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时四驱”增动加量 “科技破百”保安创效——新时代下的煤矿企业“全时四驱”科技创新管理模式

发表时间:2021/7/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1期   作者:范志伟
[导读]
        陕西澄合山阳煤矿  陕西省渭南市  715300
        一、前言
        山阳煤矿公司是陕西陕煤澄合矿业公司的主力矿井,于2009年开始建立,2020年3月6日进入联合试运转,2021年2月19日竣工验收备案,进入生产矿井序列。矿井设计生产能力300万吨,共有职工1235人。陕西澄合矿区山阳煤矿位于陕西省渭北石炭二叠纪煤田澄合矿区中深部,行政区划隶属合阳县王村镇、城关镇、金峪镇及甘井镇管辖。井田南与澄合矿区王村煤矿相邻。合阳县城位于井田东南角外侧,井田西南方向距澄城县15km。井田东西长13.2km,南北宽6.8km,井田面积80.3015km2。设计开采4#、5#煤层,山阳煤矿保有储量4.33亿吨,可采储量2.44亿吨,设计生产能力300万吨/年,服务年限为60.3年。矿井主采煤层为5#煤,煤炭主要用途是动力用煤、民用燃料、火力发电及一般工业锅炉用煤。
        二、实施背景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而推动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就是科技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是大势所趋,特别是以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信息技术革命,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人工智能、互联网+等前沿技术也推动着能源革命,未来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也集中在这些前沿的科学技术上,对于企业的发展科技创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原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接续断层问题
        1.自2015年开始,煤矿行业逐渐转为低谷期,以西北地区采矿工程院校主要院校西安科技大学为例,2013年采矿工程入学新生为222人,开设7个班级,2015年采矿工程入学新生为119人,开设5个班级,学习采矿工程专业体系学生在大幅度减少,即采矿行业后备人才数量在大幅度降低,且毕业后仅60%人员选择煤矿行业就职,后备技术人员出现断层。
        2.山阳煤矿公司于2012-2018年内未进行校园招聘工作,于2019年开始第一次校园招聘,共招生7人,2020年招生5人。目前山阳煤矿公司职工共有1235人,其中管理干部63人,专业技术人员44人,公司内部管理人员以70-80后为主,90后专业技术人员仅10人。专业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出现断层。
        3.因煤矿行业工作地点较为特殊,人们长期以来对煤矿及煤矿工人的印象仅为脏、乱、差,使得大多数人除非在不得已情况下,拒绝同意家人参加煤矿工作。以山阳煤矿公司掘一队为例,2021年2-3月新招录工人23名,在培训完成后上班一周时间内,仅剩11名职工选择煤矿行业就职,且队内技术工种(综掘机司机、电工、绞车司机)年龄平均在45-50岁之间,普通工人及技术工种人员出现断层。
        (二)对新生事物习惯性抵制问题
        山阳煤矿公司职工大多为原王村煤矿职工,在2000-2010年间王村煤矿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管理体系,山阳煤矿管理体系大多借用原王村煤矿管理体系。在2020年初,山阳煤矿公司矿领导决定引入智能化开采设备。在引入初期,井下职工皆为不看好之声,导致出现工人工作积极性较差等问题。直到在智能化工作面正式使用后,职工看到了智能化设备开采的效率高、人员劳动强度低等好处之后,才不得不佩服科技力量。而习惯性抵触新生事物一旦养成将很难改正,给山阳煤矿公司科技创新工作埋下隐患的种子。


        (三)区队不重视、职工不参与
        在山阳煤矿公司各部室区队中,无论是管理干部还是普通职工,均认为科技创新工作属于区队技术员一人之责,与其他人员无关。同时一致认为科技创新工作较困难,普通职工干不来、不愿干、不愿想等问题,区队也未按照相关科技创新管理工作激励制度执行,导致职工无创新积极性,同时区队管理干部一致追求保质保量完成生产任务即可,科技创新工作成为鸡肋。
        (四)将科技创新工作神圣化问题
        一提到科技创新工作,所有人第一反应会不由自主将其神圣化,将其上升到一定高度,认为科技创新工作只与科研人员有关,与自己毫无关系,且自身能力不足以完成科技创新管理工作,导致出现习惯性的远离科技创新工作。
        四、成果效益分析
        (一)形成了企业创新氛围
        创新参与全员化。本套1652创新管理办法推行后,从一开始仅综合队、运输区及采掘区队技术员参与创新到现在各科室成员、各区队成员争先创新。山阳公司形成了全员创新,人人争当创客达人、人人争做创新明星的新局面。目前,已通过科室管理干部创新15项、区队管理干部创新16项、区队员工创新15项。
        创新奖励公开化。本套1652创新管理办法推行后,使创新验收流程具体化、创新验收结果透明化、创新奖励公开化,每月形成创新奖励申报表并公布于创客园,每年评选创客达人、山阳匠人。目前,已评选出5名创客达人、5名山阳匠人,2020年山阳公司已收到创新申报89项,通过验收46项,通过率为51%,其中无一等奖,二等奖7项,三等奖19项,亮点20项。
        创新成果普遍化。验收通过的创新,会根据其适用范围、应用场所在全矿进行推广使用,创新经济效益。例如:山阳公司生产科范志伟的创新“二维码技术在煤矿的使用”,使原先一块牌版的介绍语简化成A4纸,创造效益为701.39元/块(一块牌版价钱711.39元减一张A4纸彩印1元)。目前已推广至山阳公司综合队、选运队等单位进行使用。
        (二)推动了企业迈向智能化时代
        山阳煤矿公司智能化工作面、快速掘进系统、井下巡检机器人等多套智能设备,标志着山阳煤矿已开启了智能时代。山阳煤公司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实现了将过去常态化开采生产环节的每班生产人员由22人减至10人,相对以前的工效提高54%,机电事故率下降低25%,为实现智慧煤矿“少人则安、无人则安”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快速掘进作为智慧矿山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山阳煤矿公司引进了首套EJM340/4-2H掘锚一体机快速掘进系统,在三采区回风上山掘进面投入使用。集截割、装载、运输、行走、锚护、喷 雾除尘于一体,主要通过遥控发射器及驾驶室处的行走手柄来操作,能够实现掘锚平行作业,可配套梭车及快速掘进后配套设备实现煤巷掘进高效作业。同时,针对井下作业中出现的洒煤、皮带跑偏严重、掘锚一体机临时支护油缸升降高度不足,不能结顶等问题,山阳煤矿公司成立攻关小组,自主设计加工了移动“落煤床”、加长支撑杆、更换临时支护油缸,极大地解决了运行中出现的各项难题,保证了支护期间的人员安全,减轻了员工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日进尺最高达12m,较普通综掘工作面效率提高了60%。智能巡检机器的运用,代替了工人进行设备及环境巡检,能够有效的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巡检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升巡检质量的同时,最大限度的提升煤矿企业的本质安全水平。
        (三)增加了企业经济效益
        全时四驱式”科技创新管理模式的实施不进使企业的成本得以有效的管理,更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增加有促进作用,有效保证了煤矿资产数据全面性、准确性、及时性,使各级领导和部门能及时掌握一手煤矿科技信息,高效的生产设备,快速的解决生产中的耗人费时等问题,提高设备利用效率水平和管理效能,不仅降低了生产和管理成本,而且减少了重复购置资本所带来的经济损失,产生了非常高的经济效益。自2019年实施以来,保持了较好的经营态势,推动了管理创新、促进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不断提升。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