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规划问题分析与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7/8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第8期   作者:来璐1 王永功2
[导读] 美丽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需要各级政府和村民共同努力
        来璐1   王永功2
        1北京东方畅想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北京市 100093
        2北京偶然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市 100093
        摘要:美丽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需要各级政府和村民共同努力。在乡村布局规划实施时,充分考虑当地的环境现状,掌握地区的人文主义元素,完善基础设施,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本文就美丽乡村规划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乡村规划实施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城乡规划设计;美丽乡村规划;应用
引言
        实现乡村振兴,促进城乡统一、协调发展,必须重视科学的城乡规划。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依据规划布局的合理性,确保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与乡村发展状况相一致,设计系统的规划方案,重视乡村规划中的生态修复,切不可为了一时的经济利益损坏乡村风貌。借助系统化、科学化的修复措施,确保乡村青山绿水,把生态环境改善作为乡村规划的重中之重。
1乡村规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不被重视的历史遗迹
        中华上下有五千年的历史。在岁月长河中,不少文化得以积淀传承。有的以精神文明的方式传播下来,还有一些则通过物质文化的方式得以延续。受这些传统文化的影响,各地人不论在精神面貌还是物质基础上都有着不同之处。然而,随着乡村建设的不断推进,一些负责相关事务的人员在进行乡村规划时,难免会存在轻视或忽视传统文化的行为,在进行拆除和重建的过程中,将一些具有历史意义或人们精神象征的文化建筑拆除处理。这些建筑,有可能是祠堂,有可能是寺庙,还有可能是遗迹。这些建筑的存在,对于一些人来说是精神的支撑,也是文化的传承。通过这些历史建筑,每一位所见之人都可以感受其传递的能量,探索前人的足迹[1]。
        1.2农村历史遗迹受到了破坏
        目前城乡规划设计中融入了大量的现代化元素,对传统的农村风貌展开了全面的改造。值得注意的是,农村古朴的风貌经历了漫长的沉淀,已经与人们的生活相融合,属于不可撼动的文化,是乡村规划中的灵魂所在,需要尽可能维持原貌。从本质角度来说,农村改造并非坏事,但是如果不考虑农村的传统文化传承,一味地进行大面积遗迹拆除,不仅会造成农村居民情感上的伤害,还会破坏人文遗迹,不利于乡村振兴。
2乡村规划实施策略
        2.1设计科学化的乡村布局
        对于乡村布局规划来说,其必须具备科学性,具体的实施途径有两个:首先,乡村布局规划应该以乡村的实际状况为基础,掌握村民的生活习惯,了解村民的文化习俗,随后开展有效的空间规划设计,尽可能满足不同村民的生活需求,为后续的经济提升打好基础[2];其次,乡村布局规划需要进行全面的信息宣传,让全体村民明确布局规划的内容,从而积极配合相关工作,切实实现乡村的每一处角落都得到合理建设。另外,村民在乡村布局规划中担任着质量监督的角色,一旦发现质量问题,就要及时做出调整,最大化确保乡村布局规划的科学性。
        2.2实施有效的乡村文化保护
        地域面积广阔是我国的一大特色,也形成了多种形式的地域文化,尤其是乡村文化最为难得,需要做到顺利传承。

所以,乡村布局规划工作不得任意实施,尤其是对地域文化开展保护策略。初步研究发现,乡村拥有着无尽的文化遗产,在开展乡村布局规划工作时,需要最大化维持文化遗产的原貌,使得文化遗产成为乡村文化的特色,鼓励更多人去继承文化遗产,去创建美好乡村。
        2.3大力开展乡村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是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中的重要内容,对其提出以下建议。1)各地应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的过程中,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功能区划分,包括农业生产性基础设施、农村生活基础设施、农村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农村社会发展基础设施等。2)健全供给决策模式,以政府为主导,构建多元主体格局,调整农村基础设施供给结构,创新农村基础设施供给投融资机制,以形成完善的乡村基础设施供给体系,保证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序性和实效性。值得一提的是,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通过下移职能重心,有效提高执行性职能,进一步强化“政府+ 多元主体共治”的职能关系,提高规划决策、管理监督和公共服务能力[3]。
        2.4制定合理的乡村规划体系
        乡村布局规划希望实现乡村的持续发展,而不是暂时性的短期经济目标,所以,需要以乡村规划体系为基础。乡村规划体系的建设是当前的重中之重,融入乡村的经济发展特点,结合乡村的文化建设内容,确定最佳的乡村发展模式。以往的乡村规划方式重视的是经济提升,但当前的乡村规划建设不能仅停留在经济角度,还需要考虑生态因素和可持续发展因素,尤其要减少对传统文化的破坏,在不影响传统建筑物的前提下开展乡村建设。
        2.5加强多元主体参与生态环境治理
        生态环境治理利益协调困难是多元主体协同治理面临的主要障碍,而共同利益又是多元主体合作的基础,所以必须建立完善的利益协调机制,协调好不同主体的利益问题,激励多元主体积极参与到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当中去。首先,要协调好政府内部的利益,要明白政府进行生态治理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做大生态环境这块“蛋糕”,将生态环境的价值最大化,不能让政府部门间因为利益分配不均产生分离,所以要建立政府内部利益协调机制[4]。其次,对于企业而言,他们的目标就是实现产值最大化,获取较大的经济收益,所以要帮助企业进行生产方式转型,给予发展绿色产业的企业一定的政策优惠和税收优惠。最后,对于农户而言,他们的主要目标是维持自己的生计,但是很多农户的生计又极其依赖自然环境,生态环境治理必然会对他们的生计产生一定负面影响,使部分较为贫困的农户利益受损,因此,要想促进农户参与生态治理,就必须给予农户一定的生态补偿,并帮助他们寻找替代生计,让农户从传统的生计方式中走出来,降低对自然环境的依赖程度。完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机制,提高非政府群体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素养。我们可以利用广播、宣传栏、电视、微博、微信等方式加强农村生态保护理念的宣传,逐步培育非政府群体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结束语
        在乡村建设过程中,要牢记党中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积极规划却不过度规划,适当开采却不盲目开采,在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并非一味地向城市的建设规划标准靠拢,而应该保留自己的特色,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在乡村良好建设的道路上坚持向前。在坚持乡村建设的道路上,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也需要每一位成员有及时发现问题的能力,并能够提出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李莲.研究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美丽乡村规划[J].建材与装饰,2020(19):92+95.
[2]杨加平.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美丽乡村规划研究[J].居舍,2020(18):121-122.
[3]徐文静.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美丽乡村规划研究[J].建材与装饰,2020(11):101-102.
[4]刘宇霞,周娅,杨旭芳.探析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美丽乡村规划[J].居舍,2020(1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