,陈刚.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探讨[J].花卉,2020(10):232-233.
        [5]王德志.试论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和造林技术[J].农家参谋,2020(11):1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