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建工程中高支模施工技术研究 黎权永

发表时间:2021/7/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2期   作者:黎权永
[导读] 我国房建领域经过多年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变化,尤其是施工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其中,高支模施工技术不断完善和创新,凭借自身的优势,积极推广应用到房建工程

        房建工程中高支模施工技术研究
        黎权永
        中新创达咨询有限公司广西第一分公司  广西南宁  530000
        摘要:我国房建领域经过多年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变化,尤其是施工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其中,高支模施工技术不断完善和创新,凭借自身的优势,积极推广应用到房建工程。由于工程建设条件和环境差异,对技术应用效果带来的影响差异,深度分析此课题,提出强化高支模施工效果把控的策略,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房建工程;高支模;施工技术


        1 高支模施工技术特点
        目前来说,建筑工程施工的高支模施工技术,主要是在相应高度内组织支撑性模板作业,增强土建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保障工程效益模板的实现。采用的高支模技术具有以下特点:(1)危险性高。房建工程中的高支模施工作业,属于高空作业项目,存在很大的危险性,对作业人员的技能要求很高,必须要做好全面审核,达到标准后再组织开展施工作业;(2)支模作业的难度大,同时安全控制难度大。若管控不到位,极易引发安全事故。采用高支模施工技术手段,要围绕工程全过程,做好严格有力的技术把控,确保支模作业的安全性与质量,实现房建工程的效益目标。
        2 房建土建工程中的高支模施工技术应用实例分析
        2.1 案例概述
        以某房建土建工程项目为例,按照工程设计,首层和二层结构框架梁主要截面尺寸如下:(1)250 mm×500 mm;(2)300 mm×500 mm;(3)200 mm×700 mm;(4)450 mm×1000 mm;(5)300 mm×1500 mm;(6)300 mm×2000 mm。板子厚度参数分为120 mm、130 mm、180 mm、400 mm、450 mm以及500 mm,最大层高主要为5.95 m。设计的模板支撑系统,属于高支模。现结合高支模施工作业实践,总结技术应用控制措施。
        2.2 模板支设
        墙柱模板支设。此工程中柱子截面形状,主要分为正方形、矩形与L形。使用的支模为七夹板,型号为915 mm×1830 mm×18 mm,设置规格为50 mm×100 mm的方钢与钢管抱箍加固。设置的方钢,横向距离控制为250~350 mm;对于钢管抱箍的设置,竖向间距按照为500 mm。整个工程的竖向构件,以剪力墙为主,形状一致的剪力墙支模方法与柱相同。做好方钢条的定位,保障柱线角顺直,确保边缘墙柱的方钢定位准确,可以选择方钢端部位置设置挂钩进行固定,并且保证柱模的侧向刚度达标。对柱模位置,设置双向拉螺杆,按照400~500 mm的间距进行布置。按照设计方案,剪力墙模板选择七夹板制作,模板竖楞选择的是50 mm×100 mm木枋,横楞使用的是钢管材料,模板支撑选择的是钢管脚手架,钢管立杆下部设置可调整支座,同时使用钢管制作斜撑。设置拉螺杆时,将与柱墙边的距离控制为小于150 mm。
        梁板模的支撑作业。使用七夹板配置梁板模,来达到配模的需求。对于模板支撑选择钢管进行搭设,钢管立杆下端位置设置50 mm×100 mm的垫板,高支模底钢管立杆纵横向间距控制为1200 mm×1200 mm;梁底位置设置为800 mm×1200 mm。若梁的高度大于1000 mm,则将梁底立杆间距控制为800 mm×800 mm,同时选择梁底加撑。若地下室板子厚度大于400 mm,板底立杆的间距控制为1000 mm×1000 mm,并且在距离楼面200 mm位置设置纵横扫地杆;选择距离楼面1500 mm位置,设置受到纵横水平杆,同时要加设2~3道水平杆。选择梁底与板底位置,设置纵横向水平支模杆,同时水平支模杆和立杆要加双扣件进行连接。
        2.3 模板拆除
        按照高支模施工技术方案,组织开展模板拆除作业,按照先柱模再梁侧模与板模最后梁底模的顺序作业。严格按照强度要求,达到标准后拆除。墙柱模拆模作业应该超过24 h;楼板模拆模时间要求为跨度不大于2,混凝土强度要达到设计强度的50%。组织模板拆除作业时,要围绕节点位置或者小板位置开始,最大限度减少模板损耗,做好混凝土梁柱构件的棱角保护。按照先支再拆除、后支先拆的原则,先拆不承重的模板,之后再拆除承重的模板。


严格按照高支模施工技术方案,组织开展拆除作业,切实保障拆除作业的质量与效益,保障整个作业的质量与效果,实现房建土建工程建设的质量目标。
        3 房建土建工程中的高支模施工技术应用策略总结
        3.1 落实高支模施工技术方案
        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要认真落实高支模技术方案交底制度。梳理技术应用的重难点,交代给施工作业人员,使其能够掌握技术的要点,认真组织开展房建土建工程高支模施工作业,促使技术应用的质量得到保障。采用BIM技术或者三维模拟技术,模拟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流程和技术重难点,使作业人员对此技术的应用要点和关键有全面的掌握,切实保障房建工程施工的质量达标。除此之外,要审核编制的技术方案,分析存在的不足与问题,提出改进与优化的措施,实现方案指导土建施工的价值。
        3.2 做好高支模施工安全地把控
        (1)要做好安全防护,营造安全性较高的施工方案。根据高支模施工技术应用安全风险的分析结果,围绕环境因素与其他因素,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严格按照高支模安全文明施工制度要求,落实环境的构建,营造安全的作业环境,保障作业人员的安全性。对高支模施工作业人员,做好安全教育与培训,增强其安全意识,注重施工作业的防护,切实保障安全防护到位,保障施工的安全。
        (2)做好现场的监督管理。组织专门的监督管理人员,严格地监督和检查高支模施工现场,动态排查潜在的隐患与问题,保障作业的安全。对于重要工序和工程,组织技术人员旁站监督,增强人员的安全意识,保证房建土建工程施工安全,切实保障作业的效益。
        (3)高效处理安全问题。高支模施工作业期间,若发现安全问题,要立即采取安全处理措施,切实保障高支模作业的安全效益。积极进行安全管理的反思,分析存在的问题与隐患,提出优化安全管理的策略,保障房建工程的安全效益目标实现。
        3.3 做好技术人员的培训
        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实现,要做好技术人员的培训,切实保障技术应用的效果。结合房建工程的特点,采用高支模技术方法,围绕知识与技能等内容,做好相应的培训,促使业务水平得到提高。作为高支模施工人员要具有学习意识,主动学习新技术和新方法,精准把握高支模施工技术的要点,实现对房建工程质量的把控。
        3.4 引入信息化技术辅助现场管理
        高支模施工作业的开展,采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可达到辅助现场管理的效果。根据安全管理需求,配置完善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构建可视化的监控系统,为管理人员实施全过程质量把控提供支持与保障,全面掌握高支模施工的情况。充分利用采集的数据信息,分析高支模施工作业的安全性和风险,及时调整安全管理措施,提出改进与完善的措施。作为管理人员,要掌握信息化技术相关内容与检测方法,做好严格地把控,切实保障高支模施工的安全和质量,实现房建工程的建造效益目标。面向高支模施工管理新形势和新情况,积极探索管理新方法与新手段,促使管理水平得到提高,促进高建工程持续化发展。
        3.5 加大对安全管理工作的考核力度
        从保障高支模施工作业安全有序开展的角度分析,要加大对安全管理工作落实的控制,做好管理工作的考核,促使管理目标的实现。这需要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设置安全管理工作目标与考核指标,围绕高支模施工作业全过程,全面严格地检查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分析管理存在的不足与问题,提出管理优化的措施。将安全管理与个人利益挂钩,调动管理者的积极性,使其能够认真负责,保障作业的安全效益目标实现。
        4 结语
        综上所述,房建土建工程中的高支模施工技术应用,要做好全面严格地把控。本文结合实践,提出落实高支模施工技术方案;做好高支模施工安全;做好技术人员的培训;引入信息化技术辅助现场管理等建议。通过采取全面的技术把控措施,提高高支模施工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陆荣钦.房建工程中高支模施工技术分析[J].江西建材,2020(11):114,116.
        [2]黄沛萱.房建土建工程中的高支模施工技术分析[J].中国住宅设施,2020(10):99-100.
        [3]郑鹏举.房建土建工程中的高支模施工技术分析[J].居舍,2020(27):53-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