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小海
中交一公局厦门工程有限公司 361021
摘要:桥梁施工过程中发现第三联现浇箱梁顶板存在纵、横向不规则裂缝,通过对裂缝进行分析,提出了裂缝的加固方法。采用该方法加固后,桥梁荷载试验满足设计要求,通车状态良好。
关键词:现浇箱梁;顶板裂缝;加固;方法
一、工程概况
324跨线桥全长456.5m,分左、右两幅桥设置,孔跨布置为3x30+3x30+(30+36.5+30)+3x30+3x30m,全桥共10联(单幅)。桥梁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砼连续箱梁,均采用等截面单箱双室结构,梁高1.8m,顶板宽12.5m,底板宽6.85m,顶板跨中厚25cm,支点处厚50cm,翼缘板宽2.5m边厚18cm。
经现场调查发现,左幅第三联箱梁顶板部分段落存在纵、横向不规则裂缝,经第三方采用非金属超声波探测法和取芯法相结合对裂缝进行检测,裂缝集中在第三联第二~三跨顶板上,未贯通,底板、腹板、中隔墙均未发现有裂缝。缝宽0.5~2mm,深0.5~8.5cm。经专家组分析论证,裂缝定性为塑性收缩裂缝,非结构受力裂缝。所有裂缝进行封闭加固处理,再粘贴碳纤维布修补后,由第三方对该桥梁进行桥跨荷载试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验证桥梁加固处理方案。
二、桥梁加固方法
2.1、裂缝封闭方法
用角磨机将裂缝割成宽1~2mm,深20~30mm的V型槽,并用钢丝刷将V型槽周围清除干净,使用酒精等有机溶剂对V型槽周围进行清洁处理,并使混凝土表面充分干燥,若表面残留有轻度油污,可用丙酮擦拭干净,用气压为0.1MPa以上的压缩空气清除槽内浮尘。裂缝清理完毕,采用专业生产厂家生产的环氧基类专用高强灌浆材料:天力信TLS-403封口胶, 按主剂与固化剂的配合比3:1配置好结构胶粘剂,将V型槽封闭。裂缝封闭施工顺序:封缝→割V型槽并清洗至干净→胶泥上涂刷一层环氧树脂胶液→检查质量→洁净表面→检查固化情况。裂缝封闭施工要点为:封缝完成后,应重新进行检查,确保封缝无开裂,否则按上述步骤返工,或采用灌缝处理。
2.2、粘贴碳纤维布施工方法
(1)桥梁修复材料要求
纤维布的纤维应为连续纤维,通常采用碳纤维,其品种和性能应满足下列要求:
1)碳纤维应选用不大于12k(l k =1000)的小丝束聚丙烯腈基(PAN基纤维),不得使用大丝束纤维。碳纤维复合材料的主要力学性能需满足规范要求。
桥梁加固用碳纤维复合材料主要力学性能指标表
.png)
2)粘贴碳纤维布使用的浸渍、胶黏剂,其安全性能指标不应低于A级胶的要求,采用的底胶与修补胶也应与之相适配,其安全性能指标必须符合要求。
(2)粘贴碳纤维布施工方法
1) 粘贴碳纤维布施工流程
底层处理→涂刷底胶→表面修补整平→粘贴碳纤维布→涂抹浸渍胶→养护固化
2) 粘贴碳纤维布施工方法
A、底层处理:① 将混凝土表面剥落、疏松、蜂窝、腐蚀等劣化部分清除,并进行清洗、打磨,待表面干燥后,用环氧砂浆修补材料将混凝土表面凹凸部位修复平整。如果有毛刺,应用砂纸打磨。找平面用手触摸感觉干燥后,才能进行下一工序施工。② 用裂缝修补胶修复结构裂缝:对于宽度小于0.15mm的裂缝采用结构修补胶黏剂进行表面封闭修复处理;对于较深、宽度≥0.15 mm的裂缝采用结构修补胶黏剂进行压力灌注法进行裂缝封闭修复处理。③ 粘贴处阳角应打磨成圆弧状,阴角以修补材料填补成圆弧倒角,圆弧半径不应小于25mm。
B、涂刷底胶:① 配制底层树脂胶,根据环境温度控制的浓度,底胶浓度不宜大。② 将底胶涂抹在混凝土表面,用笔刷和橡皮刮刀用力反复涂抹,使底胶能均匀充分地粘附混凝土表面,并浸入混凝土。
C、找平处理:① 配制找平胶,搅拌要充分均匀。② 对混凝土表面凹陷部分用找平胶修补、平整。不应有棱角。③ 转角处应用找平胶修复为光滑的圆弧形,半径不小于20mm。④ 找平胶手触干燥后进行下一步工序。
D、粘贴纤维布:①按结构尺寸裁剪碳纤维布,裁剪的纤维布材必须呈卷状妥善摆放并编号,在裁剪和卷布过程应保持碳纤维布表面无灰尘、杂物,已裁剪的碳纤维布应尽快使用。② 配制浸渍胶:根据需粘贴的碳纤维量确定所需浸渍胶的数量,按比例将A、B两组份胶均匀的搅拌。每次搅拌的胶当次使用,超过时间不可使用,每次配胶不宜超过2公斤。③ 将配制好的浸渍胶用毛刷均匀地涂抹在结构表面,然后将碳纤维面均匀地敷设在浸渍胶层上。用专用的橡胶滚或橡胶刮刀,沿纤维方向用力滚压或刮平,应注意不要来回滚压、刮平,应沿一个方向滚压、刮平,排除气泡和多余的胶液,使浸渍胶充分渗透碳纤维布并与混凝土表面牢固粘接。滚压、刮平时不得伤碳纤维布。
E、涂刷浸渍胶:在碳纤维布表面再次均匀涂抹浸渍胶,用滚筒或橡胶刮刀滚压、抹平,应使浸渍胶充分渗透碳纤维布。
F、养护、固化:① 碳纤维布补强施工后应防止雨淋或受潮,注意保护施工面不受硬物损伤。② 一般情况下在常温下养护、固化,当环境温度保持在20℃以上时,24小时固化,具有一定强度,3~5天可受力,若低于15℃固化时间延长,10~15天方可受力使用。必要时也可采取人工加温,保持温度在15℃~20℃,一般使用红外线灯加热。
G、注意事项:① 雨天或空气潮湿条件下不宜施工。如确需在潮湿的构件上施工,必须烘干构件表面或采用专门的胶黏剂。② 碳纤维布搭接长度不宜小于l00mm;搭接位置宜避开主要受力区。对于掉块露筋处粘贴的碳纤维布,碳布四周应比缺陷面向外延伸长度不小于20cm。③ 粘贴碳纤维布前,应对混凝土表面再次拭擦,确保粘贴面无粉尘。混凝土表面涂刷胶黏剂时,应做到胶体不流淌;胶体涂刷不出控制线;涂刷均匀。④ 当采用多层碳纤维布加固时,在前一层纤维布表面用手指触摸感到干燥后,立即涂胶黏剂粘贴后一层碳纤维布。⑤ 最后一层碳纤维布施工结束后,在其表面均匀涂抹一层浸渍树脂(面层防护),自然风干 。
三、质量检查与验收
碳纤维复合材料施工质量检验及验收标准应满足下表要求。
碳纤维复合材料粘贴质量检验实测项目
.png)
四、裂缝修复效果评价
桥梁所有裂缝进行封闭加固处理,再粘贴碳纤维布修补后,经第三方桥梁荷载试验检测,试验结果表明,第三联(试验联)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在相当于设计荷载(公路—I级)作用下,处于弹性工作状态,桥梁整体工作性能良好,局部裂缝经处理后对桥梁整体及桥面板受力影响较小,能够满足设计预定的强度和刚度要求。桥梁通车至今,运行状态良好,未发现任何质量问题。
参考文献:
[1] 仝海龙. 浅谈碳纤维布加固技术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J]. 施工技术, 2010(S1):583-584.
[2]王永峰. 浅谈碳纤维布加固技术在桥梁施工中的的应用[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 000(0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