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夏 李佳璋
1南宁市武鸣区消防救援大队,广西 南宁 530000
2南宁市青秀区消防救援大队 ,广西 南宁 530000
[摘要]:消防监督管理在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治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社会经济建设高速发展的当前,更是对消防监督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课题。新时期,如何开展消防监督管理工作、实现新的发展和突破,已成为人们广为关注和讨论的焦点。对此,本文分析了消防安全管理现状,并提出了创新消防监督管理模式的4项举措,以期为消防监督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消防安全;管理现状;管理模式创新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公共消防安全风险持续加大,火灾防控工作面临的风险挑战日益加剧,对消防监督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从消防安全建设目标出发,分析管理的重点要素,结合具体操作形式实施有效的创新和措施应用,在消防安全管理技术标准中获取符合消防创新优化的技术实施思路。
1消防安全管理现状
1.1现行法律法规难以满足现代化消防治理需要
在实际工作中,现行的消防法规在指导各部门落实消防安全责任方面缺乏具体实施指引。如消防救援机构和住建、应急等部门在住宅小区、易燃易爆场所监管方面存在职责交叉、边界模糊不清的现象;由于缺乏业务指导及畅通违法线索移交机制,导致部分违法行为无部门处理,群众投诉无门的情况时有发生。基层网格化管理承载机构、运行机制、建设标准尚不统一,存在隐患处理不及时、不规范等情形。
1.2社会面火灾防控形势日趋严峻复杂
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公共消防安全风险持续加大,火灾防控工作面临的风险挑战日益加剧。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体量大、功能复杂、人员密集,火灾荷载大;地下轨道交通及配套商业场所其封闭性、人员密度大、流量大的特点给消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新能源交通工具近年来的普及运用伴随了电池、电气线路违规扩容改装、停放充电不规范等治理难点;城中村、老旧小区等普遍存在多合一场所繁多、电线敷设杂乱、道路狭窄、消防设施和消防水源等消防基础薄弱现象。面对日趋严峻复杂的社会面火灾防控形势,2019年《消防法》修正后,对社会单位主体责任的责任体系具体内容有了更明确的划分和界定,但在日常消防管理中,社会单位及部分行业部门依然存在“不会管、不懂管、不愿管、管不好”的现状,对消防部门的监管存在严重依赖,造成消防监管的严重“失位”、“缺位”。
1.3高素质、专业化防火监督管理人才匮乏
当前,从事防火监督管理的干部主要来源于改革转隶前从事灭火救援的战士考学提干、地方院校应届大学毕业生及消防高等专业院校毕业生三部分。第一部分干部多数理论基础薄弱,业务能力不足,水平不高,上升空间有限;第二部分干部自身文化素养较高,但未受过专业系统的培训,主要依靠自学提高,处于粗放生长、自然发展状态;第三部分干部经过专业培养,理论素质、业务水平扎实,但人数极其有限。加之改革转隶后,我们的队伍流失了大量防火岗位专业技术人才,导致现行队伍高工、工程师占比低,人才结构不合理,难以满足当前及今后火灾防控工作及构建一流消防监督队伍的需要。
2消防监督管理模式创新措施
2.1建立健全地方性消防法律法规和管理条例体系,补充上位法管理空白。
依托《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十四五规划,结合各地火灾风险特点和治理难点,在落实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夯实行业监管部门职责上下功夫,围绕高层建筑、大型商业综合体、石化产业、新能源产业、地下轨道交通、电动自行车管理等方面,加强地方性法规和管理条例的建设。通过立法进一步明确消防与公安、住建等部门在火灾调查、行政处罚、在建工地监管等方面的职责,理顺行政强制权、行政复议实施程序。明确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依托城市网格化等综合管理部门开展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明确消防救援机构可以委托或授权乡(镇)、街道符合法定条件的组织开展消防执法等。
2.2细化重点行业消防安全标准管理,开展达标创建活动。
组织消防、住建、供电、行业监管部门、社会单位代表、地方领域专家组成专家库,根据不同行业产业特点研判分析火灾防控风险,分行业分步骤按照工作职责、消防设施、日常管理、宣传培训、重点防控等类别建立部门监管和单位自管两个标准化管理制度,有效解决日常消防管理中社会单位和行业消防监管部门“不会管、不懂管、不愿管、管不好”的现状,破解长期以来消防部门在社会消防监督管理上“单打独斗”和“大包大揽”的难题,提高社会单位和行业监管部门开展消防管理、落实主体责任的专业化水平,摆脱消防部门“保安”、“保姆”、“管家”的角色,推动消防安全管理向模块化,行业化发展。
2.3加强防火监督信息化建设,提升现代化防火监督管理效能。
综合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推进“智慧消防”建设,完善城市火灾风险预警平台监管中心,有机整合重点单位物联网远程监控、城市高点监控、电动车规范停放点监控、便民平台、消防网格管理等系统,建立信息化消防安全防控体系,推进县(区)级火灾风险预警平台建设,强化预警数据分析和结果应用,探索针对高层建筑、地下建筑、大型综合体、石化企业进行特征性的物联网监控系统建设。结合“智慧消防”建设,建立消防控制室从业人员信息数据库,实时监测值班人员在岗和持证等情况。进一步提高智能科技在消防监督管理领域的应用,提高管理效能,实现精准监管。
2.4加强防火监督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培养一批懂理论、懂业务、懂技术、懂法律,能干、能写、能讲的复合型监督人才。
1)不断强化监督员经常性业务培训。定期开展防火业务培训、防火岗位大练兵等活动,采取远程指导、集中培训、定期考核相结合的模式,努力提高防火业务素质和水平。同时,将防火文员纳入培训范围,督促指导其参加执法资格考试,有效补充基层监督执法力量。
2)全面完善执法监督管理机制,实行执法质量考评、网上巡查及纪委监督等方式,保证依法执法,强化结果运用,与人员干部晋升、绩效挂钩,同时充分发挥与深化法律顾问的专业指导作用,参与研究与消防执法相关的法律理解和适用,及时指出执法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就消防执法中热点、难点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避免执法不严、执法不公、执法不廉问题的出现。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面对日趋严峻复杂的社会面火灾防控形势及现行消防监督管理模式下日益突出的系列问题,消防监督管理工作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创新消防监督管理模式,采取建立健全地法律法规和管理条例体系、细化重点行业消防安全标准管理、加强防火监督信息化建设、加强防火监督队伍专业化建设等方法和举措,以期提升现代化防火监督管理效能和社会火灾防控水平,全力营造社会消防安全氛围。
参考文献
[1]李华.消防安全管理现状与消防监督管理模式创新[J].商品与质量,2017(30):80.
[2]杨印来.消防安全管理现状与消防监督管理模式创新[J].中国科技纵横,2017(13):168.
[3]杨伟.消防安全管理现状与消防监督管理模式创新[J].消防界(电子版),2020(12):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