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北亚骨科医院 北京 102445
摘要:目的:针对骨科全麻围术期腹胀便秘的情况,研究集束化中医护理收到的成效。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9月医院收治的126例骨科全麻患者,按组间基本特征匹配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的基础上实施集束化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比较两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腹胀和便秘发生率及心理状况。结果: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腹胀和便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入院时SDS、SAS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时SDS,SAS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中医护理方案能有效促进骨科全麻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降低腹胀和便秘发生率,改善患者心理状况。
关键词:骨科全麻围术期;腹胀便秘;集束化中医护理
1对象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科学地选取2017年9月—2019年9月收治的126例骨科全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组间基本特征匹配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观察组中男38例,女25例;年龄20~69岁,平均42.82±6.29岁;手术术式:胸腰椎后路cage植骨融合45例,胸腰椎切开钉棒5例,颈椎前后路9例,脊柱矫形2例,脊柱结核1例,脊柱肿瘤切除1例;住院时间6~12d,平均9.27±1.21d。对照组中男37例,女26例;年龄21~67岁,平均42.16±6.07岁;手术术式:胸腰椎后路cage植骨融合46例,胸腰椎切开钉棒4例,颈椎前后路8例,脊柱矫形2例,脊柱结核1例,脊柱肿瘤切除2例;住院时间6~13d,平均9.13±1.13d。本研究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实施。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围术期护理,如病情观察、饮食护理、健康知识讲解、功能锻炼、加强心理护理等。观察组在对照的基础上实施集束化中医护理方案:首先,耳穴压豆。在耳廓上选择脾、胃、小肠、大肠、皮质下穴,护理人员通过拇指和示指对选择的穴位行按、捏、揉、压,直至患者出现酸、麻、胀、痛感,再采用75%的乙醇对整个耳廓进行消毒,再将王不留行籽固定在选定的穴位上,隔日1次。其次,饮食调护。湿热型患者适当进食味酸、性微寒的食物,如山楂、陈醋、冬瓜、藕等,气郁型患者可进食疏肝、行气、解郁的食物,如胡萝卜、柚子、佛手等,气虚型患者可进食益气健脾的食物,如白扁豆、鸡肉、大枣、桂圆等,阳虚型患者可进食温中健脾、温阳散寒的食物,阴虚型患者可食用滋阴润燥生津的食物。再次,腹部热敷。药方由本院专家开具,具体组成为白术50g,红花50g,大黄50g,木香50g,桃仁50g,芒硝30g,将药物混合后磨粉,再加入盐500g,白醋100g,放入事先缝好的布袋中,另外准备1条腹带以及1块合适的塑料薄膜和若干纱布[1]。先用温热的毛巾将肚脐及周围擦拭1遍,将用微波炉加热的中药布袋放置在擦拭的部位上,再盖上塑料薄膜,并用胶布妥善固定,2h后取出,每天1次。无体位限制者于术后第2天开始,有体位限制者在能行仰卧位时开始。第三,腹部按摩。患者平卧位时,护理人员以右手掌大鱼际或整个右手掌对腹部按顺时针方向做有节律的按压动作,3~5min,力度以患者耐受而定,于早餐后0.5~1h实施,无体位限制者于术后第2天开始,有体位限制者在能行仰卧位时开始。第四,腹部艾灸。穴位选择大肠俞、天枢、承山、大横、神阙,将艾条置于配套的艾灸筒中,点燃艾条后左右旋转筒身,待温度上升至40℃左右关闭调节盖,放置于选定的穴位上,每穴3min,每天1次,无体位限制者于术后第2天开始,有体位限制者在能行仰卧位时开始。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2)腹胀、便秘发生率:腹胀的判定:腹部出现膨胀感、压痛、呼吸运动减弱或消失。便秘的判定:连续3d未排便或Bristol大便性状1~3型。
(3)心理状况: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于入院时及出院时进行评价,得分越高代表患者心理状况越差。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组间中位数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比较
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腹胀、便秘发生率比较
术后观察组腹胀、便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心理状况比较
两组入院时SDS、SAS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时SDS、SAS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骨科全麻患者创伤大、术后卧床时间较长,围术期腹胀便秘发生率高。腹胀便秘一旦发生后,肠道内毒素聚集,进入人体循环易造成全身中毒的风险,还会加重患者心理负担,影响到患者术后恢复。为了预防和降低骨科手术患者围术期腹胀和便秘的发生率,临床提出了多种多样的护理干预措施,如优质护理、系统护理干预等,获得了一定的效果。集束化中医护理方案遵循集束化护理的理念,将中医特色护理融于其中,在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医疗成本及提升护理质量方面具有明显优势[2]。本研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围术期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集束化中医护理方案,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腹胀、便秘发生率及出院时SDS、SAS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中医理论认为,中草药具有四气五味、升降沉浮、作用归经等特点,而腧穴既能反应各脏腑的病变情况,还是协助诊断和治疗脏腑病变的有效刺激点。腹部热敷和腹部艾灸通过对胃、肠、脾等部位的刺激而发挥治疗和调理作用,能有效缓解胃肠负担,促使其功能恢复[3]。腹部按摩过程中产生的温热刺激会渗透到肠胃,产生温煦和刺激作用,从而达到健脾理气、增加胃肠蠕动的目的[4]。耳穴压豆通过神经和经络的传导反射作用,可刺激胃肠的蠕动和增加消化液的分泌,有利于排气和排便功能的恢复。饮食调护将营养物质和药物药性成份有效结合,而发挥调解胃肠道功能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缩短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的同时,有效降低了腹胀和便秘的发生,并使患者心理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综上所述,集束化中医护理方案能有效促进骨科全麻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并降低腹胀和便秘发生率,改善心理状况。
参考文献:
[1]邵雪珍,王建华.集束化护理糖尿病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腹胀便秘效果观察[J].实用糖尿病杂志,2019,15(01):29-30.
[2]宋小雯.集束化护理在预防脊柱侧凸术后患者腹胀便秘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12):103-104.
[3]蒋爱玲.集束化护理对胸腰椎骨折术后腹胀便秘患者的作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95):223.
[4]李旭春,陈伟君,李信科.集束化护理在降低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腹胀便秘发生率中的效果[J].中国医学创新,2017,14(21):107-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