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混凝土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和管理研究 伍小熊

发表时间:2021/7/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2期   作者:伍小熊
[导读] 受我国市场经济近年来稳定增收势头的有力驱动,各地城市化战略践行合日趋深入

        商品混凝土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和管理研究
        伍小熊
        身份证号码:45010319820619xxxx
        摘要:受我国市场经济近年来稳定增收势头的有力驱动,各地城市化战略践行合日趋深入,促进大型建筑工程的修建规模与立项数量逐步扩大、增多。为顺应我国社会发展主流浪潮,建筑企业应进一步强化建筑工程整体施工成效。以工程项目建设核心性建材“商用混凝土”为抓手,对混凝土在建筑工程正式施工中的准备阶段、浇筑阶段、养护阶段施以严格、科学的质量控制。并通过混凝土的建材储备、浇筑设备、参与施工人员这三方面的合规管理,增强混凝土施工作业质量。从而在建筑工程建设源头处为项目最终施工质量筑牢坚实基础。
        关键词:商品混凝土;施工现场;质量控制;管理


        基于我国科技领域创新发展的良好新时代背景中,我国建筑领域与施工工艺、建筑材料、机械设备等方面均实现了对比以往的长足进步,有效拓展了我国建筑领域今后的辽阔发展前景。为保证建筑企业在工程项目修建中可收获的最大化利益效益,我国各地多数建筑企业与时俱进的革新了自身施工作业理念,将传统式混凝土搅拌这一工作模式彻底弃用,创新引用了商品混凝土这种前沿性施工建材。而将商品混凝土有机整合于建筑工程建设,能够明显减少施工作业区的噪音污染,降低粉尘、污水等污染物的排放总量。且可缩短施工作业时间,加强工程项目总体施工质量。因此,建筑企业深层次探究商用混凝土在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及管理将具有较强现实意义。
        1.商品混凝土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
        1.1施工准备阶段
        在商品混凝土正式投入建筑工程施工建设前,建筑企业应侧重落实以下几点工作内容:一是验收建筑物隐蔽工程,审核施工技术与工程项目修建契合性。将模板间的铁丝、砂砾、砂浆等杂物垃圾逐一清除;二是根据最终敲定的施工方案重点检验时下工程施工情况;三是要求施工单位与监理机构分别递交、出具《混凝土申请书》。
        依托建筑施工质量验收规程、工程项目结构设计、施工工艺及技术、施工现场当地常规性气候天气等多项重点要素,确定与之高度契合的商品混凝土各类性能指标。并要求建材供应商按照该建筑工程的施工设计要求、钢结构间距、建筑物主体结构曲面、运输距离及方式、时下季节温度等项目参考,确认科学性混凝土预拌参数[1]。另外,建筑企业还应注重商品混凝土专用混合料的供货水平,制定保护措施与应急预案,规避混凝土发生“冷缝”等不良问题,以及确保施工事故突发后可在第一时间得到合理处理,为后期工程项目混凝土施工的有序性创建便利基础。
        建筑企业需与商品混凝土的供应商正式签订建材采购合同,继而为监理机构或施工单位提供管理、施工的客观参照。其中,合同细化性条款应包含:工程项目名称、施工浇筑地点、混凝土建材的强度等级、预计使用量、浇筑作业速度等具体内容。而在商品混凝土正式运往施工现场后,建筑企业应供应商的双方监理机构应对建材开展随机形式的质量抽检作业,保证批次混凝土建材的收缩度、凝固时间、气体含量、塌落度等细节参数均可达标,保障这一基础性建材的综合质量可匹配建筑工程设计及施工要求。
        1.2施工浇筑阶段
        在商品混凝土正式施工浇筑作业中,由于需控制的项目内容众多,工作负荷总量较大。所以建筑企业应合理部署现场管理人员,高质落实施工监理工作。一是建筑企业应开展预备作业,将作业区现场的施工通道、所用机械设备、工作人员数量逐一妥当安排;二是合理执行混凝土的塌落度检验与接管、卸料任务,精准把握卸料用时。


具体而言,当混凝土运输车抵达施工现场后,应在30min内组织工作人员完成卸料作业;三是严格监管工作人员施工行为,预防其向运输车内部随意加水;四是重点审核发料清单与建材实物的差异性,维护建筑企业合法性权益;五是着重跟进混凝土浇筑后的实际现况,预控其产生分层或离析现象;六是浇筑工作应坚决秉持“由远及近”这一根本原则,并采用水平施工结构搭配分层浇筑工艺[2];七是泵送混凝土的施工布料质量控制,应优先考虑“竖向浇筑”,把控布料设施装置的出口与模板内侧的标准间隔,避免混凝土对建筑物钢筋骨架的“直冲”;八是落料高度的管控,应将其设置在2m以内,预防浇筑分层问题大规模涌现;
        1.3施工养护阶段
        当阶段性建筑工程的混凝土完成浇筑施工后,建筑企业应特设工作人员对其科学开展养护作业,提高混凝土结构的强度、稳定性、安全性,为后续施工流程的顺利推进奠定有利基础。例如建筑工程正处于严寒地区或寒冷冬季时,应在浇筑后控制其温度,防止混凝土因外界与内部温度的差异过大衍生出开裂等问题;而在炎热地区或高温夏季的情况下,则需对混凝土结构施以表层洒水等实效性保护措施,将其内外温差维持在可控范围内,增强混凝土浇筑施工成效。
        2.商品混凝土施工现场的管理建议
        2.1建材检验
        一方面,为确保商品混凝土自身质量,建筑企业应客观确定建材供应商,细化考量市场各建材供应商的信用等级、建厂规模、资历背景、发展成就等详尽信息,选择综合评与经济性价比均良好的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另一方面,建筑企业需对建材出厂、交货进行科学检验。其中,出厂检验需对供应商提供的混凝土样品施以搅拌试验,采取定点检测这一手段掌握其实况。而交货检验则需建筑工程建设各参与方在建材运输致施工作业区后对混凝土开展随即抽查检验,并将样品抽取把控在20min内,制作试件则应为40min内,以此保证建材检验精度[3]。
        2.2浇筑设备
        建筑企业应在施工现场科学确定大型浇筑设备的停放区域,选择土质强度高、土层结构牢固稳定的作业区地点专用于设备停放。并合理规划机械设备停放区域与混凝土浇筑作业区的连通道路,保障机械设备能够以最短时间前往浇筑作业。
        2.3人员管理
        为落实“安全施工”理念原则,避免建筑工程施工突发安全事故,维护施工现场工作人员基础、合法性人身安全权益。建筑企业应在商品混凝土施工建筑中,要求工作人员根据有关规定正确佩戴安全防护防护装备。并搭配推出合规性奖惩措施,敦促工作人员在现场作业中皆可将安全施工观念始终贯穿其中,间接提高混凝土作业各环节的进展有序性。此外,为确保工作人员自身综合素养可契合商品混凝土这一先进性建材的施工使用。建筑企业应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开展教育培训,灵活设计出建材施工、机械操作等多元主题的培训教育,整体强化工作人员职业专业性。
        3.结语
        综上所述,处于我国建筑领域迅猛发展的新时期中,出于安全角、绿色、节能等多角度考量,大众、社会、国家均对工程项目整体建设及施工质量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新要求。为在满足社会各界对工程项目施工明确提出的现实性需要这一重要基础上,保证建筑企业参与工程建设可获得的利益效益同样能够匹配预期设想。应以先进性建材引用为突破口,将工程修建中的核心性传统混凝土升级为商品混凝土,顺应我国贯彻推崇的“绿色施工”理念,加强建筑工程整体施工质量。同时,为确保商品混凝土能够多方位切实彰显出施工应用价值,建筑企业还应统筹控制其在施工现场的施工质量,围绕多样关键要素展开科学管理,保障工程项目最终施工成效可匹配我国统一性验收标准。
        参考文献:
        [1]杜婷,孙勋来,孙同盼,宋协清,李智莹.基于灰色理论的商品混凝土生产过程质量评价[J].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20,37(06):26-30.
        [2]秦臣莹,刘昌祺,王锴,任恩圳,辛丽萍.工程商品混凝土运输管理与坍落度检测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20(04):104.
        [3]孟晓飞,程振华,张卫国,郑忠原,郝副良.谈10000 m~3钢筋混凝土拱顶罐渗漏的原因及补救措施[J].山西建筑,2019,45(19):74-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