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健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华东公司?上海市 200135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发展迅速,建筑工程项目逐渐增多。目前,我国在建筑施工技术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各项技术也在不断创新,特别是后浇带技术已经形成了独特的方法,在建筑工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不断的实践与发展,后浇带技术应用逐渐成熟,成为了建筑行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技术形式。基于此,文章将对后浇带施工技术进行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
引言
通过对我国目前建筑施工行业在钢筋混凝土的应用情况来看,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均会设置防止出现裂缝的应对策略,此技术便是后浇带技术。施工单位需要根据施工项目的所在地来设置恰当的方案,并且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后再进行后续工作,确保整个项目的完整性。
1后浇带的概述
所谓后浇带是指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为了避免建筑物受不均匀沉降、混凝土收缩以及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在建筑工程的墙体、板、梁等结构区域提前设置并预留相应宽度且后期能实施混凝土浇筑的区域。目前,后浇带施工技术被广泛运用于城市高层建筑施工中,这种方法简单便捷、成本较低,很好地解决了建筑出现的沉降难题。
2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中的作用
2.1减少温度收缩影响
新浇混凝土一般会随着温度变化及其他外界的因素不断变化而改变,如热胀冷缩现象。后浇带的重要作用主要是尽可能地降低由于温度收缩导致的危害。后浇带工程实际涉及环节复杂多变,施工工艺能够制约其工程结构,因此,建筑设计单位、施工单位都应该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做好相关施工预控工作,保证工程进度能够顺利展开。
2.2防止钢筋混凝土结构出现沉降的现象
在建筑行业开发力度不断增强的背景下,土地资源也在逐渐减少,这便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高层建筑的发展,并且对施工质量也有了更高的标准。总得来说,建筑结构属于一个个体,由多个小个体组成,并且个体之间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没有相对融洽的整合性,这便会出现沉降的现象。譬如,在对主楼和裙楼进行建设的过程中,会有各种程度的沉降问题出现,这就需要来设置后浇带,从而能够将其固定于稳定的状态。
3建筑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方法
3.1后浇带设置
在前期设计环节,设计人员需提前确定后浇带的位置,并对后浇带的尺寸进行精确标注,为下一步的后浇带施工提供参考。在设计方案中,除了对后浇带的断面形式、施工宽度、间隔距离等进行明确说明外,像浇筑时间、所用材料及浇筑等方式,这些因素也都会对后浇带的使用质量产生影响,需在设计阶段提前进行说明或做好备注。位于建筑基础底板上的后浇带,考虑到可能会出现渗水、积水的问题。在留置后浇带时,还须提前设置集水坑。
3.2安装模板
明确后浇带的具体参数和相关要求后,现场施工人员在需留置后浇带的位置,提前架设模板,作用是防止主体结构浇筑混凝土时出现漏浆、坍落等情况。安装模板时,底模、侧模要同时安装,然后将模板固定。若房屋建筑的混凝土用量较多,为提高模板的承压能力,还可考虑增加钢丝网,并使用方木进行支撑、固定,有利于增强后浇带的成型效果。除此之外,后浇带支设模板与建筑其他部位的模板工程要求类似,如均需检查模板本身是否有孔洞、裂缝等问题,还要安装模板后检查拼接部位有无明显的缝隙等。在绿色施工背景下,会将模板反复使用。但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模板不可避免会出现磨损严重、边角变形等问题。安装模板时也要注意检查,如存在表面粗糙、边角弯曲的情况,不得使用。
3.3混凝土浇筑
由于后浇带属于建筑工程施工中的一个核心环节,须充分做好每一个细节的处理工作,切实保证每一个步骤都能够依照有关施工技术要求进行,应确保混凝土厚度符合要求标准。
如果捣实过程中混凝土的厚度达到标准,需要立刻停止振捣,保证振捣钢钎不会损坏钢丝网模板。
3.4对后浇带垂直施工缝的处理
后浇带垂直施工缝是整个建筑工程中极为重要的施工环节,会影响后续的工程施工质量,使整个工程的建筑水平受到影响。如果施工中使用的是木模,需要使用高压水枪清洗施工缝,确保在无毛情况下冲洗混凝土表面的负浆,更好地冲洗钢丝网,应反复冲洗施工缝,确保混凝土土质紧实、坚固,最终达到施工要求。
4后浇带施工技术在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4.1后浇带混凝土材料的选用
为了让新旧混凝土的结合更加牢固,需保证后浇带和建筑主体结构所用混凝土基础材料的参数(如水泥强度等级、砂的粒径等)一致。在这基础上,对后浇带混凝土进行特殊处理,如在外加剂的选择上,额外增加少量的膨胀剂、早强剂等,保证后浇带混凝土尽快完成硬结,同时提高房屋建筑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此外,在基础材料的质量控制上,及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上,也需现场施工人员根据设计方案,及相关的作业标准进行严格控制,切实提高后浇带混凝土材料的使用性能和施工效果。后浇带施工所用的混凝土也要保证现用现配。如采用混凝土车运输和泵送浇筑的方式,应对混凝土车运输时间进行限制,并且运输过程中要采取保温措施,且不停搅拌,防止混凝土出现离析、泌水的情况。
4.2预防混凝土裂缝
后浇带设置是一个精细的过程,要严格进行计算,避免出现后期混凝土危险裂缝。严格技术标准,实现后浇带预防性保护。后浇带设置需要严密,针对混凝土凝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应力变化留下一定的拓展空间,这样,混凝土凝固过程中,就会有足够的空间释放应力,避免出现后期的裂缝。
4.3有效解决好沉降
后浇带设置需要全面做好预留设计,这样才能减少建筑结构沉降,避免出现危险隐患。通过严格的施工、科学的检测,保证依据设计要求完成施工,以图纸设计的基本要求为根据,做好全面的检查,对于临时设置的后浇带,需要三方商议,同时报批设计方认可,避免埋下安全隐患,全面保证建筑工程质量。
4.4后浇带缝隙间钢筋不能断开
后浇带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整体性,会对墙面混凝土连接钢筋分割处理,但是,需要合理进行分析,特别是对建筑主要受力结构的钢筋,不能随意进行切割,后浇带缝隙间钢筋不能断开是为了保证整体安全稳定,施工过程中,为了方便施工切割的,需要在后期进行预留缝隙修补,对钢筋进行焊接,这样,才能恢复钢筋受力。
4.5维护好建筑物的受力水平
后浇带模板施工要严格顺序,对于混凝土未浇筑或没有完全凝固的,不能随意进行模板拆除,全面保证建筑的稳定性,避免出现房梁受力不平衡的问题,如果出现问题则会导致房梁变形,影响建筑的结构。后浇带位置选择非常关键,一般情况下,对受力小的部分做后浇施工,而对于强受力的结构,则不适合进行后浇施工,位置设计不精准,整体受力结构就会支复杂,很可能导致受力真空,影响建筑的稳定安全。
结束语
施工单位要树立全过程、精细化的管理理念,从后浇带的设置、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和养护等具体环节上,采取相应的技术控制措施,从源头上消除质量问题,让后浇带与建筑主体结构密切连为一个整体,切实保证建筑项目的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
[1]刘涛,孙智慧,姚锡伟.基于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探析[J].鄂州大学学报,2019,26(1):111–112.
[2]魏伟.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1):178-180.
[3]王俊.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36):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