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河南新乡 453000
一 宋代美学艺术的发生背景分析
公元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登基称帝,建立宋朝,史称北宋。赵匡胤统一了中原和南方,一改五代十国以来中国的分裂割据情况,采取集中行政权,集中军权,集中财权与司法权,完善科举制度等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杜绝了唐末以来地方藩镇割据政权的再次出现,矫正了许多流弊,对维护国家统一起到了重要作用。“靖康之难”后,北宋灭亡,1127年康王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皇帝位,后定都临安(今杭州),偏安一隅,史称南宋。南宋政权虽然在军事上时刻面对来自北方政权的威胁,但其社会经济富庶,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频繁,造就了发达的文化。
关于宋代文化,中国现代历史学家陈寅恪有过权威的论述:“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1]。”因此,“宋代上承汉唐,下启明清,处于一个划时代的坐标点。两宋三百二十年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内是座顶峰,在世界古代史上亦占领先地位[2]。”如同整个宋代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一样,宋代美学也是中国古典美学思想发展史上的高峰。如果我们把中国古代美学艺术比喻为令人高山仰止的天山的话,那么宋代美学就是天山之上的彩虹,因为它代表了中国古代美学艺术的最高成就。
多年从事美学、美学史研究的江苏省社科院研究员吴功正先生认为,唐代之后,继之而起的是宋代,宋代没有像唐代那样开疆拓土,宋人缺少唐人的雄大气魄,但是宋人却在历史所赋予的独特的社会环境中,创造了独特的文化、美学,足以跟唐媲美,而且从形态、类别等方面来看,远胜于唐,以致直凌中国文化,为美学的巅峰。宋代独特而渊深的美学意识是由其文化土壤所培育、文化精神所孕育出来的,经过有机的整合和融化,产生了特定的审美形式、格调和风味,成为文化型美学,有别于前代的唐美学[3]。
宋代美学艺术的发生背景可以约略概括为以下几点:
军事上,时战时和,北宋和南宋都未能统一中国全境,但这也为宋与辽、金、西夏、元等政权的交流和不同文化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使宋代美学可以吸收来自周边的多种营养。
政治上,宋代皇帝自开国起便采取“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以儒立国”的文人政治,赵匡胤更立下了“不杀文人士大夫”的祖训。文人治国,虽然在军事上往往使赵宋政权与周边政权相比处于劣势,但在文化方面却处于绝对的优势,宋代文化始终是周边国家乃至海外国家追慕的对象。文人作为国家的统治阶层,也使得宋代文化和美学艺术的发展以文人士大夫阶层的审美倾向为主线,造就了有宋一代文化和美学艺术的高品位和独特追求。
经济上,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局面,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北宋时期封建租佃契约关系得到较大发展,佃户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所削弱,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有了提高,经过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北宋时期的农业、手工业以及商业都有显著的发展,社会经济呈现出新的繁荣。南宋时,随着湖田、沙田等的开辟,水利工程的扩大和兴修,优良稻种的推广,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等,南宋的农业经济有了更大的发展。手工业方面,南宋的丝织业、棉纺织业、造船业和制瓷业都及其发达,造纸和印刷业也很兴盛。南宋的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比北宋更繁荣。南宋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海外贸易发展,中国与朝鲜、日本在经济文化方面都有交流,与东南亚诸国乃至阿拉伯、非洲诸国都有密切交往。经济的发达为宋代美学艺术的发展和发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文化上,以多元并融为特点,宋政权与辽、金、西夏、元、大理等政权都有交流,其文化也积极吸收,兼容并包。宋代的佛教,隋唐以来流行的天台宗、三论宗、法相宗、华严宗等宗派已渐渐隐没,而禅宗一枝独秀,引领着宋代佛学的发展,宋代上自天子下自庶民都对佛教信奉有加,禅宗思想也对社会文化和美学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宋代儒家学者吸收禅宗思想创立的理学和心学一度成为显学,对宋已降直至明清都有深刻影响,宋代的美学也不例外。
总之,重科举教育,兴礼乐文治,商品经济发达,海外贸易繁荣,科技创造众多,文化思想鼎盛,这些都是孕育出中国美学艺术的巅峰——宋代美学的土壤。
宋代美学具有多方面的丰富形态、多层次的渊深内涵,它与宋代社会、文化特征密切相关,具有鲜明的流变性,美学思潮的波翻浪叠使其富于色彩感[4]。宋代美学在广阔文化背景和深厚文化土壤中孕生,赋予了浓厚的文化气和书卷味,成为中国美学的标准范式,更能体现学问型美学的特征,更能符合生活化和情调型的审美需求。
二、从文物考古看宋代美学艺术的发展
宋代美学代表了中国古代美学艺术的最高成就。从历史、文物以及考古发现方面来看,宋代美学集中表现在的汝瓷、金银器、书法、绘画、禅宗美学等五个方面。
宋瓷的美学成就,堪为中国古代瓷器艺术之首,而汝瓷又为宋代“五大名窑”之首,在当时就有“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件”之谓,其珍贵不言而喻。汝瓷之美,美就美在其天青釉色,这是崇尚道教的宋皇室认为的最高贵和最推崇的颜色,这一抹天青,不光宋皇室喜爱,直至明清皇室以及今天的大收藏家们,也对其趋之若鹜,推崇备至。汝瓷不设其他修饰,仅以釉色取胜,这用今天的话来讲就叫做极简主义美学,宋代的极简主义美学,领先了世界近千年。
宋代美学还表现在金银器上,主要分为金银器皿和首饰两大类。宋代金银器皿已经成为日常用品,其往往做成花卉形,具有很高的美学艺术价值。宋代金银首饰种类繁多,成批集中打造于出嫁时,样式繁多,寓意吉祥。
宋代的书法,以苏、黄、米、蔡四大家为标志,宋徽宗自创的瘦金体也极富特色。宋代书法,承唐继晋,开创了一代新风,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综观宋代书法,尚意之风为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宋书不是简单否定唐人,也不是简单回归晋人,禅宗“心即是佛”“心即是法”,影响了宋人的书法观念,而诗人、词人的加入,又给书法注入了抒情意味。在强调意趣的前提下,宋代书法家重视自身的修养,胸次高,读书多,见识广,诗词、音乐方面的功力也为前人所不及。在此基础之上,宋人书法水平普遍较高。
宋代绘画,被公认为中国古代绘画的杰出代表,宋朝延续300多年,其绘画在隋唐五代的基础上继续得到发展。民间绘画、宫廷绘画、士大夫绘画各自形成体系,彼此间又互相影响、吸收、渗透,构成宋代绘画丰富多彩的面貌。300年间,涌现出了李嵩、郭熙、赵孟頫、张择端、马远、夏圭等许多名家。
宋代的美学还受禅宗影响很深,有一类为禅宗美学,集中表现在诗词、画作、雕塑、日常生活等方面。诗词方面受禅宗的影响形成有所谓禅诗,作者多为僧人,集中表现在僧人的悟道诗,文人士大夫阶层的诗作,也普遍受其影响,如苏东坡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以及其他许多诗作,明显可以看出受禅宗思想影响。画作方面受佛教影响如《骷髅幻戏图》、《六柿图》等,通过画作分别表达了佛教的“白骨观”和六根清净等思想。雕塑方面则表现在大足石刻的《牧牛图》,表面看是牧童牧牛的乡村场景,实为一个人习禅,调伏自己刚强内心的过程。生活中的禅宗美学,表现在当时的“文人四雅事”:插花、挂画、品茶、焚香,粗看为当时文人的日常生活,细品则实关禅宗修习,插花、挂画、品茶、焚香分别对照着“六根”中的不同的“根”,昭示着不同的禅理,这些都是入道的途径。
宋代美学在表达上远逸平淡;在形式上具有极简主义风格;在思想上含蓄内敛的特点,这些特征是中国古代美学的集大成者,这些传统美学精神对我们当代美学艺术价值的发掘和构建同样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2] 陈寅恪:《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邓广铭全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
[3] [4] 吴功正:《宋代美学史》,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